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電影劇情,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幕後製作,獲獎記錄,製作發行,
電影劇情
湯姆·佩蒂並非聲名大噪,他不是米克·賈格爾(Mick Jagger)、Bono、“貓王”或者小甜甜布萊妮。他和一幫少年好友在佛羅里達州組成的樂團在30年間賣出了5000萬張專輯。他只是小有名氣,人們或許知道他幾首歌 —— 也許是《自由落體》(Free Fallin')或《流亡者》(Refugee)——但大部分沒有流傳開來,佩蒂對此很滿足了。
很少有像佩蒂這樣低調和正派的搖滾明星,他終生都在和唱片業的黑暗作鬥爭。首張唱片發布後,一筆棘手的發片契約讓他破產,但他卻成功地阻止了老東家將他專輯的價格從$8.98抬高到$9.98。他從不將自己的歌曲賣給廣告商,拒絕企業贊助巡演,始終保持門票低於市場價格。他在2002年發布的專輯《最後的DJ》(The Last DJ)試圖用自由的覆滅來闡釋唱片業。
同時他寫出無數佳作,並發表一系列專輯。他曾與搖滾樂的傳奇人物合作:鮑伯·迪倫(Bob Dylan)、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羅伊·奧比森(Roy Orbison)和強尼·卡什(Johnny Cash)。和“清水合唱團”(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的約翰·福格蒂(John Fogerty)一樣,他能在長時間裡保持旺盛的創作力,並未被聲名所累。
佩蒂受人尊敬的品質吸引導演拍出4小時的長片。曾拍攝《最後一場電影》(The Last Picture Show)和《面具》(Mask)的著名導演博格達諾維奇是佩蒂的忠實冬粉,他用完整客觀的新聞手法和崇拜的感情描寫佩蒂,你在影片裡找不到吸毒、成員鬥爭的情節。
即便是最沉默的樂隊也開口了,他們都意志堅定,尊重佩蒂的領導但絕不盲從。鍵盤手本蒙特·騰奇(Benmont Tench)代表了樂隊的良心,“我並不覺得我是個無關緊要的鍵盤手,”騰奇說,“我是樂隊的一員。”他們的音樂也是如此,總有種合唱的意味,連佩蒂的個人專輯都要成員配合完成。
很少有像佩蒂這樣低調和正派的搖滾明星,他終生都在和唱片業的黑暗作鬥爭。首張唱片發布後,一筆棘手的發片契約讓他破產,但他卻成功地阻止了老東家將他專輯的價格從$8.98抬高到$9.98。他從不將自己的歌曲賣給廣告商,拒絕企業贊助巡演,始終保持門票低於市場價格。他在2002年發布的專輯《最後的DJ》(The Last DJ)試圖用自由的覆滅來闡釋唱片業。
同時他寫出無數佳作,並發表一系列專輯。他曾與搖滾樂的傳奇人物合作:鮑伯·迪倫(Bob Dylan)、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羅伊·奧比森(Roy Orbison)和強尼·卡什(Johnny Cash)。和“清水合唱團”(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的約翰·福格蒂(John Fogerty)一樣,他能在長時間裡保持旺盛的創作力,並未被聲名所累。
佩蒂受人尊敬的品質吸引導演拍出4小時的長片。曾拍攝《最後一場電影》(The Last Picture Show)和《面具》(Mask)的著名導演博格達諾維奇是佩蒂的忠實冬粉,他用完整客觀的新聞手法和崇拜的感情描寫佩蒂,你在影片裡找不到吸毒、成員鬥爭的情節。
即便是最沉默的樂隊也開口了,他們都意志堅定,尊重佩蒂的領導但絕不盲從。鍵盤手本蒙特·騰奇(Benmont Tench)代表了樂隊的良心,“我並不覺得我是個無關緊要的鍵盤手,”騰奇說,“我是樂隊的一員。”他們的音樂也是如此,總有種合唱的意味,連佩蒂的個人專輯都要成員配合完成。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彼得·博格丹諾維奇
Peter Bogdanovich
製作人 Produced by
Skot Bright- producer
George Drakoulias- producer
攝影 Cinematography
Ted Hayash
David Sammons
剪輯 Film Editing
Bill Berg-Hillinger- (supervising editor)
Jeffrey Doe
John Gutierrez
Mary Ann McClure
幕後製作
這部紀錄片並不像肥皂劇那樣瑣碎,素材沒什麼特別,場景也不驚人。然而當多少老牌樂隊逐漸失去頭頂的光環,變得愚蠢過時或者被金錢驅使言不由衷的時候,你就知道湯姆·佩蒂和“傷心人合唱團”的力量了。影片的震撼力一步步累積,描繪出長達30年的友誼、自我、天才和野心的故事。
獲獎記錄
這部紀錄片獲得第51屆格萊美音樂獎最佳長篇音樂錄影帶獎。
製作發行
發行公司
1.D&E Entertainment(2007) (worldwide) (theatrical)
2.Sundance Channel(2007) (USA)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