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坑村

迪坑村

迪坑地處武夷山脈中、低山丘陵區,四面環山,位於連城縣東北部塘前鄉境內之冠豸山腳,西南鄰揭樂鄉,東南接姑田鄉,北毗清流,距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縣城13公里,居塘前鄉之南。迪坑這個地名自古就有,元末時期江氏祖先搬遷至此時,原來的黃、羅、馬三姓亦稱迪坑。老古言有句順口溜:迪坑迪坑,大坑套小坑,坑中又有坑,四周都是坑。確也如此,迪坑雲霄岩周邊山岩疊出,大大小小之山坑羅列,迪坑之名符合當地地形特點,據傳元朝中期即有此名。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迪坑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迪坑村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福建省連城縣塘前鄉境內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特點:深厚文化底蘊、人傑地靈
村情概況,農村建設,交通,村貌,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迪坑村位於福建省連城塘前鄉境內,距鄉政府所在地約6公里,境內僅有一條鄉道通過,距縣城約20公里。
迪坑村是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人傑地靈的山村,在明清時期曾經相當興盛,人口最多時曾達3000多人(而2011年僅400多人)。該村先人對文化、教育非常重視,在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短短30多年,就先後出了江起卿、江召涓、江召嚴等三個進士,及江凝英等兩個舉人,因此該村又有“兩舉人三進士”的美譽。這些進士舉人功成名就,榮歸故里後,為彰顯榮耀,激勵後人勤學上進,在家鄉蓋華堂、立旌表。
在柳樹下自然村的“進士第”就是嘉慶年間進士江起卿所建,門前的四根(兩對)旌表,兩邊稍矮些的旌表是他中“舉人”所立,中間兩根稍高的旌表則是他中“進士”時所立,距離現在已有200多年歷史。
青山古樹翠竹搖曳,小河廊橋古宅幽深。2013年8月23日,走進群山環抱的省級生態村連城縣塘前鄉的迪坑村,一幅山清水秀、人文底蘊深厚、村容乾淨整潔的美麗鄉村呈現在筆者眼前。
迪坑村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境內的雲霄岩集奇、險、幽、秀於一身;這個有著“兩舉人三進士”美譽的小山村,進士第儒林第貢生第等古建築巋然聳立,飛檐翹角、古樸典雅,門前巍峨的旌表仿佛訴說著歷史的榮耀。
“保護青山綠水是大家的共識。”迪坑村黨支部書記江開福如是說。口口相傳的教誨和日益開闊的見識讓村民自覺守護村里寶貴的生態資源人文資源。村黨員幹部和退休老同志自發巡山護林;引導村民調整種養殖結構,大力發展烤菸、無公害蔬菜金銀花毛竹種植和白鴨養殖,讓老百姓不砍樹也能致富;爭取統戰、台聯、水利等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先後實施沼氣池、人畜飲水、河道整治、公路硬化等項目建設,使迪坑村不斷變美。
“自己的家園自己建,我們不等不靠,進行村莊美化、綠化、淨化、亮化工作。”江開福介紹說。前不久,該村被縣裡列為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民精神振奮,立即行動起來。村里掀起村莊環境整治熱潮,村民紛紛自覺清理房前屋後的雜草、廢棄物、建築垃圾;建立長效保潔機制和衛生監督管理機制,做到人人都是保潔員,在村民中形成“迪坑是我家,美麗靠大家”的意識。同時,該村還進行統一規劃,引導村民新建房統一風格,對已建逐步進行牆面立面設計改造;拆除空心房,結合實際開闢小竹園、小果園等;請專家編制《迪坑村特色文化村落保護規劃》,通過民眾捐資、向上爭取支持等形式,對古建築、古石階路進行保護和修復,進一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村莊更美了,遊客也會更多,我準備利用自己的房屋辦農家樂。”計生戶江開金高興地說道。隨著該村美麗鄉村加快建設,如今,迪坑村正日益成為連城打造“中國騎都”環冠豸山騎行線路上最美的鄉村,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到這裡體驗鄉村休閒旅遊。該村在鄉里的支持下,引導村民發展一批休閒農莊、家庭農場,幫助村民創業增收,實現美麗與致富並行。

農村建設

2008年,駐村幹部與村兩委一起帶領全村百姓完成了村部建設,解決迪坑村長期以來村兩委無址辦公問題;建成人畜飲水工程,解決全村百姓幾百年來未解決的飲水問題;引進玻璃鋼沼氣池,全村近50%的常住戶安裝了沼氣池,既保護了生態,淨化了環境,又方便了村民生產生活;完成機耕道建設12公里,解決村民肩挑手提的生產勞累;解決村內溪河長期污染的“龍鬚溝”問題;有線電視牽進家家戶戶;還有硬化四個自然村水泥路面;在生產方面擴大烤菸生產規模,引進生薑、毛竹種植,調整種植結構;完善村級班子組織建設、關心孤寡老人及貧困戶;辦起了村部閱覽室等。自2005年起這三年來迪坑村不管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村容村貌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且村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重大改變。2006年被縣評為“文明村”、2007年被獲縣級優秀基層黨組織。以上成績來之不易。在這次回訪中,我們發現村民生活質量在三年基礎上又有很大提高。一是生活環境有了大大改觀,村民喝上?>自來水,村舍整潔,河流乾淨;二是現代的經營理念正在取代傳統的經營模式,極大的促進了該村的生產發展。2008年,單種植烤菸就比前幾年翻了三番,面積達到260畝,產值可達25萬元。在毛竹種植上,村支部書記帶頭種植了20畝,現已初具經濟效益,對民眾也起到了積極宣傳效果。養殖方面,村里已經出現了5大養白鴨大戶,依託水質、環境的有利條件,養殖的白鴨肉肥味正,受客戶的青睞。駐村前該村年人均收入1100元,2008年預計達到3500元,增幅 300 %。三是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村里安裝有視電視,村上辦了閱覽室。

交通

迪坑村交通落後,境內僅有鄉道一條。

村貌

迪坑村貌,如圖。

地圖信息

地址:龍巖市連城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