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收入雷平陽寫於2016年春初至2017年夏中的119首詩,包括《我不知道》《伐竹》《山中》《你好》《驚詫》《無題》等。這些詩歌重新打量天地之間早已進入視野的山川草木、宗教民俗,將人重新引向對人生本質的思考。如《我不知道》指出晚上白雲雖還在天上,但已經看不清楚;白日星斗也仍然在天上,但也難以找尋;有人
遁入空門,雖還在世上卻沒了蹤影;而“我”喜愛的東西,也都找不到了。
作品目錄
我不知道 伐竹 螞蟻 蟋蟀 白銀 山中 書中的血 落日 中午之詩 入山 紅色的大象 陽光 舞蹈 我亦如此 稀薄 反角度 陶罐 誦經 守護 如果某一天 覷覦 怒江上 你好 夜航 | 審判 饒恕 盲棋 少年的殺心 相信 廚子 消失多年的人喊了我一聲 驚詫 烈火 大海 綠骨頭 螞蟻 滑落 黃昏的美學 兀鷲與游隼 人們為之膽寒 燈盞 屋頂上 遺物 平息 聽鶯橋上所思 薄冰 小範圍 晚禱 | 躲閃 在天空里 蒼鷹 去須彌山之前 羞恥 死者的電話 小尼姑 水底下的聽眾 閃電 空門與教室 月光與麵粉 奔跑 心花怒放 大靈魂 頭頂閃閃發光 天空 崑曲 青蛙 春事 殺仇 路遇 景象 祈禱 廢墟 | 鷓鴣 火柴頭上的炸藥 遺忘 孔雀的怒翎 貓 沉默 在木黃鎮 藍花楹 南寧的扁桃樹 小飛機 朝著貴州撤退 理順衣冠 爬水塔 視大海為明月 故居 遠他 天空里喝酒 砒霜 海景 行吟 白鶴 石頭 瀑布 雨傘 | 晚鐘 噩夢 懸掛 沅江邊 盲僧 無題 酷刑 春風 困虎山觀瀑 失眠 蒼雪 在野 我去霧裡小住幾天 畢摩 虎吼 送信 微弱 夢證 桃花 樹枝 薦我 來歷 鋼鐵俠的憂傷 |
作品鑑賞
“流水”作為一個母親般的存在,賜予詩人“通靈”的能力,打破了詩歌視域固定的審美取向,突破了人類主導世界的狹隘認知,進而使人類與其他生靈之間生命感受力的串聯成為可能。如僅有三行的小詩《蟋蟀》從萬事萬物中獨獨選定一隻不起眼的小蟲做主角,將其從群體中孤立出來,放置在大山之中,形成與之體型頗具張力的空間反差。最後第三局是以“用叫聲製造炸藥”作結,在前一句視覺“黑暗”的基礎上再次補充聽覺。雖然短短三行文字,卻給人波瀾迭起的感受。同樣以動物為題的《螞蟻》在描寫對象上也在無形中遵照這種對應關係:先選取一隻螞蟻作為“小”的一方,再把“象群”和“太陽”作為“大”的一方鑲嵌在螞蟻狹小的身體裡。通過新奇的語詞搭配,生命本身虛幻的“大”被荒誕卻又形象地表達出來。原本體型相差懸殊的雙方能量被倒置,從而打破人們對“小”與“大”的常規認識。在有限的字數內,詩人不止一次地完成了宏大的格局構建。由一組渺小與偉大的對應關係延伸出立體的畫面,在一輪輪的感官衝擊中造成閱讀者的情緒波折。
當詩人一視同仁地描繪世界,此時的世界不再是人類的棲息地,而是眾生靈的生存家園。因為滲透了流水的包容性,詩人廢棄原先居高臨下的視角,漸漸採用平視的觀察方式打量世界。《山中》一詩推陳出新,飛翔在山間的杜鵑鳥一展愁眉,與其他種類的各路同伴一起“自己喊著自己的名字”。詩人較高程度地參與了這場遊戲。不但能領會鳥語,還偷偷叫喊自己並自我回應。“確定四周無人”是整首詩唯一一句沒有抹去人鳥界限的句子。人類眼光的注入破壞了人與自然和諧同處的單一情感。“壓低嗓門”的答語堪比
史震林抓鳥與
沈三白觀蚊,全然流露出孩童般的天真意趣。因流水得以生存的人類作為生靈的一種,先是將自己高懸於生物圈之頂,再是受到流水的感召重新返回生靈世界。萬物之間乾澀的等級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潤滑的和諧互通。
雷平陽不但享受鳥獸為伴的樂趣,還深切地共情動植物的悲苦。在《孔雀的怒翎》中,那個在暗夜裡嘶吼的孔雀仿佛與詩人歸於同類。他投入地解讀孔雀的“無望”,忘我地領會孔雀的“決絕”,令人
不忍卒讀。他用文字打破人與孔雀的生理界限,搭建人語與鳥語的溝通橋樑,把“收集”而來的孔雀叫聲翻譯成對人類的控訴。雷平陽的包容“偷師”於胸懷萬物的流水,因此他並不狹隘。當人類因一己私慾侵犯其他生靈的生存權利,作者悲憫的雙目便再也揉不得半點沙子,變得金剛怒目起來。在他的《覷覦》中,“劍麻”和“仙人掌”這兩樣植物更是化身剛烈的武士,手持武器,以由內而外透出的憤怒執著地拒絕外力的征服。“老虎、雄獅、金錢豹”這些兇悍的動物被囚禁在牢籠里供人參觀。“比鋼刀還鋒利”的牙齒是在鐵欄桿上反覆打磨成型的,這是最後一點殘留的、還未被馴化的野性。替失去自由的生靈發聲,雷平陽視其為自己的使命。這樣的聲嘶力竭之音在《來歷》一詩中壓抑成“四兩撥千斤”式的輕盈。在這首小詩中,賞湖山的閒情逸緻不見了,做“清夢”的仙風道骨沒有了,只有“舟頭的魚籠”名不符實地“禁閉”一隻真正的白鷺。
作品影響
相關活動
2017年12月10日下午,由《星星》詩刊、《草堂》詩刊、成都商報《詩歌集結號》、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遂寧市作家協會主辦的雷平陽近作《送流水》成都分享會在杜甫草堂博物館仰止堂舉行。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雷平陽,1966年出生於雲南昭通,現居昆明。當代詩人,國家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四個一批”人才,雲南有突出貢獻專家、雲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曾獲魯迅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人民文學詩歌獎、駱賓王詩歌獎、十月詩歌獎、李杜詩歌獎等各種獎項。著有作品集《雲南記》《基諾山》《天上的日子》《我住在大海上》《送流水》等。現任雲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