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坦克第47旅即烏曼—波美拉尼亞坦克旅(榮獲列寧勳章、蘇沃洛夫勳章、庫圖佐夫勳章和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的近衛紅旗烏曼—波美拉尼亞坦克旅),1941年12月至1942年3月在薩拉托夫市組建,番號為坦克第51旅。最初轄有3個坦克營、1個摩托化步兵機槍營、1個高射炮兵營以及其他部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衛坦克第47旅
- 別名:烏曼—波美拉尼亞坦克旅
- 國家:蘇聯
- 組建時間:1941年12月至1942年3月
近衛坦克第47旅,歷任旅長,
近衛坦克第47旅
1942年4月,該旅移駐圖拉變換部署,編入坦克第3軍(1944年11月20日改稱為近衛坦克第9軍),在其編成內一直戰鬥到戰爭結束。在烏曼—博托沙尼戰役(1944)中,作戰尤為成功。由於在解放烏曼市(3月10日)的戰鬥中戰功卓著,獲得烏曼旅榮譽稱號(1944.3.19)。該旅強渡德涅斯特河,協同其他兵團解放別利齊市(3月26日)並前出至蘇羅邊境,戰鬥中出色完成上級指揮部賦予的作戰任務,榮膺紅旗勳章(1944.4.8)。在奪取烏曼市和強渡德涅斯特河的戰鬥中,共產黨員薩納切夫上尉指揮的坦克連作戰尤為突出。該分隊的坦克手們擊毀德軍坦克約30輛、火炮100餘門、汽車2000輛、飛機3架,消滅德軍數百人。由於成功地指揮了連隊作戰並表現出勇敢和大無畏精神,薩納切夫榮獲蘇聯英雄稱號。
在盧布林—布列斯特進攻戰役中,在奪取盧布林市(7月24日)的戰鬥中表現突出,為此獲得二級蘇沃洛夫勳章(1944.8.9)。由於全體人員在同德軍所進行的戰鬥中表現出英勇無畏精神、高超的戰鬥技能和高度的組織紀律性,榮獲近衛稱號,改稱為近衛坦克第47旅(1944.12.1)。
1945年華沙—波茲南進攻戰役中,所屬各部隊行動神速,每晝夜向前推進的速度達到了90公里。由於在此次戰役中出色完成指揮部所賦予的作戰任務,榮膺列寧勳章(1945.2.19)。在東波美拉尼亞戰役中,獲得很高的戰鬥獎勵。由於全體人員在進入波美拉尼亞境內的進攻中表現出勇敢精神和軍人技能,獲得波美拉尼亞旅榮譽稱號(1945.4.5),而由於在3月20日蘇軍占領阿爾特達姆(多姆巴)市的戰鬥中出色完成戰鬥任務,又榮獲二級庫圖佐夫勳章(1945.5.3)。在波蘭境內進行的戰鬥中,坦克駕駛員、共產黨員季亞奇科夫準尉和共青團員科諾諾夫上士表現很突出。前者在奪取日拉爾杜夫市的戰鬥中,駕駛著被德軍擊燃的坦克沖入德軍炮兵連的發射陣地並用坦克履帶壓毀了這個陣地。隨後,他撲滅了坦克內的火焰又繼續進行戰鬥。在索哈切夫市附近,他撞毀了機場上的一架德軍飛機,並在該市的街道上擊毀德軍汽車17輛和輜重車20輛。科諾諾夫上士在奪取日拉爾杜夫市的戰鬥中摧毀德軍火炮3門。汽車4輛、載有軍用物資的輜重車37輛,消滅德軍一個步兵排,截獲了一列準備開出的德軍鐵路列車。這兩名勇敢的坦克手均獲蘇聯英雄稱號。
該旅在柏林進攻戰役中結束了自己的戰鬥歷程。由於全體人員在此次戰役中表現出勇敢精神和高超的軍人技能,榮獲二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1945.6.11)。因戰爭年代立下戰功,全旅有3000餘名軍人獲得了勳章和獎章,其中21人榮獲蘇聯英雄稱號。
歷任旅長
1941年12月—1942年7月為沃羅特尼科夫中校,1942年7—12月為科諾瓦洛夫中校(1942年9月14日晉升為上校),1942年12月—1943年3月為阿日基布科夫上校,1943年3—7月為科庫林中校,1943年7—12月為鮑里索夫中校,1943年12月—1944年8月為米爾沃達上校,1944年8月至戰爭結束為科佩洛夫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