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巧舌

送巧舌

送巧舌,溫州風俗,在七月初七(七巧節)這天,一般是外公(或者外婆)送給外孫輩的一種禮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送巧舌
  • 外文名:To send a clever tongue
  • 地區:溫州
  • 日期:七月初七
  • 性質:一種禮品
風俗介紹,風俗由來,

風俗介紹

送巧舌,溫州風俗,在七月初七(七巧節)這天,一般是外公(或者外婆)送給外孫輩的一種禮品。第一次最隆重,必須送足十二種:椒鹽巧(以椒鹽為佐料,屬巧舌中最美味的)、珍珠巧(細而小.撒滿芝麻)、松巧、麻巧(較粗)、雙麻、馬跟酥(一種菱形的油炸麵食.上面撒滿芝麻)、油酥(又稱小兒巧,製成小孩狀)、餅乾、菊花餅(形似八瓣菊花)、杏元餅乾(以蛋為主料,一面平.一面半圓形)、薄脆、炒米糕、白糖炒、玉蘭片(俗稱風消.年糕切片,油中炸。略透明)。第二次可以簡單一些,有的年年送。
送巧舌

風俗由來

說到七月七,溫州的民俗書上都介紹是吃巧食,巧食在溫州也叫巧舌,大概是形狀象舌頭而得名,我小時候吃的巧舌做工很精細,完全就是條狀的月餅,到後來大概是八十年代初開始,麻巧開始流行起來,以至於說起巧食,大家都專指麻巧了。實際上麻巧並不是七月七才吃的,相反的,到了七月七反而是不一定有麻巧吃了。麻巧是一個節氣禮品,是外婆送給外孫吃的,外婆每年一定要巧舌的,時間是從重五節開始到七月七之間,如果到了七月七外婆還沒來送巧舌,就是不盡禮數了,要被人說閒話的。我媽媽說,外婆來送巧舌,回去的時候一定要抓一把巧舌回過去,否則也是不盡禮數的。麻巧外頭粘著的是白籽麻,我小時候有一次吃了巧舌晚上沒刷牙,有一顆籽麻粘在門牙上,第二天起來,刷掉籽麻的時候,門牙上也刮下了一下小孔,從此我的牙開始爛起來了。送巧舌已經不是以前那樣一包二包地送了,一送就是一箱,當然也有用香蕉形蛋糕代替的,那已經是與時俱進了。今天特地去桂香村買了一包麻巧,拍個照片,上傳給大家一起分享,晚上坐在道坦里,看著天上的星星,聽大人講牛郎織女的故事,看著天上的擔稻星、相打星、北斗星,就是看不清楚天河上哪兩顆是牛郎織女星,仰著頭脖子也酸了,睡吧,記住,吃麻巧晚上一定要刷牙![麻巧] 原名巧食,源自農曆七月初七民間婦女向織女星“乞巧”的風俗。麻巧採用優質麵粉、蔗糖、豬油、食鹽、蘇打等原輔料,經調製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
送巧舌
溫州市麵包食品廠生產的麻巧,1983年獲浙江省商業傳統最佳產品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