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君歸都下》是明代詩人謝榛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朱君歸都下
- 作者:謝榛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詩
《送朱君歸都下》是明代詩人謝榛創作的一首詩。
《送朱君歸都下》是明代詩人謝榛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君來鄴城雪,君去薊門秋。生計疏鄉信,歸期減客愁。光陰多道路,慷慨幾交遊。誰識燕歌處,孤雲傍酒樓。1作者簡介謝榛(1495-1575),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
《送朱靜佳簿君歸》是宋代詩人潘璵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武夷山下路,此去幾時程。檢歷冬將暮,驅車月正明。客邊聊話別,吟里莫寒盟。只怕除書到,中途趣入京。作者簡介 潘璵(一作嶼),四明(今浙江寧波)人(《詩家鼎臠》卷上)。與柴望、賈似道等有交。有《鄮屋拙藁》(《詩淵》),已佚。
《送朱使君太僕》是明代詩人徐渭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送朱使君太僕 長安明月金叵羅,幾度從君醉踏歌。北寺雲屯朝烙馬,西清風起夜聞荷。大臣自引行當召,醉尉逢人且莫呵。一葉米家書畫舫,白虹終夕繞滄波。作者簡介 徐渭(1521—1593年),明代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
詩人的心,仿佛隨著歸客東去的客舟,回到了舊遊之地。“心隨東掉憶華年”中的“憶華年”三字,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情感內涵。可能詩人又看到了”緋紅的”、“輕雲”般的上野櫻花,又回到了“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水戶,又見到了“臉色仿佛有些悲哀”的藤野先生,又聽到了留學生會館裡慷慨激烈的論爭……回憶中...
《金縷曲·送朱文盎歸鴛湖》是詩人龔翔麟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最恨秦淮柳。甚今朝、征衫才脫,離筵還又。和露一枝風裡折,送客秋陽亭堠。計歸路、鴛鴦湖口。幾幅蒲帆穿疏雨,柁樓人、背指黃花瘦。蘭陵過,且沽酒。昔遊歷歷頻回首。憶西窗、醉底徵歌,燭懸紅豆。一自短車辭日下,共爾鞭絲前後。(《...
婢子鬥爭君莫聞,豬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這哪裡是祭灶,分明是向灶神送禮行賄。古時祭灶不分身份的貴賤、高低,上至皇宮、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對灶神都是畢恭畢敬。據有關資料記載:每年臘月二十三,清朝皇帝例行在坤寧宮大祭灶神,同時安設天、地神位,皇帝在...
朱君以善居積致巨富,同光宣三朝握長沙商業之牛耳者也。存款折據置一小箱中,而以新帳簿實之。此帳簿多冊,余用之屢年而不能罄,皆惠敏公親為檢點者也。彼時嫁裝之衣箱多以八枚為準。余以嫁期屢衍之故,凡已製成而又更易者三次。其實湘省皮箱質料不佳,今皆蟲蛀。惟所用床一具,系新建兩江督署之時...
做詩不能像貨物那樣賣給人們,得到錢財,取歡於人,這道理朱君是很清楚的。但他情願關門做詩,雖挨凍受餓,衰病失意,也不厭倦,就是因為這是他的愛好。人們不懂得看重他的詩,怎么能阻撓他的志氣,改變他所從事的事業呢!朱君曾經來看我,送我幾十首詩以為見面禮。他的態度很謙虛,談話很誠懇,大概的意思是...
淒朝士為之嗚咽,詩史閣主,因龍前題蔚為新,制嬡籍玉碎珠沈之句,寫其禾油菜麥秀之思,作者如林,哀然成集,走也端憂,多暇勞人謳,徒以題涉織 不足當主,屢拒屠和既彌歲時塞上草,衰則見狼而喜,胸中罍塊,則借杯以澆命,意不同情詞,廷異山陰朱君《文濤》,其知言者哉,往者春城買醉,香島...
河南渭南合成二首,時謂長孫翱、朱慶餘各有一篇,苟為當矣。長孫詞曰:一道甘泉接御溝,上皇行處不曾秋。誰言水是無情物,也到宮前咽不流。朱君詞曰: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對泣瓊軒。含情慾說閨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元公秀明經制策入仕,其一篇自述云:延英引對綠衣郎,紅硯宣毫各別床。天子下簾...
(967—1028),字君復,錢塘(現在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詩人。他一生未做官,長期隱居西湖孤山,賞梅養鶴,終身不仕,也不婚娶。有《林和靖詩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古今傳唱的名句。舊隱 (1).舊時的隱居處。 唐 項斯 《送歸江州友人初下第》詩:“新春城外路,舊隱水邊村。”(2).昔日的...
在那裡,身高一米八的朱君友被窮凶極惡的特務反綁雙手,吊在樑上,“鴨兒浮水”,打得皮開肉綻,遍體鱗傷,他卻仍然守口如瓶,隻字未吐。敵人也很難相信這位朱家的“六少爺”竟能這樣堅韌不拔、視死如歸。據國民黨留下的檔案記載,當時朱君友“態度頑固……”。關在玉帶橋的地下黨搞工運的廖成林在當時給了...
秀水派之名目,如錢儀吉言:“本朝自君家竹垞太史名重海內,世謂秀水派,乾隆間吾從父籜石(錢載)先生父子、汪厚石(孟鋗)、桐石(仲鈖)兄弟及王谷原(又曾)孝廉、萬柘坡(光泰)諸先生振興古學,君與同里蔣先生元龍及寓公戚先生芸生,皆學詩於籜石先生……”(《山西廣靈縣名宦朱君事狀》)[2](卷...
[原文照錄:“余因察看象山、舟山軍港,順道趨游普陀山,同行者為胡君漢民、鄧君孟碩、周君佩箴、朱君越文,及浙江省民政廳秘書陳君去病,所乘建康艦艦長則任君光宇也。抵普陀山驕陽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沙門道階,引至普濟寺小住,由寺主了余喚肩輿出行,一路靈岩怪石,疏林平沙,若絡繹迎送於道者。纖...
明正德八年(1513年)由義民宋廷春等捐資重建;嘉靖七年(1528年)由主簿季本增修;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邑人羅經泰倡建前亭及兩旁鐘鼓樓;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由邑人蔡俊、吳以汀、謝烈、宋汝翼、謝燾、宋仲勛、朱君陳等又重新維修;雍正九年,(1731年)合邑紳士重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知縣劉業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