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傳成之文學之閩中》是明代詩人黎民表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傳成之文學之閩中
- 作者:黎民表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送傳成之文學之閩中》是明代詩人黎民表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送傳成之文學之閩中》是明代詩人黎民表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日射蓬萊氣色高,無諸城下海生濤。賦成應有凌雲氣,台倚仙人舊釣鰲。1作者簡介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
送丁謂之再奉使閩中 《送丁謂之再奉使閩中》是宋代詩人王禹偁的詩詞之一。詩詞正文 繡衣直指東南夷,入奏風謠受聖知。持節又從三殿出,演綸還較一年遲。朝中謬拜推賢表,江畔空吟惜別詩。郡印喧卑文會少,為君搔首落花時。
《送張起崔載華之閩中》是唐代劉長卿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作品原文 送張起崔載華之閩中 朝無寒士達,家在舊山貧。相送天涯里,憐君更遠人。作者簡介 劉長卿。字文房,河間人。開元二十一年進士。至德中,為監察御史。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轉運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轉運留後。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誣奏,貶潘州南邑尉。...
宿龍興寺 題破山寺後禪院 題松汀驛 聖果寺 野望 送崔著作東征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其一)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其二)宿雲門寺閣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臨洞庭上張丞相 過香積寺 送鄭侍御謫閩中 秦州雜詩 禹廟 望秦川 同王征君洞庭有懷 渡揚子江 幽州夜飲 附錄 作者簡介 ...
金沙堤上愁為別,一片孤帆度江浙。若遇三衢見故人,為言白髮鏡中新。作者簡介 王恭(1354—?),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閩縣(今福建省閩侯縣)人。“閩中十百子”之一。成祖初,以儒士薦修《永樂大典》,書成,授翰林院典籍。未幾棄職歸田。傳首略附《明史·文苑傳·林鴻傳》。有《白雲樵唱集》四卷。
送鹿卿侄旋里 榆發題壁和尹杏農韻甲子 道逢村叟詢余家事悽然有作 謁明陵 題四額駙晝丙寅 題言卓林藏劉文清楷書百家姓冊 題王蓉洲丈商彝圖即書先伯兄詩後丁 卯 送王蓉洲丈觀察閩中 題湯文端公遺墨為童啟山 移居靜默寺戊辰 露坐 壽潘貫川封翁 題俞荔峰征君銘椒仙館遺詩 題許伯緘丈重遊泮宮圖冊 送許誠...
隋煬帝時,閩中(今福建境內)太守(郡的長官)鄭韶養了一條狗,對它的寵愛超過了對自己的兒子。鄭韶有個仇人,叫做薛元周。薛元周懷恨在心,常常懷裡藏著匕首打算刺殺鄭韶,但是一直沒有得到機會。一天,薛元周在巷口等著,知道鄭韶將要出門。鄭韶正要出門,他的狗拉住他的衣服不放。鄭韶大怒,命令家人把狗...
閩南文化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福建設定閩中郡,開啟了中原文化與閩南土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漢晉時期,大批中原漢民遷入泉州地區,推動了閩南文化的形成。晉唐時期,閩南地區漢民人口劇增,經濟迅速發展,政教管理體制日臻完善,閩南文化得到發展。宋元時期,泉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啟航點和東方大港,阿拉伯人與波斯人到...
送鄭侍御謫閩中·高適 秦州雜詩·杜甫 望秦川·李頎 同王征君洞庭有懷·張謂 渡揚子江·丁仙芝 幽州夜飲·張說 卷三·七絕 春日偶成·程顥 春日·朱熹 春宵·蘇軾 城東早春·楊巨源 春夜·王安石 初春小雨·韓愈 元日·王安石 上元侍宴·蘇軾 立春偶成·張栻 打球圖·晁說之 詠華清宮·王建 清平調詞·李白 絕句·...
送沈光侍御赴職閩中 寄袁皓侍御 寄金吾李蓀常侍 商於驛與於韞玉話別 封禪寺居 錢 投寄韋左丞 紅葉 期徐道者不至 歲除夜 雪 旅夢 秋寄張坤 傷華發 九江早秋 初秋寄友人 秋居有寄 雪霽 堠子 初夏寄顧紹宗 寄第五尊師 寄西華黃鍊師 所思 甲乙集卷六 古今體詩凡三十九首 送支使蕭中丞赴闕 送人歸湘中...
惟仁靡逾。懿其橐龠,飛作醍醐。焦山草木,不得不蘇;苦海波瀾,不得不枯。仙花罔謝,慧日寧徂。永茲一方,盤石其都。作者簡介 黃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關前埭(今荔城區東里巷)人,祖籍福建侯官(今屬福州市),後遷居莆田涵江黃巷。以輔佐閩王王審知名世,因擅於文辭而有“閩中文章初祖”之號。
閩(mǐn)中:古郡名,治所在冶縣(今福州市),轄境相當於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寧海及其以南的靈江、甌江、飛雲江流域。後以“閩中”通指福建一帶。拊(fǔ)掌:拍掌,意謂開懷大笑。白話譯文 黃州定惠院東邊的小山上有一株海棠,枝葉特別繁榮茂盛。每年花開的時候,我都會帶著客人前去喝酒,已經五次醉在這...
⑦殘鶯:指晚春的黃鶯鳴聲。 唐 李頎 《送人尉閩中》詩:“閶門折垂柳,御苑聽殘鶯。”⑧謝家物:參照下句“慚無康樂作”,是指謝靈運的詩作。謝靈運為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開創山水詩派。襲封為康樂公,世稱“謝康樂”。唐李白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吾人詠歌,獨慚康樂。”⑨秉:拿著,握著。
其送弟詩句云:“就舍勿令人避席,過江莫與馬同船。”語淺情真,不失風雅之旨矣。康熙戊子三月,小長蘆朱彝尊識於曝書亭。 吾家詩學,肇自莆陽監察公昆弟。厥後文節為江西鼻祖,而閩中一派,流衍特長,論者以晚唐體目之。不知宗法有本,厚人倫,維風教,常明公《䂬溪詩話》具在,可考而知也。模自壬午...
天啟初年,鐘惺升任福建提學僉事,他在閩中仍倡幽峭詩風,並且參以禪旨,令人莫測高深,有“詩妖”之名。江南張澤、華淑,閩人蔡復一等,傾心附和,把鐘惺奉為“深幽孤峭之宗”。不久,鐘惺因喪父,回家守制,竟於天啟五年(1625年)病逝於家,享年五十二歲。卒葬天門縣城南魯家畈(今天門市李場公社)。至今...
朱慶餘,唐代詩人。閩中(今福建)人。一作越州(治今浙江紹興)人。寶曆進士,秘書省校書郎,其詩辭意清新,描寫細緻,為張籍所賞識。有《朱慶餘詩集》。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
然文燦向在閩中,幸以撫鄭芝龍成功,遂謂寇必可撫,專意招降。初寇之起,紛紜無主,久之有老回回、闖塌天、滿天星、翻山鷂等名,亦未著姓名。至是有張獻忠、李自成輩,漸並各寇為雄長,然招獻忠後兵肆兇悍,侵奪居民,每伸寇而屈民。獻忠旋颺去,其勢益張。文燦逮論辟,寇既復叛,嗣昌乃自請剿寇贖罪。
天啟間,官廣西右參議,遷陝西副使。因著《野史紀略》,未及刊行,魏忠賢黨羽劉廷元彈劾他私撰野史,擾亂國章,遂被罷官削籍。崇禎初,起為廣西副使,他已看破官場齷齪,力辭不就。歸於家居“石倉園”中,潛心著述20年。唐王即位閩中,授禮部尚書。清兵入閩後,自縊于山中。與著名藏書家徐火勃 、文學家趙世顯等人...
楊時一生精研理學,特別是他“倡道東南”,對閩中理學的興起,建有篳路藍縷之功,被後人尊為“閩學鼻祖”,他的著述頗多,主要的都收集在《楊龜山先生文集》中,他的哲學思想繼承了二程的思想體系,被後人稱之為“程氏正宗”。楊時還用《華嚴宗》、《易經》的內容來闡述他的哲學思想,並用孔孟的《大學》、《...
無諸擁有閩中(相當今福建省之地),自立為閩越王。秦改為郡。漢興,劉邦又立無諸為閩越王,置都東冶(今福建福州東北)。這首詩憑弔閩越舊都,抒寫歷史興亡的感慨。2.故國:指閩越舊都。3.虎豹關:用《楚辭·招魂》“虎豹九關”的典故,指警衛森嚴的城關。4.“銅獸”句: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序》歌中說...
黃滔(840~911年),字文江,莆田城內前埭(今荔城區東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學家,被譽為“閩中文章初祖”。《四庫全書》收《黃御史集》10卷,附錄1卷。黃滔出身貧寒,志向遠大。青少年時代在家鄉的東峰書堂(今廣化寺旁)苦學,唐鹹通十三年(872)北上長安求取功名,由於無人引薦屢試不第,直到唐乾寧二年(...
黃滔(840~911年),字文江,莆田城內前埭(今荔城區東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學家,被譽為“閩中文章初祖”。《四庫全書》收《黃御史集》10卷,附錄1卷。黃滔出身貧寒,志向遠大。青少年時代在家鄉的東峰書堂(今廣化寺旁)苦學,唐鹹通十三年(872)北上長安求取功名,由於無人引薦屢試不第,直到唐乾寧二年(...
鄭善夫詩文成就最高,與李夢陽、何景明等人在政治上反對宦官亂政,在文學上提倡復古,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並著力模仿杜甫的詩作,其詩大多是憂時感事之作,如《貧女吟》《送周方伯入楚》《寇至》等,都反映了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明史·文苑傳》稱:“閩中詩文,自林鴻、高棅後,閱百餘年,...
《新五代史·王審知傳》卷68載:王審知當政後,“好禮下士”,以育才為急,“又建學四門,以教閩士之秀者”。他認為“學校之設,足為教化之源”,所以建學校,發蒙童。王審知號令各地,“廣設庠序”,因此府學、縣學及鄉村私塾普遍設立。各地所建學校頗具平民色彩,士庶子弟均得入學,大大推動閩中文教普及。...
張羽《寫懷》)的退隱情懷。當時詩人除劉基、高啟較有成績外,像吳地詩人袁凱、楊基、張羽、徐賁,閩中詩人張以寧、林鴻,嶺南詩人孫蕡,西江詩人劉崧,都是一定的創作特色。其時,詩人林鴻、高棅已以盛唐相號召。長達百年之久的前、後七子的復古運動實已朕兆於此。第二時期 為永樂至天順年間。此時出現了以楊士奇、...
黃滔(840~911年),字文江,莆田城內前埭(今荔城區東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學家,被譽為“閩中文章初祖”。《四庫全書》收《黃御史集》10卷,附錄1卷。黃滔出身貧寒,志向遠大。青少年時代在家鄉的東峰書堂(今廣化寺旁)苦學,唐鹹通十三年(872)北上長安求取功名,由於無人引薦屢試不第,直到唐乾寧二年(...
黃滔(840~911年),字文江,莆田城內前埭(今荔城區東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學家,被譽為“閩中文章初祖”。《四庫全書》收《黃御史集》10卷,附錄1卷。黃滔出身貧寒,志向遠大。青少年時代在家鄉的東峰書堂(今廣化寺旁)苦學,唐鹹通十三年(872)北上長安求取功名,由於無人引薦屢試不第,直到唐乾寧二年(...
馬積高《賦史》:此篇寫得最為淒涼,充滿著感嘆帝王末路的感情,尤顯有諷喻時世之義,不獨以對語為工。作者簡介 黃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關前埭(今荔城區東里巷)人,祖籍福建侯官(今屬福州),後遷居莆田涵江黃巷。以輔佐閩王王審知名世,因擅於文辭而有“閩中文章初祖”之號。有《黃御史集》。
吳門泗濱孫生,刺史大若孫公令嗣,文學中知名士也。安貧守已,居易存心,惟喜讀奇書。間制一奇器,匪奇也,所以為庸也。莊公不云乎:道寓諸庸。庸莫庸於致孝,奇莫加焉。孫生令先子發甲於明末,遠宦閩中,正值鼎革,兵荒遷播,抱病生還,雖仕而實貧。迨歿後,孫生棄所遺薄產,獨營喪葬,竟無卓錐地矣...
又有送荔枝與昭文相公一帖云:“襄再拜,宿來伏惟台候起居萬福。閩中荔枝,唯陳家紫號為第一,輒獻左右,以伸野芹之誠,幸賜收納,謹奉手狀上聞不宣。襄上昭文相公閣下。”是時,侍從與宰相往還,其禮蓋如是,今之不情苛禮,吁可厭哉!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