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齡生長

逆齡生長

《逆齡生長》是一本2022年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 埃倫·蘭格(Ellen Langer),劉家傑 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逆齡生長
  • 作者埃倫·蘭格
  • 原作品:Counterclockwise : Mindful Health and the Power of Possibility
  • 譯者:劉家傑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 出版時間:2022年7月
  • 頁數:238 頁
  • 定價:69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174341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譯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請想像一下,如果你能將自己的心理時鐘調到20年以前,那么你的生理狀態能否也同步到年輕的狀態?
積極心理學理論重要推動者、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終身教授埃倫·蘭格博士於1979年做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逆時針”實驗。在這個實驗中,蘭格博士將16名八十多歲的老年人帶到一個被改造為20年前(1959年)場景的舊修道院裡,讓這些老年人像當年一樣在那裡生活一周。結果,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這些老年人的視力、聽力、記憶力都有了明顯提高,其步態、體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顯改善。
基於這個實驗,蘭格博士創建了“可能性心理學”理論,即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以及能成為怎樣的人,所以一切皆有可能。可能性心理學的相關研究發現,追求確定性是一種不積極的心態,而我們接受的心理暗示、刻板印象和醫學標籤,都在影響著我們的身體機能和健康。
因此,如果我們認為外面的世界應該是確定不變的,那么就會盲目地相信所謂的健康數據、醫學診斷和專家意見,無法對自己獨特的身心體驗和狀態做出準確判斷,甚至會悲觀消極地聽天由命。這種無覺知的狀態又會反過來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失去對生活進行主動選擇的能力。
但是,倘若我們能及時轉換思維模式,培養並保持埃倫博士在書中所說的覺知狀態(mindfulness),細心覺察周圍的變化,那么我們就能及時扭轉之前的固有思維模式,從而改變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可能性心理學的研究證明,我們接近可以通過改變思維模式來改變自己的身心狀態,讓自己更樂觀、更豁達、更健康,擁有更強的生命力及行動力。
正如蘭格博士所言:“不管你處於哪個年齡,都不要預先假定什麼是不可能的。只要打開心靈,迎接所有的可能性,我們就會擁有更健康的人生狀態。”

作者簡介

[美]埃倫·蘭格(Ellen Langer),生於1947年3月,她是積極心理學理論重要推動者,哈佛大學心理學系首位女性終身教授。蘭格教授在積極心理學領域的研究已逾50年,她主持了多項具有開創性的心理學實驗(如“逆時針”實驗等),並因其研究成果榮獲古根海姆獎學金、美國心理學會公共利益心理學傑出貢獻獎、美國套用與預防心理學協會套用心理學基礎科學傑出貢獻獎、詹姆斯·麥基恩·卡特爾獎及戈登·奧爾波特關係獎等學術榮譽獎項(上述獎項記錄來自哈佛大學官網)。史丹福大學教授、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菲利普-津巴多評價說:“埃倫·蘭格展示了覺知(mindfulness)可以帶給我們健康和幸福的力量,心理學史上沒有人比她做得更多了。”
劉家傑,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心理學服務研究中心積極心理學講師、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學術總監、牛津大學教育學碩士。譯有《園丁與木匠》,參與編寫《幸福的科學》與《清華積極教育課程彙編》。

譯者簡介

劉家傑

圖書目錄

譯者序 覺知的力量VII
前 言 發現“可能性”的驚人力量 XV
第一章 能讓時光倒流的“逆時針”實驗
勇於質疑,保持覺知 013
打開思路,讓充滿可能性的世界自動呈現 016
第二章 人生真的有無限可能性
追求確定性是一種可怕的心態 030
你不必時時“遵醫囑” 032
千萬不要百分百相信醫學診斷結果 034
第三章 認為世界是穩定不變的,是一種穩定性錯覺
用反芝諾悖論征服所謂的“不可控” 044
勿讓已知的理論和思想遮蔽你的雙眼 049
時刻關注變化,激發覺知狀態 050
不要成為病症的俘虜 , 病症永遠不是穩定存在的 053
留意變化,用心關注,保持覺知 056
第四章 到底是誰為健康標準設了限?
別糾結,健康標準是因人而異的 069
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機率,而非絕對事實 072
積極的心態能直接影響我們的健康狀態 076
極端的變化:回歸 080
症狀不是疾病的可靠線索 082
慎重思考醫生的“隱形決策” 085
不要隨意給自己的病症貼標籤 091
你對待疾病的觀念才是健康與否的關鍵 095
第五章 重新定義醫療規則
努力自行解決問題的人更健康 106
加強交流,尤其是面對面的人際互動 113
第六章 當心!醫生的話具有操控力
生於希望,死於絕望 126
健康的觀念可以激活健康的行為 136
第七章 不要讓診斷結果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不要用醫學標籤把自己定義為“病人” 161
健康指標只是一個參考值,不代表真正的健康狀態 168
所有語言和數字背後都隱藏著不確定性 170
第八章 不要迷信任何一位“專家”
醫生也會誤診,適當參考其他醫生的“第二意見” 179
不要過度依賴醫生,要成為自己的健康專家 183
第九章 保持覺知,終身成長
更加有覺知地對待人生的老年階段 195
無意義和有意義的回憶 199
變老並不意味著衰退,需要改變的是消極心態 201
保持覺知能讓我們長壽,反之亦然 204
“過度幫助”會讓老年人喪失掌控感,陷入習得性無助 209
老年人要增強自主性,不要武斷地對自己的健康下結論 212
用覺知應對變化,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215
第十章 讓覺知幫助我們永葆青春
事事用心,事事留意,活在當下 223
多角度看待健康狀態,擁有“覺知健康”的思維 228
與醫生互動,做一個有覺知的學習者 231
尊重不確定性,質疑極限是否存在 234
致謝 23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