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部縣阿夏納高寺院

迭部縣阿夏納高寺院

甘南迭部縣阿夏鄉納告村附近的納告苯教寺是甘南藏區修建最早的苯教寺院,建於唐朝乾符年間(874—879年),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相傳該寺的第一世活佛香帕在當地主持建造了苯教寺院,它屬於四川省更江苯教寺的屬寺。納告寺最先由香帕主持,後來由賽鬧旦智、仁青、次周若達、香卓彭措、加仁丹智、歐保仁青、洋召等活佛先後主持管理,1905年末世活佛雍仲坐床。現任活佛為賽鬧益西活佛。通過對有關文獻資料和實地調查材料的綜合分析,基本上可以確定苯教傳人甘南藏區起始於吐蕃王朝末期。吐蕃王朝崩潰後,由於戰亂頻繁,許多苯教徒為了逃避戰禍,也源源不斷地前來甘南地區定居,從而推動了苯教在甘南的持續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迭部縣阿夏鄉納高寺院
  • 外文名:Ashanah High Monastery, Têwo County
  • 地理位置:迭部縣阿夏鄉
  • 氣候條件:亞熱帶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占地面積:2000平方
苯教傳入甘南藏區主要有以下三個途徑。
一、四川西北地區苯教勢力的滲透
在整個藏區,四川西北地區是苯教流傳規模大、苯教寺院和信徒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歷史上曾經是苯教復興的根據地.同時也是著名的苯教大師吉念美喜熱堅贊的家鄉。苯教的著名寺院雍仲拉頂寺(清朝乾隆年代興佛滅苯,此寺被強令改宗格魯派,更名為廣法寺)以及苟哇象藏寺、大金寺、丁青寺等均坐落於四川西北地區,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僅僅在今天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屬安多藏區)境內的苯教寺廟就達62座之多。
苯教在四川西北地區傳播的時間,根據《阿壩州宗教史概況》記載,早在贊普布德貢結(約公元100年左右)時,苯教有6名著名的傳教人。其中一位漢族譯師李德茂巴曾經到四川西北的嘉戎地區傳播苯教,許多史料均記載了後世苯教徒掘出李德茂巴秘藏的苯教經卷。由此可以斷定。最遲在公元2世紀以後,苯教已經傳人四川西北地區,並且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吐蕃贊普赤松德贊(755—797年)取締苯教時,象雄地區的苯教徒熱巴巾和塔衣布窮等人帶著多部經典逃往青藏高原東邊繼續傳播苯教。其中就在四川西北地區進行過傳教活動。
四川西北地區和甘南地區兩地山水相連,這就為四川西北地區的苯教勢力向甘南藏區傳播、滲透提供了方便。加上歷史上四川治理下的松州和甘南的迭州由於歷代王朝的更替而出現劃定界線的不明確,從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行政管轄現象。四川西北地區作為苯教復興的基地向周圍擴大自己的勢力,在甘南藏區建寺傳教,當然具有地理毗鄰和文化同一方面的優勢,由此形成甘南的苯教與四川西北地區的苯教具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現在甘南藏區的大部分苯教寺院都是四川西北苯教寺院的屬寺,有供施關係.即使沒有正式的供施關係,他們之間在教義的傳承淵源和教職人員的交流和培養方面也都有非常緊密的聯繫。甘南迭部的阿夏納告苯教寺是四川更江寺的屬寺(此寺隸屬苟象寺)、雍仲恰日寺是四川阿西香倉寺的屬寺。從現在兩地苯教寺院的關係可以想像過去在苯教比現在興盛時期他們的關係,肯定有過之而無不及。
二、“佛苯競爭”失利後退往甘南的苯教徒傳播
吐蕃王朝建立初期,在當時的吐蕃社會裡,苯教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許多苯教徒曾經參與朝政,松贊乾布以前歷代吐蕃贊普大多數都以苯教來治理國政。人們信仰苯教除了祭祀鬼神以祈福免災外,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婚喪嫁娶,大到農牧業生產、軍事結盟、戰前動員幾乎都有苯教徒參與的身影。公元7世紀初期,松贊乾布繼承吐蕃王位後兼併了許多小邦和部落集團,青藏高原出現了第一個統一政權。隨著吐蕃王權的鞏固,過去與統治階級分享各種權力的苯教逐漸成為專制王權的障礙。而且在自然崇拜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苯教,因為缺乏系統的神學理論學說,所以滿足不了統治階級奴役人民、鞏固奴隸制國家政權的目的。而新興的佛教以其“因果報應,富貴在天,以死為福,以苦為樂;今生今世受罪由於前世造孽.故此輩積善方能來世幸福”等等的一套嶄新的神學理論,很快迎合了統治者的要求。於是佛教便被從印度引入青藏高原,並且漸漸地傳播開來。而原先占主導地位的苯教卻遭到了冷落、排斥、詆毀甚至打擊。松贊乾布、赤松德贊、熱巴巾等贊普都是佛教的積極倡導者和推行者,他們在位時佛教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公元754年,信奉苯教的貴族末氏、朗氏發動叛亂,謀殺赤德祖贊。叛亂雖然迅速被平息,但因嗣位的贊普赤松德贊尚且年幼.政權落入信奉苯教的輔政大臣瑪尚仲巴傑之手。瑪尚仲巴傑等人制定了禁止修習佛法的所謂布瓊法典(小法典),規定除藏文史料記載,赤松德贊贊普親政後,曾把此前“禁佛”的大臣瑪尚仲巴傑活埋,把達扎路貢流放到北方,由此可見苯佛鬥爭的殘酷和激烈程度。經過多次“興佛滅苯”的政治鬥爭,苯教逐漸失利.為了尋求生存之道,許多苯教徒攜帶經典向吐蕃王朝統治力量薄弱的青藏高原邊緣地區轉移,其中有的就輾轉遷移到今天的甘南等地區繼續傳播苯教。據說,在贊普赤熱巴巾時期,有3名苯教徒從西藏來到安多藏區,其中一名叫益希措尖的苯教徒在今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阿芒村附近修建寺院,傳播苯教。現在位於夏河縣甘加鄉的作海苯教寺就是這一時期修建的。調查證實,甘南迭部一帶的苯教大約是吐蕃王朝中期傳人的,2名來自西藏的苯教上師華雲丹和嘎旺,以及吐蕃王朝後期來到甘南的造帕達旺尖參和肖帕尼瑪傲堅最初在這裡播下了傳播苯教的種子。迭部縣政協的楊林多傑認為,這些苯教師就是在“興佛滅苯”的困境下,前來甘南境內傳播苯教的。
三、通過吐蕃王朝信仰苯教的駐軍傳播 本文來自邢台佛教網
吐蕃王朝在松贊乾布執政以後.力量不斷壯大.隨即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以衛藏為中心向東、北兩個方向向外擴張。首先征服了青藏高原邊緣的羊同、蘇毗、吐谷渾等小王國。隨後攻占了唐朝政府控制的西域和隴右許多地區,然後在與唐朝接壤的地區派駐了大量軍隊與唐朝的軍隊相對峙,其中就包括甘南的洮、疊等地。
據《安多政教史》記載,唐朝中葉,迭、宕、洮、岷等地被吐蕃占領,統治這一地區的吐蕃軍隊首領是吐蕃贊普赤熱巴11時期(約公元815—838年)進軍宗喀地區的軍隊中有名的“達爾哇”,其人力大無窮,能在兩腋之下各挾一頭公氂牛,兩牛之蹄不著地,行走毫不費力。由於在眾軍之中他最出眾,於是贊普命令他戍守東部邊境迭部.今天迭部一帶的藏族中有一部分就是當時駐軍的後裔。吐蕃的軍隊中有隨軍的苯教巫師, “當時吐蕃軍隊中有隨軍巫師.每千戶有一個較大巫師稱‘拉苯波’,主持重要祭祀敬神儀式;一個戰鬥小組有一個小巫師稱‘拉巴’,隨時敬神保佑助戰。後隨‘嘎瑪洛’ (無旨不返)部落定居傳教”。
唐朝時青藏高原的東緣是吐蕃與漢地接壤地帶,吐蕃在這裡部署了許多軍隊,他們被稱做“沒有贊普聖旨不得返回的遵守命令之人”,簡稱“噶瑪洛”。②“安史之亂”後甘南淪於吐蕃之手.北宋時期王韶收復熙河地區後, “部分原吐蕃軍及其隨軍家屬與戰爭中被裹挾的羌奴,在本縣一些地區定居下來。至今縣境部分地區藏族方言含拉薩語”③。吐蕃軍隊中的富豪家族都隨帶奴僕。這些奴僕平時為主人從事農牧業生產,戰時則服兵役。公元842年,贊普朗達瑪死後,由於吐蕃王朝內部政治、宗教等方面的矛盾趨於激化,吐蕃王朝解體。吐蕃隨軍作戰的奴僕(包括其他民族的成員,但已經吐蕃化了④)也脫離其主人,他們聚集起來,自稱“嗢末”,其中一部分便定居於洮州’和迭部一帶.這些人中有不少苯教徒,他們定居後就自然作為苯教傳播的一個源泉,逐漸擴大了苯教的信仰範圍。松贊乾布時期,佛教雖然已經傳人藏區,但只在統治階層中流行,還沒有深入下層民眾.所以苯教的勢力和影響還是非常強。苯教巫師運用占卜、星相等巫覡之術左右朝政.甚至操縱王位的繼承。甘南地區也有苯教巫師施行巫術的遺蹟,迭部縣城東邊15公里處有一個名叫翁巴塘的地方,據當地人講。此處有一個酷似翁巴(瓶子的意思)的山洞.是苯教巫師專門用來降伏敵人的道場。①駐守邊地的吐蕃官兵,後來吐蕃王朝崩潰後大部分不能返回自己的家鄉,只得在駐地周圍定居下來。於是苯教通過士兵在當地傳播,這也是苯教在甘南藏區得以傳播的一個主要因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