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麒麟

送麒麟,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曲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送麒麟
  • 類別:曲藝
歷史沿革,藝術特點,

歷史沿革

“送麒麟”又名宮鑼鼓、唱門子、唱麒麟,其形式由鳳陽花鼓演變而成,六合區屬主要流傳地。麒麟是傳說中的瑞獸,民間傳說會給人們帶來兒子,使家族興旺,所以民間以其為吉祥的象徵。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童年時代家境貧寒,逃荒要飯在金牛山腳下給地主放牛,其“殺牛懸尾”的故事便出自於此地。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屯田戍邊”,發展農業,並採取一系列富民政策,深得民心,他自感功績豐碩,便命其大臣們為其寫傳記,但大臣們對他童年乞討的經歷不敢直言,遂生計稱之為他當時是“送麒麟”即是給人家送吉祥,非乞討。所以長此以往民間把“送麒麟”視為“送吉祥”。據明代學者李翊所述:沿街鳴鑼、跳唱乞米,太祖見田野中有此,命翰林撰詞,使城中為之。“送麒麟”至此以後便作為一種文藝形式廣為流傳。

藝術特點

其文藝表演形式多樣,人員多則5-6人,少則1-2人,除夕到初五之間演出較多,扛著紙糊篾扎塗彩的麒麟到附近的各村莊街坊挨戶“送麒麟”。先在人家面前敲打一番鑼鼓,然後說唱,眾人附和,敲與唱交替進行。其曲調基本一致,每段四句七言詩,且韻角靈活轉換,內容多為祝福主人的吉利話,如:“鑼鼓一敲格排排,花花麒麟送過來,你家一年風光好,春夏秋冬廣招財;鑼鼓一打唱唱事,我送麒麟到府上,主家門前紅光照,壽星老兒坐高堂”,主家聽之大喜,即將糕點和饅頭置放籮中,或給賞錢,以示酬謝,爾後就會由一人出來與主人說:“發財、發財”,意思為滿意,如若嫌少就會說“添發、添發”。演唱者大都比較機靈,能夠見人見物即興演唱,人稱:“急口才”,亦為“掛口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