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跳表

“逆跳”是指手錶指針運行的一種方式,和傳統做圓周旋轉的指針不一樣,“逆跳”式的錶針是走單程的,當指示刻度滿程後,指針會瞬間歸回刻度起點,進而重複新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逆跳表
  • 外文名:nitaiobiao
  • 簡介:指手錶指針運行的一種方式
  • 逆跳式:原本屬於古老的鐘表設計
逆跳表介紹,逆跳表的由來,逆跳表的原理,逆跳表存在的問題:,

逆跳表介紹

因此,“逆跳”式的刻度均為扇面的,而且指針的軸一般都做在錶盤的邊緣上,刻度扇面的弧度低於180度,典型的在120~150度之間。  關於“逆跳”式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稱為“飛返”。不過,“飛返”(flyback)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但嚴格的講“飛返”式應該指的是計時碼錶,當它指針全部歸零時,也是瞬間完成的。“飛返”和“逆跳”從功能上看起來差不多,但其內部的機械結構和工作原理完全不同。區別在於:“逆跳”式指針是走弧線的,“逆跳”式的回返是自動完成的;而“飛返”式計時碼錶的指針是轉圈走圓的,它的回零需要手動按鈕操作,還可以從左右兩個方向完成。比如香奈兒的J12神秘飛返腕錶,這隻腕錶具備了三項精密的複雜功能:陀飛輪、飛返分針以及配備離合系統的錶冠,也是全球首度別出心裁的組合,值得寫入浩瀚精深的鐘表字典中。

逆跳表的由來

“逆跳”式原本屬於古老的鐘表設計,大約在200年前第一次出現在一種特別的懷表上面。這種懷表是當時寶璣所做,它的指針盤面為扇形,因此稱為扇形表。100年後,E?Koehn將這個裝置發揚光大,而且憑著逆跳秒針申請了專利。自此,逆跳的身影便頻繁出現在各功能錶盤中。現在,逆跳裝置則變成了眾多廠商所青睞的寵兒,基本上表款當中任何的指針功能都已經實現了逆跳。現今市場上的逆跳功能分別用來顯示日期、星期、時、分、秒等等。不過,這裡有一個小瑕疵,尤其是對於那些採用日期逆跳設計的腕錶來說,一個月才逆跳一次,一不留神就會錯過指針瞬間回復的精彩畫面。因此,大多廠商更青睞於讓分鐘和秒針“逆跳”起來。最容易展現逆跳之美的,還是30秒的雙逆跳功能,也就是由兩根30秒逆跳指針來完成1分鐘的運轉。

逆跳表的原理

STEP 1:渦狀彈跳凸輪與回撥輪桿控制逆跳分針或秒針的渦狀彈跳凸輪順時鐘方向進行,而回撥輪桿向逆時鐘方向順齒輪前進。面盤上逆跳秒針或分針,向扇形刻度的底部進行。
STEP2:時間完成後的齒輪脫落當彈跳凸輪行進到渦形狀的頂點,並且此時回撥輪桿走到齒輪的最底時,渦形彈跳凸輪將與回撥輪桿發生脫落狀況。此時面盤上逆跳秒針或分針已走到扇形刻度的底端。
STEP3:逆跳動作的回彈脫落狀況發生後,回撥輪桿旁的遊絲將施反作用力將回撥輪桿及彈跳凸輪瞬間彈回原位。此時面盤上的逆跳秒針或分針,都將歸到原點,再進行第一步驟的機械運作。
但是,如果不搞清楚什麼是“渦狀彈跳凸輪”和“回撥輪桿”等等科學名詞,換了任何人,在面對這段話的時候恐怕都會不知所云。如果你對逆跳表的結構真的很感興趣,可以登錄中國鐘錶網查詢到更加詳細的圖文說明。
總之,關於逆跳的原理,記住一點就夠了,在逆跳表裡面,最關鍵的地方在於一個彈跳凸輪,橫著看過去,活像羅馬人的帽子。正是它的存在,才可以讓錶盤上的各大神仙瞬間歸位。但是,原理上雖然淺顯易懂,但是要想完美地實現就不太容易了。

逆跳表存在的問題:

1.逆跳表的內部撞擊次數很多,以此會產生金屬疲勞的問題。彈跳凸輪迴彈的次數十分頻繁,在回彈的那一瞬間,應力集中過大,因此逆跳組件在反覆運動下,金屬疲勞與故障的情形比起其它功能的機械結構更容易發生。這就像是一個小孩兒要想掰彎手中的一根鐵絲,並不需要花費多大的力氣,只需要在鐵絲的同一個地方反覆掰幾下就可以了。
2.逆跳表回返也是需要時間的,這微不足道的時間長久累積下去,會造成誤差。你大概能想像到腕錶當中的一根鐵絲掰彎了之後會對其他組件產生怎樣的影響不是產生耗損,就是發生形變,此時逆向跳秒部份的時間就會出現誤差,而大部分出現的情形多為延遲彈跳也就是慢秒。  當然了,這倆問題在鐘錶大師們的眼中根本就是浮雲。通過採用更加優異的金屬材質,降低撞擊的動能,可以很好的解決掉金屬疲勞的問題。而誤差則更簡單了瞬間回復的時間是確定的,那么只需要計算好每一次瞬間回復的時間,然後在設計當中加以修正就可以了。因此,大師心中真正關心的,是如何通過逆跳,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更多的華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