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逆差銷售
- 外文名:Trade deficit
逆差銷售的成因,逆差銷售的危害,
逆差銷售的成因
逆差銷售之所以長期存在,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為取得更大銷量,經銷商提前透支各種獎勵和年終返利。
廠家為提高經銷商的積極性,通常在銷售政策中設定各種形式的獎勵激勵經銷商,如格力在99年銷售政策中設定了0.5%的協定執行獎,美的設定了1% 的價格執行獎。另外,為了取得經銷商的長期合作並牽制住經銷商,許多廠家都制定了年終返利政策,且大多採取以鼓勵銷量為目的的台階返利形式。多種形式的獎勵和返利產生的預期收益放大了經銷商經營的價差空間,一些實力雄厚的商家為多得返利和獎勵,經常提前透支一部分獎勵或返利,以超低價格衝擊市場擴大銷量, 逆價銷售便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2、供過於求,廠家控價措施不力,經銷商之間出現惡性競爭。
90年代中後期家電行業開始進入有節制的穩步增長的成熟期,市場趨向飽和,生產能力過剩,彩電、冰櫃、洗衣機、空調等家電均表現出嚴重的供大於求。競爭加劇,盈利水平下降,家電經營已逐步進入規模化時代。為了實現薄利多銷,搶占市場分額,許多廠家片面追求上量、上規模,並將銷量壓力直接轉移給經銷商,迫使經銷商不得不放量求大,從而出現價、量背離。為完成年度協定額,一旦遇到市場銷售不暢,經銷商們就會利用價格手段提高產品競爭力,打擊競爭品牌, 從而引發惡性競爭。其次,當經銷商認為在本區域內根本無法完成預定任務時,便會低價跨區銷售衝擊其它區域。此外,迫於銷量壓力和報複目的,受害區域經銷商也會以傾銷、竄貨來應戰。此時市場價格已趨於失控,市場競爭演變成了商家之間拼實力比規模的價格競爭,而經銷大戶通常能在這場競爭中占據優勢。
4、廠家提供的促銷支持和一些費用補貼被變成差價補貼。
為了促進終端銷售,廠家常開展一些階段性、區域性促銷推廣活動,並向商家提供一些費用補貼。但是,不少經銷商將取得的促銷資源變成降價資源,形成階段性價差或區域性價差。當廠家對促銷推廣、市場價格控制不力時,這一價差就會成為低價竄貨、逆差銷售的根源。
另外,在空調行業還出現了貼補安裝費進行逆差銷售的現象。空調不同於其它家電產品,未實現銷售前只能算是半成品,廠家一般還要向承擔安裝的經銷商支付3~5%的安裝費。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經銷商常會拿出一部分安裝費用於競價,由此出現進銷價倒掛。
5、經銷商為處理庫存積壓產品,低價拋售產品。
為了減少過大的庫存而帶來的資金壓力,經銷商們常會採取逆差銷售使資金儘快回籠。尤其當經銷商因利益衝突與廠家中止合作或經營出現問題時,更會不計損失地降價拋售,清理庫存。該種逆差銷售持續時間較短,降價幅度較大,短期內嚴重影響周邊地區經銷商的經營,控制難度也相對較大。
6、經銷商出於商業目的,人為製造競爭籌碼。
有經驗的經銷商不是從每一個產品上去賺錢,而是通過帶貨銷售實現整體盈利最優。他們將產品分為兩類:一類是賺錢的,一類是走量的。為了吸引下級經銷商進貨,他們刻意壓低走量產品的價格以帶動其它產品的銷售,損失的利潤則由其它產品彌補。該種逆差銷售主要源於商家的經營策略和一已私立,知名度較高的暢銷產品常是其走量產品。
逆差銷售的危害
逆差銷售對製造領域和流通領域造成的危害嚴重影響著家電行業的發展,日益受到業內人士的關注。逆差銷售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導致廠、商雙方盈利下降以及年度盈利的不確定性。
企業經營、商家經銷均以盈利為目的,可逆差銷售帶來的是雙方盈利水平下降且難以把握自己的盈利率。商家的利潤空間取決於進銷價差,逆差銷售不僅使商家的流動資金越滾越少,而且其月度帳面往往是虧損,只有等到年終返利後才能清算本年度收益。如果廠家該年度經營狀況好,年終可能會給商家一個驚喜,如果業績差強人意,則無法保障經銷商的利益。另一方面,廠家為了持續經營,維持廠商關係,對於商家出現的虧損,通常不得不額外拿出一定的利潤予以補償,且因其補償幅度視市場競爭程度和價差大小而定,所以廠家也很難把握自己的盈利率。
2、造成跨區銷售和低價竄貨,市場價格失控,客戶結構呈不均衡發展。
逆差銷售必定伴隨著跨區銷售和低價竄貨,惡性價格競爭、價格體系混亂便接踵而來。大部分商家會因此無利可圖,甚至虧本經營,積極性嚴重受挫,進而導致整體市場下滑。尤其當廠家市場管理不力時,強者恆強、弱肉強食的局面將無法避免,大戶壟斷性經營將使廠家的客戶結構呈不均衡發展。
3、渠道成員忠誠度低,網路穩定性差,甚至可能導致網路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