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迷亂角龍
- 外文名:Vagaceratops
發現與命名,敘述,
發現與命名
在1958年,沃·蘭斯頓(Wann Langston)、Luke Lindoe加拿大亞伯達省發現一個角龍科化石。之後化石長期被保存於加拿大自然史博物館,直到近年Robert B. Holmes開始進行研究。在2001年,Robert B. Holmes將這個化石創建為開角龍的一種,爾文開角龍(C. irvinensis);種名是以化石發現處附近的城鎮爾文為名。
在2010年,古生物學家Scott D. Sampson、Andrew A. Farke等人將這個種創建為新屬,模式種是爾文迷亂角龍(V. irvinensis)。屬名里的vagus在拉丁文意為「迷亂的、流浪的」,意指它們與華麗角龍的高度相似性;ceratops則是角龍類的學名常見字根。華麗角龍是迷亂角龍的近親,但化石發現於美國猶他州,兩者化石發現於不同地點,卻具有高度相似性。
敘述
正模標本(編號NMC 41357)是一個頭顱骨、部分身體骨骼,來自於恐龍公園組(Dinosaur Park Formation)最上層,地質年代相當於晚白堊紀的晚坎潘階;同一地區的稍早年代地層,曾發現開角龍的化石。除此之外,還有兩個標本被編入於迷亂角龍。編號RTMP 87,451標本是一個被擠壓過的頭顱骨,缺少下頜、頭盾後段。編號RTMP 98.102.8則是一個頭顱骨碎片。
迷亂角龍是種中型角龍科恐龍,身長約5公尺。頭部前半段的外形平坦,鼻角較短小,額角成為低矮隆起部。頭盾呈方形,長度適中、大幅往後上方傾斜,末端有數個向前彎曲的小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