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婁士璉之官四川仁壽分韻得知字

送婁士璉之官四川仁壽分韻得知字,是明代詩人綿竹山人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婁士璉之官四川仁壽分韻得知字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綿竹山人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之官,仁壽,分韻,得知,山河,形勝,宮闕,趨蹌,冀野,風生,鹹陽火,一龍,傷心,稽首,無緣,

作品原文

山河形勝今猶在,宮闕趨蹌事已非。冀野風生雙虎鬥,鹹陽火起一龍飛。
傷心何忍聞黃詔,稽首無緣見袞衣。擊石獨懷千古恨,仰天血淚不勝揮。

作品注釋

之官

上任;前往任所。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秋七月,有星孛於東井,時 谷永 為北地太守,方之官。” 唐 杜甫 《夏夜李尚書筵送宇文石首赴縣聯句》:“愛客尚書貴,之官宅相賢。” 明 王世貞 《送黃資禮謫判漳州》詩:“別地荊榛滿,之官橘柚新。” 清 黃子云 《葵誠向》詩之五:“之官凜考核,惟務催科早。”

仁壽

謂有仁德而長壽。語出《論語·雍也》:“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邢炳 疏:“言仁者少思寡慾,性常安靜,故多壽考也。”《漢書·王吉傳》:“驅一世之民,躋之仁壽之域。”《漢書·董仲舒傳》:“ 堯 舜 行德,則民仁壽。”《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由是天人通,陰陽和,俗躋仁壽,物無疵癘。” 宋 蘇軾 《儒者可與守成論》:“至於 湯 武 ,拯塗炭之民而置之於仁壽之域,故天下相率而朝之。”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我皇上聰明神聖之主,又已禎祥畢集,仁壽可登矣。”

分韻

數人相約賦詩,選擇若干字為韻,各人分拈,依拈得之韻作詩,謂之分韻。 唐白居易《花樓望雪命宴賦詩》:“素壁聯題分韻句,紅爐巡飲暖寒杯。”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有分韻,有用韻,有和韻,有借韻,有協韻,有今韻,有古韻。”《天雨花》第二二回:“想當初未得病纏身,拈題分韻常酬和,如今還有甚何人?” 柳亞子《南社紀略·我和南社的關係》:“這一天,是在 愚園 吃午飯的,酒酣以後,分韻賦詩,有些興會淋漓起來了。”

得知

(1).豈知;可知。 唐 杜甫 《後苦寒行》之二:“ 巴東 之峽生凌凘,彼蒼回斡人得知?” 宋 陳師道 《別三子》詩:“汝哭猶在耳,我懷人得知?” 金 元好問 《哭曹徵君子玉》詩之一:“今年我在君先沒,淚盡荒城君得知?”
(2).獲知,知曉。《元朝秘史》卷十二:“後 河額侖 得知,心內憂悶,所以老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我們只在廚下伏侍,如何得知前面的事?” 冰心 《晚晴集·我的故鄉》:“從祖父和父親的談話里,我得知 橫嶺鄉 是極其窮苦的。”

山河

(1).大山大河。多指自然形勝。《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美哉乎 山 河 之固,此 魏國 之寶也。” 南朝 梁 劉協 《文心雕龍·神思》:“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義在咫寸,而思隔山河。” 唐 杜甫 《春望》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葉劍英 《東北的七年》:“東北情形,好似個‘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已半非’。”
(2).指江山,國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過 江 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 新亭 ,藉卉飲宴。 周侯 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 清 洪升 《長生殿·定情》:“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統皇 唐 。” 太平天國 洪秀全 《吟劍詩》:“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東北人民抗日歌謠選·行軍小曲》:“抗日戰士向前進,嘿!反抗侵略保山河。”

形勝

(1).謂地理位置優越,地勢險要。《荀子·強國》:“其固塞險,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史記·高祖本紀》:“ 秦 ,形勝之國,帶 河 山 之險,縣隔千里。”《周書·齊煬王憲傳》:“初,平 蜀 之後, 太祖 以其形勝之地,不欲使宿將居之。”
(2).指險要之地。《魏書·楊侃傳》:“ 白捺 小城,本非形勝。”《明史·太祖紀一》:“天下形勝入我掌握,然後進兵。” 郭孝成《陝西光復記》:“ 秦 隴 據天下之上游,占西北之形勝。”
(3).謂山川壯美。《魏書·馮亮傳》:“ 世宗 給其工力,令與沙門統 僧暹 、 河南 尹 甄琛 等,周視 崧高 形勝之處,遂造 閒居 佛寺。” 唐高適《觀宓子賤神祠碑》詩:“形勝駐群目,堅貞指蒼穹。” 清 薛福成《庸盦筆記·軼聞·鬼神默護吉埌》:“ 吳塘山 濱臨 太湖 ,兩峰夾峙,為吾 錫 形勝之地。” 陳毅《廣東》詩:“ 百粵 自來形勝地,人民建設更生光。”
(4).指山川壯美之地。《舊唐書·司馬承禎傳》:“ 玄宗 令 承禎 於 王屋山 自選形勝,置壇室以居焉。”
(5).謂利用有利的形勢制勝。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奇正》:“戰者,以形相勝者也。形莫不可以勝,而莫知其所以勝之形。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

宮闕

古時帝王所居宮門前有雙闕,故稱宮殿為宮闕。《史記·高祖本紀》:“ 蕭丞相 營作 未央宮 ,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 高祖 還,見宮闕甚壯。” 南朝 齊謝朓《始出尚書省》詩:“趨事辭宮闕,載筆陪旌棨。” 宋蘇軾《水調歌頭》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明 陳汝元《金蓮記·射策》:“絳續籌傳露正垂,岧嶢宮闕壯朝儀。” 康有為《泛舟至天津入京復還上海》詩:“萬里煙波回紫潮,五雲宮闕聳丹霄。

趨蹌

(1).形容步趨中節。古時朝拜晉謁須依一定的節奏和規則行步。亦指朝拜,進謁。《詩·齊風·猗嗟》:“巧趨蹌兮。” 孔穎達 疏:“禮有徐趨疾趨,為之有巧有拙,故美其巧趨蹌兮。” 唐元稹《王悅昭武校尉行左千牛備身制》:“ 莊憲皇后 侄 王悅 等,或勛戚蔭餘,或公卿貴胤。佩觿有趨蹌之美,釋褐參侍從之榮。” 宋王禹稱《乞差官通攝謁廟大禮使表》:“既列三台之首,合居五使之先。顧筋力之不支,慮趨蹌之失度。輒伸悃愊,冀免遣差。” 清唐孫華《偕夏重至國學觀古槐》詩:“推排列拜皆新貴,烏紗銀帶紛趨蹌。”
(2).指入朝做官,出仕。 明湯顯祖《陽穀主人飲》詩:“趨蹌乃人理,臥托非世資。”
(3).奔走侍奉。 宋蘇舜欽《應制科上省使葉道卿書》:“閣下以高文閎才都盛位,而某以吏屬,時得趨蹌左右。”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二》:“ 劉德 狀貌如村翁,而臨陣鎮定乃爾!參將都司,徒善應對趨蹌耳。”
(4).奉承拍馬;阿附。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七:“莫難道詩骨瘦嵓嵓,掂詳了這廝趨蹌,身分便活脫下 鐘馗 一二三。” 明高明《琵琶記·牛氏規奴》:“更羨他知書知禮,是一個不趨蹌的秀才,若論他有德有行,好一位戴冠兒的君子。” 清袁枚《續新齊諧·淫諂二罪冥責甚怪》:“貧賤之人謀生不得,或奔走權門,或趨蹌富室,被人恥笑,亦是不得已之事。”
(5).疾行貌。 明徐渭《翠鄉夢》第二出:“這嘴臉便不像俺的爺,臨了那幾步趨蹌卻像得俺爺好。”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論文上·羅台山》:“﹝ 羅台山 ﹞掌師子周旋趨蹌如往月時,由是門內外人始知公負奇力。”
(6).指音樂的板眼節奏。 宋梅堯臣《依韻和春日見示》:“龍咽嘹喨留行月,鳳翼趨蹌巧定場。”

冀野

唐 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伯樂 一過 冀 北之野,而馬群遂空。”因以“冀野”指人材聚積之地。 清林則徐《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適當視事之初,願效 孫陽 ,相神駒於 冀 野;竊希 雷煥 ,辨寶鍔於 豐城 。”按, 孫陽 字 伯樂 。

風生

(1).起風。 晉 潘岳《為諸婦祭庾新婦文》:“室虛風生,床塵帷舉。” 唐李白《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喜遇薛員外乂》詩:“水退池上熱,風生松下涼。”
(2).猶言雷厲風行。《漢書·趙廣漢傳》:“見事風生,無所迴避。” 顏師古 註:“風生,言其速疾不可當也。” 元劉祁《歸潛志》卷七:“遇事風生,吏民稱快。”
(3).形容氣氛活躍。 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七寶山座》:“惟 張九齡 論辯風生,升此座,餘人不可階也。” 宋 王讜《唐語林·補遺一》:“俄而 文皇 到來,精彩驚人,揖而坐。神氣清朗,滿坐風生,顧盼偉如也。”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十五:“區上並不了解他,只覺得他談吐風生,學問淵博,對他非常客氣,也就相信了他。”

鹹陽火

《史記·項羽本紀》載, 項羽 屠 鹹陽 ,“ 燒秦 宮室,火三月不滅”。後以“鹹陽火”為兵燹之典。《晉書·成帝康帝紀論》:“兇徒既縱,神器阽危。京華無 敖庾 之資,宮室類 鹹陽 之火。” 唐吳融《廢宅》:“不獨淒涼眼前事, 鹹陽 一火便成原。”

一龍

《三國志·魏志·華歆傳》“議論持平,終不毀傷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魏略》:“ 歆 與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遊學,三人相善,時人號三人為‘一龍’, 歆 為龍頭, 原 為龍腹,寧為龍尾。”後用作典實。 清顧炎武《孫徵君以孟冬葬於夏峰時僑居太原不獲執紼》詩:“ 淄澠 竟誰知, 管華 稱一龍。”

傷心

(1).心靈受傷,形容極其悲痛。《書·酒誥》:“民罔不衋傷心。” 孔 傳:“民無不衋然痛傷其心。” 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 晉陸機《吊魏武帝文》:“今乃傷心百年之際,興哀無情之地,意者無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識情之可無乎?” 宋陸游《重過沉園作》詩之一:“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元薩都剌《百字令·登石頭城》詞:“傷心千古, 秦淮 一片明月。” 巴金《五十多個》:“ 孫二嫂 坐在雪地上,埋下頭搖著她懷裡的死孩子,哭得很傷心。”
(2).極甚之詞,猶言萬分。 唐李白《菩薩蠻》詞:“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唐杜甫《滕王亭子》詩之一:“清江錦石傷心麗,嫩蕊濃花滿目斑。” 明劉基《摸魚兒·金陵秋夜》詞:“回首碧空無際,空引睇,但滿眼芙蓉黃菊傷心麗。”

稽首

(1).古時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公羊傳·宣公六年》:“ 靈公 望見 趙盾 ,愬而再拜; 趙盾 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趨而出。”《史記·趙世家》:“ 公子成 再拜稽首曰:‘臣固聞王之 胡 服也。’”
(2).猶賠罪。 郭沫若《奴隸制時代·殷代是奴隸制》:“ 匡 乃稽首於 曶 ,用五田,用眾一夫曰 益 ,用臣曰 疐 ,(曰) 朏 ,曰 奠 ,曰:‘用茲四夫,稽首’……‘稽首’,在這兒是賠罪的意思。”
(3).道士舉一手向人行禮。 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三折:“只打個稽首,權充拜禮。”《水滸傳》第十回:“那先生看了道:‘保正休怪,貧道稽首。’”《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一回:“只見那兩個老姑子上前打了一個稽首。”

無緣

(1).沒有邊沿。 漢 蔡琰《胡笳十八拍》:“天蒼蒼兮上無緣,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2).沒來由,無從。《後漢書·袁安傳》:“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單于反其北庭,並領降眾,無緣復更立 阿佟 ,以增國費。” 晉桓玄《重答遠法師書》:“理本無重,則無緣有致孝之情;事非資通,不應復有致恭之義。” 宋 李如篪《東園叢說·雜說·赤壁賦》:“月當在室壁間……以大要言之,亦合在危室間,無緣在鬥牛。” 蕭紅《生死場》五:“說著這話, 趙三 無緣的感到酸心。”
(3).沒有緣分。 晉傅玄《擬四愁詩》之三:“日月回耀照景天,參辰曠隔會無緣。” 唐杜甫《清明》詩之一:“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正是無緣對面不相逢,有緣千里能相會。” 柯岩《奇異的書簡·追趕太陽的人》:“媽媽懂得:窮人的孩子和明媚的陽光是無緣的。”
(4).佛教語。謂無分別、執著、掛礙。 隋 智顗《摩訶止觀》卷一下:“常境無相,常智無緣。”《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唱無緣之慈,而澤周萬物。” 李善 註:“夫行慈者,以眾生為緣;眾生為緣,則慈無所寄。故大士之慈,離於眾相。離相行慈,名為無緣……《泥洹經》曰:‘無緣者,不住法相,反眾生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