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植物生物學》是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寶山。本書主要講述了逆境對植物生存的影響與植物的適應機理。
基本介紹
- 書名:逆境植物生物學
- 作者:王寶山
- ISBN:9787040295931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 王寶山 編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040295931
出版時間: 2010-08-01
版 次: 1
頁 數: 215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科學與自然>生物科學
內容簡介
《逆境植物生物學》是作者在20多年研究生教學及科研基礎上逐步補充、完善而成的,簡明扼要、圖文並茂、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介紹了逆境對植物的影響及植物的適應機理,力求反映當今國內外逆境植物生物學的最新研究成果。
《逆境植物生物學》分為6章,內容包括逆境植物生物學概論、鹽漬逆境植物生物學、乾旱逆境植物生物學、洪澇逆境植物生物學、低溫逆境植物生物學和高溫逆境植物生物學。每章分別介紹自然環境中逆境條件下植物資源種類及適應該逆境的形態解剖學特性、逆境對細胞超微結構的影響、植物抵抗逆境的生理生態學機制、分子機制及基因工程等內容,對學習、研究逆境條件下植物生命現象的研究生、本科生和科研人員具有參考價值。
目錄
1 逆境植物生物學概論
1.1 逆境、逆境植物及植物適應性
1.1.1 逆境
1.1.2 逆境植物
1.1.3 植物的適應性
1.2 逆境條件下植物的生長及形態變化
1.2.1 生長的概念
1.2.2 生長的測量
1.2.3 形態變化
1.3 逆境條件下植物的生理變化與抗逆性
1.3.1 生物膜與植物抗逆性
1.3.2 活性氧與植物抗逆性
1.3.3 滲透調節與植物抗逆性
1.3.4 激素與植物抗逆性
1.3.5 逆境蛋白與植物抗逆性
1.3.6 植物對逆境的交叉適應
主要參考文獻
思考題
2 鹽漬逆境植物生物學
2.1 鹽漬土壤的形成
2.1.1 鹽的來源
2.1.2 鹽土、鹼土、鹽鹼土和次生鹽鹼土
2.1.3 鹽鹼土的分布
2.2 鹽生植物與非鹽生植物
2.3 鹽生植物資源
2.3.1 鹽生植物起源
2.3.2 鹽生植物類型、種類及分布
2.3.3 鹽生植物在植物抗鹽機理研究中的作用
2.3.4 鹽生植物的開發利用及保護
2.4 鹽生植物耐鹽的形態學基礎
2.4.1 拒鹽的形態學基礎
2.4.2 泌鹽的形態學基礎
2.4.3 稀鹽的形態學基礎
2.5 鹽脅迫對植物的傷害
2.5.1 鹽害
2.5.2 鹽害和離子害
2.5.3 原初鹽害
2.5.4 次生鹽害
2.5.5 鹽對生長發育的影響
2.6 植物抗鹽的生理機制
2.6.1 抗鹽性
2.6.2 植物的耐鹽閾值
2.6.3 影響植物抗鹽性的因子
2.6.4 對鹽脅迫引發的滲透脅迫的抗性及機理
2.6.5 Na從外界進入細胞的可能途徑
2.6.6 鹽離子的區域化作用機理
2.7 植物對鹽分脅迫信號的接受和傳遞
2.7.1 滲透脅迫信號的接受和傳遞
2.7.2 離子脅迫信號的接受和傳遞
2.8 植物抗鹽基因工程
2.8.1 植物的抗鹽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
2.8.2 滲透調節溶質關鍵酶基因工程與抗鹽性
2.8.3 離子區域化轉運蛋白基因工程與抗鹽性
2.8.4 植物抗氧化酶基因工程與抗鹽性
2.8.5 植物抗鹽基因工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思考題
1.1 逆境、逆境植物及植物適應性
1.1.1 逆境
1.1.2 逆境植物
1.1.3 植物的適應性
1.2 逆境條件下植物的生長及形態變化
1.2.1 生長的概念
1.2.2 生長的測量
1.2.3 形態變化
1.3 逆境條件下植物的生理變化與抗逆性
1.3.1 生物膜與植物抗逆性
1.3.2 活性氧與植物抗逆性
1.3.3 滲透調節與植物抗逆性
1.3.4 激素與植物抗逆性
1.3.5 逆境蛋白與植物抗逆性
1.3.6 植物對逆境的交叉適應
主要參考文獻
思考題
2 鹽漬逆境植物生物學
2.1 鹽漬土壤的形成
2.1.1 鹽的來源
2.1.2 鹽土、鹼土、鹽鹼土和次生鹽鹼土
2.1.3 鹽鹼土的分布
2.2 鹽生植物與非鹽生植物
2.3 鹽生植物資源
2.3.1 鹽生植物起源
2.3.2 鹽生植物類型、種類及分布
2.3.3 鹽生植物在植物抗鹽機理研究中的作用
2.3.4 鹽生植物的開發利用及保護
2.4 鹽生植物耐鹽的形態學基礎
2.4.1 拒鹽的形態學基礎
2.4.2 泌鹽的形態學基礎
2.4.3 稀鹽的形態學基礎
2.5 鹽脅迫對植物的傷害
2.5.1 鹽害
2.5.2 鹽害和離子害
2.5.3 原初鹽害
2.5.4 次生鹽害
2.5.5 鹽對生長發育的影響
2.6 植物抗鹽的生理機制
2.6.1 抗鹽性
2.6.2 植物的耐鹽閾值
2.6.3 影響植物抗鹽性的因子
2.6.4 對鹽脅迫引發的滲透脅迫的抗性及機理
2.6.5 Na從外界進入細胞的可能途徑
2.6.6 鹽離子的區域化作用機理
2.7 植物對鹽分脅迫信號的接受和傳遞
2.7.1 滲透脅迫信號的接受和傳遞
2.7.2 離子脅迫信號的接受和傳遞
2.8 植物抗鹽基因工程
2.8.1 植物的抗鹽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
2.8.2 滲透調節溶質關鍵酶基因工程與抗鹽性
2.8.3 離子區域化轉運蛋白基因工程與抗鹽性
2.8.4 植物抗氧化酶基因工程與抗鹽性
2.8.5 植物抗鹽基因工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思考題
思考題
3 乾旱逆境植物生物學
3.1 水的結構和性質
3.1.1 水的分子結構特性
3.1.2 水的沸點
3.1.3 水的比熱
3.1.4 水的汽化熱
3.1.5 水產生的內聚力、黏附力和表面張力
3.1.6 水的不可壓縮性
3.1.7 水的透光性
3.1.8 水的溶解性
3.2 水在植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3.2.1 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
3.2.2 代謝的重要原料
3.2.3 各種生化反應和物質吸收、運輸的介質
3.2.4 保持細胞和個體固有的姿態
3.2.5 調節植物體的溫度
3.3 植物組織中水分的存在形式、狀況及其測定
3.3.1 水分存在形式
3.3.2 含水量
3.3.3 水勢
3.4 乾旱生境中植物形態結構的變化
3.4.1 乾旱及乾旱類型
3.4.2 乾旱生境中植物形態結構變化
3.4.3 乾旱對細胞結構的影響
3.5 乾旱對植物生理過程的影響
3.5.1 含水量
3.5.2 生長
3.5.3 礦質吸收
3.5.4 光合作用
3.5.5 激素
3.5.6 乾旱與蛋白質
3.5.7 植物發育
3.6 植物抗旱的機制
3.6.1 植物抗旱的類型
3.6.2 植物耐旱的生理機制
3.7 植物抗旱的基因工程
3.7.1 基於細胞信號轉導和基因調控的抗旱基因工程
3.7.2 滲透保護物質積累的基因工程
3.7.3 增強植物對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基因工程
3.7.4 基於改變細胞膜脂組分的基因工程
3.7.5 抗旱基因工程存在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思考題
4 洪澇逆境植物生物學
4.1 澇害的定義和類型
4.2 淹水對土壤的影響
4.2.1 對土壤水一氣平衡和氣體狀況的影響
4.2.2 對土壤還原勢的影響
4.2.3 對土壤肥料的影響
4.2.4 對土壤pH的影響
4.3 洪澇對植物形態結構的影響
4.3.1 根系
4.3.2 葉片
4.3.3 莖
4.4 洪澇對植物生理生化過程的危害
4.4.1 水分代謝
4.4.2 呼吸作用
4.4.3 光合作用
4.4.4 礦質營養
4.4.5 植物激素
4.5 植物抗澇機制
4.5.1 植物避澇性
4.5.2 植物耐澇性
4.5.3 植物對澇害的分子回響
4.6 提高植物抗澇性的途徑和措施
4.6.1 提高植物抗澇性的途徑
4.6.2 防澇和治澇的措施
主要參考文獻
思考題
5 低溫逆境植物生物學
5.1 冷害與冷害機理
5.1.1 冷害對細胞結構的影響
5.1.2 冷害對植物生理生化的影響
5.1.3 冷害機理
5.2 凍害與凍害機理
5.2.1 凍害
5.2.2 凍害機理
5.3 低溫鍛鍊及適應性變化
5.3.1 生理生化變化
5.3.2 細胞結構的變化
……
6 高溫逆境植物生物學
主要參考文獻
思考題
名詞索引(中英文對照)
3 乾旱逆境植物生物學
3.1 水的結構和性質
3.1.1 水的分子結構特性
3.1.2 水的沸點
3.1.3 水的比熱
3.1.4 水的汽化熱
3.1.5 水產生的內聚力、黏附力和表面張力
3.1.6 水的不可壓縮性
3.1.7 水的透光性
3.1.8 水的溶解性
3.2 水在植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3.2.1 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
3.2.2 代謝的重要原料
3.2.3 各種生化反應和物質吸收、運輸的介質
3.2.4 保持細胞和個體固有的姿態
3.2.5 調節植物體的溫度
3.3 植物組織中水分的存在形式、狀況及其測定
3.3.1 水分存在形式
3.3.2 含水量
3.3.3 水勢
3.4 乾旱生境中植物形態結構的變化
3.4.1 乾旱及乾旱類型
3.4.2 乾旱生境中植物形態結構變化
3.4.3 乾旱對細胞結構的影響
3.5 乾旱對植物生理過程的影響
3.5.1 含水量
3.5.2 生長
3.5.3 礦質吸收
3.5.4 光合作用
3.5.5 激素
3.5.6 乾旱與蛋白質
3.5.7 植物發育
3.6 植物抗旱的機制
3.6.1 植物抗旱的類型
3.6.2 植物耐旱的生理機制
3.7 植物抗旱的基因工程
3.7.1 基於細胞信號轉導和基因調控的抗旱基因工程
3.7.2 滲透保護物質積累的基因工程
3.7.3 增強植物對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基因工程
3.7.4 基於改變細胞膜脂組分的基因工程
3.7.5 抗旱基因工程存在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思考題
4 洪澇逆境植物生物學
4.1 澇害的定義和類型
4.2 淹水對土壤的影響
4.2.1 對土壤水一氣平衡和氣體狀況的影響
4.2.2 對土壤還原勢的影響
4.2.3 對土壤肥料的影響
4.2.4 對土壤pH的影響
4.3 洪澇對植物形態結構的影響
4.3.1 根系
4.3.2 葉片
4.3.3 莖
4.4 洪澇對植物生理生化過程的危害
4.4.1 水分代謝
4.4.2 呼吸作用
4.4.3 光合作用
4.4.4 礦質營養
4.4.5 植物激素
4.5 植物抗澇機制
4.5.1 植物避澇性
4.5.2 植物耐澇性
4.5.3 植物對澇害的分子回響
4.6 提高植物抗澇性的途徑和措施
4.6.1 提高植物抗澇性的途徑
4.6.2 防澇和治澇的措施
主要參考文獻
思考題
5 低溫逆境植物生物學
5.1 冷害與冷害機理
5.1.1 冷害對細胞結構的影響
5.1.2 冷害對植物生理生化的影響
5.1.3 冷害機理
5.2 凍害與凍害機理
5.2.1 凍害
5.2.2 凍害機理
5.3 低溫鍛鍊及適應性變化
5.3.1 生理生化變化
5.3.2 細胞結構的變化
……
6 高溫逆境植物生物學
主要參考文獻
思考題
名詞索引(中英文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