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項判官
- 創作年代:宋代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王安石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品賞析,作品評價,作者簡介,生平,著作,
作品原文
斷蘆洲渚落楓橋,渡口沙長過午潮。
山鳥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對馬蕭蕭。
十年長自青衿識,千里來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強飯,華簪常得從雞翹。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山鳥:指一種捕食小蟲的禽鳥,俗稱“山雞”,又名“雞頭鵑”,它鳴叫時的聲音為“泥滑滑”(滑,在這裡讀作“古”),南方人也就稱這種鳥為“泥滑滑”。
泥滑滑:山鳥鳴聲。
蕭蕭:馬鳴聲。
青衿:出自《詩經》:“青領也,學子之所服。”
白璧招:典出“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雙,聘莊子為相,莊子固辭”事,即以白璧招聘。
強飯:努力加飯,即保重身體。
華簪:華,美也;簪,髮簪。即華麗的服飾。
雞翹:鸞旗車的俗稱。這種車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
譯文
西風蕭瑟的深秋季節,午潮已過,送君於江畔渡口。
渡口山鳥鳴叫,行人如織,車來馬往,熙熙攘攘。
我們兩人年齡相差十歲,但親如兄弟,初識時,都還是沒有官職的學子。
千里迢迢來此,並非受白璧招聘,貪圖榮華富貴。
握手祝君保重身體,努力加餐,將來定能美服華車,前途無量。
作品鑑賞
作品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寫送別時所見的景物。首句“洲渚”是江中泥沙沖積而成的小洲,可見送別的地點是在江畔渡口。“斷蘆”和“落楓”點明時間是西風蕭瑟的深秋季節。次句“沙長”與“午潮”密切相關,由於午潮已過,隨著潮水的退落,原來被水淹沒的岸邊沙灘盡皆呈現眼前,顯示送別的時間是過午以後。
結束兩句,是臨別贈言。第七句的“強飯”,用平陽公主對漢武帝衛皇后說的話。衛皇后即衛子夫,原是平陽公主家中的一名歌女。她初入官時,平陽公主拊其背說:“行矣!強飯勉之。即貴,願無相忘!”(見《漢書·外戚傳》)第八句的“簪”,指系發于冕的簪,“華”是形容詞,言其美。“雞翹”,是鸞旗車的俗稱。這種車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這兩句是希望項判官保重身體,努力加餐,將來一定高車大馬,前途無量。
作品評價
這首詩與一般贈別之作不同,作者沒有渲染當時的別緒離情。前後八句脈絡分明,自始至終用一個“真”字貫穿了起來。前四句寫景,詩人把送別時耳聞目睹的真情實景加以描敘,渡口的情形,歷歷如在目前。尤其是“山鳥”一聯,命意造境,別開生面,詩人借前人的名句,為己所用,而又不露斧鑿痕跡,波瀾起伏,情趣盎然。後四句敘情,表達了詩人真摯的感情。其中雖穿插了幾個典故,但用得精妙貼切,語重心長。後人謂王安石的詩在宋詩中有唐詩風調,這首詩可作代表。高步瀛將該詩選入了《唐宋詩舉要》,吳汝綸更是推崇備至,認為該詩“負聲振采”,是少有的佳作。
作者簡介
生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1042年(慶曆二年)進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1069年(宋神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074年(熙寧七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1076年(熙寧九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