逋負

逋負

逋負,漢語辭彙。

拼音:bū fù

釋義:1、拖欠賦稅﹑債務,2、未償的仇恨。3、拖欠、短少。

《資治通鑑》都有解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逋負
  • 拼音:bū fù
  • 拼寫:未知
  • 釋義:拖欠賦稅﹑債務
  • 書籍:《資治通鑑》
  • 詩句:逋負官物,悉令蠲免
詞目,拼音,出處與詳,相關連結 典故,

詞目

逋負

拼音

bū fù

出處與詳

1、拖欠賦稅、債務
①《史記·汲鄭列傳》:“ 莊 任人賓客為大農僦人,多逋負。”
②《南史·蔡廓傳》:“又以王公妃主多立邸舍,子息滋長,督責無窮,啟罷省之,並陳原諸逋負,解遣雜役。”
③宋 方勺 《泊宅編》卷九:“ 福州 一農家子 張生 ,幼時,父使持錢三千,入山市斧柯,遇村人有為逋負所迫欲自經者,惻然盡以所齎贈之。”
④《明史·李裕傳》:“ 裕 捕戮其魁,縱脅從,除其逋負,亂遂平。”
⑤徐珂 《清稗類鈔·譏諷·可憐迎鳳德何衰》:“﹝ 陳政鑰 ﹞慷慨好交遊,座客常滿,以是多逋負。”
2、指未償的仇恨。
《後漢書·段熲傳》:“曾未浹日,凶醜奔破,連屍積俘,掠獲無算;洗雪百年之逋負,以慰忠將之亡魂。”
3、拖欠;短少。
①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對》:“今之課吏者,以賦斂無逋負為上。”
②宋 王禹偁 《監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銘》:“鹽鐵奏 秦州 銀坑冶,比多逋負,未入之數,不減萬計,請擇朝臣以主之。”
③《明史·周忱傳》:“小民不知凶荒,兩稅未嘗逋負, 忱 之力也。”
④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二:“《元史》載海運之逋負,少者每石不及三合,多者不及三升。”

相關連結 典故

《資治通鑑》:上厲精求治,數引魏徵入臥內,訪以得失;征知無不言,上皆欣然嘉納。上遣使點兵,封德彝奏:“中男雖未十八,其軀幹壯大者,亦可並點。”上從之。敕出,魏徵固執以為不可,不肯署敕,至於數四。上怒,召而讓之曰:“中男壯大者,乃奸民詐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執至此!”對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眾多。陛下取其壯健,以道御之,足以無敵於天下,何必多取細弱以增虛數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誠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無欺詐。’今即位未幾,失信者數矣!”上愕然曰:“朕何為失信?”對曰:“陛下初即位,下詔云:‘逋負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為負秦府國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為天子,國司之物,非官物而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