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步兵第18軍即斯坦尼斯拉夫—布達佩斯步兵軍(近衛紅旗斯坦尼斯拉夫—布達佩斯步兵軍)1943年4月在莫斯科組建,番號為近衛步兵第18軍。最初編有近衛空降兵第2、第3、第4師和若干獨立部隊。該軍領率機關由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步兵第27軍領率機關組建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衛步兵第18軍
- 組建時間:1943年
- 主要成就:遠東戰役
- 下轄:3個師
軍團歷史,歷任軍長,
軍團歷史
5月,編入中央方面軍的第13集團軍,在庫爾斯克會戰防禦交戰進程中(參見庫爾斯克戰役),以空降兵第3、第4師參加波內列依地域阻擊戰,抗擊德軍第9集團軍主要集團的突擊。在同德軍的戰鬥中,湧現出第一批英雄。近衛第4師近衛空降步兵第9團第1營營長茹科夫大尉率全營實施6次反衝擊,兩次負傷不下火線,繼續指揮全營戰鬥,直至英勇犧牲。為表彰這一功勳,追認他為蘇聯英雄。蘇軍轉入反攻後,該軍向克羅姆實施進攻。8月15日,進至德米特羅夫斯克—奧爾洛夫斯基西北地域。9月初,在科諾托普地域集結,就地轉隸第60集團軍,在其編成內,為解放左岸烏克蘭進行戰鬥。所屬兵團和部隊繼續追擊退卻德軍,9月18日參加收復普里盧基城的戰鬥,9月30日夜間強渡第聶伯河(參見第聶伯河戰役),並在古比納(基輔以北70公里)地域奪取河右岸登入場。為此,32名軍人榮膺蘇聯英雄稱號。
1943—1944年,所屬兵團和部隊在烏克蘭第1方面軍一些集團軍編成內,轉戰右岸烏克蘭(參見右岸烏克蘭戰役),無往不勝。基輔、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羅夫諾—盧茨克、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維策等進攻戰役(參見基輔蘇軍進攻戰役、基輔德軍進攻戰役、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戰役、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維策戰役)進程中,先後參加收復下列各城:1943年11月18日——奧夫魯奇,1944年2月11日——舍佩托夫卡,3月5日——伊賈斯拉夫利(伊賈斯拉夫),7月25日——特盧馬奇,7月27日——斯坦尼斯拉夫(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因戰功卓著榮獲斯塔尼斯拉夫軍榮譽稱號(1944.8.10)。8月5日起,在烏克蘭第4方面軍的近衛第1集團軍,9月14日起在第18集團軍編成內作戰。
東喀爾巴阡戰役中,所屬兵團和部隊在舊桑博爾西南突破德軍防禦陣地,9月25日入捷作戰,在東喀爾巴阡各山口挫敗敵軍頑抗,配合集團軍快速集群收復烏日哥羅德(10月27日)。11月中旬轉隸烏克蘭第2方面軍,到12月15日,向布達佩斯地域變更部署,並參加該城攻堅戰鬥(參見布達佩斯戰役)。因攻城有功,榮獲布達佩斯軍榮譽稱號(1945.4.5)。
1945年3月至4月,在烏克蘭第2方面軍第46集團軍編成內,參加維也納進攻戰役。4月至5月初,在該方面軍第53集團軍編成內,參加布拉迪斯拉發—布爾諾進攻戰役。4月25日夜間,協同其他兵團對德軍堅固的防禦支撐點——布爾諾發起猛攻,26日,蘇軍解放該城。布拉格進攻戰役中,該軍在貝內紹夫城以東地區結束了歐洲作戰的戰鬥行動。對德戰爭結束後,隨第53集團軍調往遠東作戰,並在外貝加爾方面軍編成內,參加粉碎日本關東軍的戰役(參見遠東戰役)。戰役中,全軍官兵出色完成各項戰鬥任務,表現英勇頑強,為此,榮獲紅旗勳章(1945.9.20)。戰爭年代,全軍數萬名官兵因戰功卓著,榮獲各種勳章和獎章,其中36名軍人榮膺蘇聯英雄稱號。
歷任軍長
1943年4月—1945年1月和1945年4—9月為阿富寧少將,1945年1—4月為索謝多夫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