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坦克第9軍

近衛坦克第9軍即烏曼坦克軍(榮獲列寧勳章和蘇沃洛夫勳章的近衛紅旗烏曼坦克軍),1942年4月在圖拉市地區組建,番號為坦克第3軍。最初編有坦克第50,第51和第103旅,摩托化步兵第3旅以及若干獨立部隊。12月末又編入摩托化步兵第57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衛坦克第9軍
  • 別名:烏曼坦克軍
  • 國家:蘇聯
  • 組建時間:1942年4月
軍隊簡介,歷任軍長,

軍隊簡介

組建後,移駐別廖夫市地域變更部署,編入布良斯克方面軍。7月初轉隸西方面軍的第61集團軍並在其編成內在博爾霍夫市地域首次投入對德軍的戰鬥。8月(8月19日編入坦克第3集團軍)參加挫敗德軍在蘇希尼奇方向上進攻的戰鬥。9月初調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1943年1月轉隸西南方面軍並在其編成內參加奪取頓巴斯的戰鬥。在1943年2月24日的戰鬥中,坦克第50旅共青團員斯克沃爾佐夫上尉,指揮一輛T—34坦克乘員在哈爾科夫州巴爾文科沃地域奧切列季諾村附近英勇作戰。在坦克發動機被打壞以後,勇敢地堅守在無法開動的坦克內,連續8小時同德軍進行了實力懸殊的戰鬥,擊毀了德軍8輛坦克,消滅了數十名德軍。在耗盡全部彈藥以後,根據指揮部的命令炸毀了坦克,然後冒著德軍的炮火突出重圍回到自己的分隊。為表彰這一功績,授予斯克沃爾佐夫蘇聯英雄稱號。
1943年3月初,調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4月底編入坦克第2集團軍(1944年11月20日改稱為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並在其編成內(除短暫脫離其建制外)一直戰鬥到戰爭結束。在庫爾斯克會戰中,隨集團軍編入中央方面軍,在整個防禦交戰期間協同其他兵團擊退了德軍在波內里地域的進攻。蘇軍轉入反攻後,參加奧廖爾和切爾尼戈夫—普里皮亞季河進攻戰役(參見奧廖爾戰役切爾尼戈夫—普里皮亞季河戰役)。1943年9月至1944年1月上半月,與集團軍所屬其他兵團一起調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1944年1月中旬,轉隸烏克蘭第1方面軍,2月22日起,又轉隸烏克蘭第2方面軍並在集團軍編成內擊退了德軍在文尼察和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市西南方向上的反突擊。3月至4月初,參加烏曼—博托沙尼進攻戰役。由於在解放烏曼市(3月10日)的戰鬥中戰功卓著,獲得烏曼軍榮譽稱號,由於在配合坦克第16軍解放瓦普尼亞爾卡市(3月15日)的成功行動中出色完成戰鬥任務,榮膺二級蘇沃洛夫勳章(1944.3.19)。
1944年6月,隨集團軍轉隸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並在其編成內一直戰鬥到戰爭結束。在盧布林—布列斯特進攻戰役中,該軍於7月21日強渡西布格河,配合集團軍的其他兵團解放盧布林市(1944.7.24),為此榮膺紅旗勳章(1944.8.9)。由於全體人員在同德軍的戰鬥中出色地完成了指揮部賦予的任務並表現出英勇頑強的精神和高度的組織紀律性,改稱為近衛坦克第9軍(1944.11.20)。
1945年華沙—波茲南戰役中,所屬各兵團和部隊迅速實施進攻。戰勝了德軍的頑強抵抗,於1月下半月先後解放了索哈切夫市(協同第47和第61集團軍所屬各兵團)、弗沃茨瓦韋克市、布熱希齊—庫亞夫斯基市、拉比申市和申蘭克(奇強卡)市。2月初進至屈斯特林(科斯琴)市西北30公里處的奧得河畔。由於全體人員在此次戰役中發揮了高超的軍人技能,榮獲列寧勳章(1945.4.5)。在東波美拉尼亞進攻戰役和柏林進攻戰役中連戰皆捷。3月至5月初,先後攻占瑙加德(諾沃加德)市、居爾措(戈爾切沃)市、卡明(卡緬—波莫瑞)市和瑙恩市並配合其他兵團占領了亨尼希斯多夫市、波茨坦市和布蘭登堡市。因戰爭年代立下的戰功,全軍有1.6萬餘人榮獲勳章和獎章,其中69人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歷任軍長

1942年4—10月為莫斯托文科坦克兵少將,1942年10月—1943年11月為西年科上校(1942年11月10日晉升為坦克兵少將),1943年11—12月和1944年2—3月為捷利亞科夫坦克兵少將,1943年12月—1944年2月為沙姆申坦克兵少將,1944年3—7月為米舒林坦克兵中將,1944年7月至戰爭結束為韋傑涅耶夫坦克兵少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