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紅外人臉識別

近紅外人臉識別

人臉識別是生物特徵識別領域中最常用的一種模態,近年來在公共安全領域得到了廣泛的套用。各類人臉識別方法的關鍵都在於,提取人臉數據中與身份相關的本質特徵,同時消除其中受非身份因素影響的部分,非身份因素一般包括:環境光照、姿態、表情、飾物等。其中光照問題在實際套用中最為重要,用戶普遍要求人臉識別系統能適應不同的光照環境。一般的人臉識別系統都採用普通的可見光人臉圖像進行識別,這類系統容易收到環境光線變化的影響,在識別之前往往需要採用一些預處理算法對光照進行處理。雖然光照預處理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光照的影響,但同時也會使圖像損失一部分有用的信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紅外人臉識別
  • 套用:公共安全領域
  • 原理:紅外線
  • 波段選取:780nm
  • 難點1:主動光源會在眼鏡上產生反光
  • 難點2:反光對眼睛部位造成遮掩
介紹,波段選取,主動,光照,難點,

介紹

近紅外人臉識別是為了解決人臉識別中的光照問題,而提出的一種解決方案,其包括兩部分:主動近紅外人臉成像設備;和相應的光照無關人臉識別算法。使用強度高於環境光線的主動近紅外光源成像,配合相應波段的光學濾片,可以得到環境無關的人臉圖像,人臉圖像只會隨著人與攝像頭的距離變化而單調變化。在此圖像上採用一些特定的特徵提取方式,如:局部二元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特徵,可以進一步消除圖像的單調變化,得到完全光照無關的特徵表達。
近年來,近紅外人臉識別在實際生活中已經有了諸多套用,如:“深圳-香港生物護照自助通關係統”,“澳門-珠海生物護照自助通關係統”,“北京機場T3航站樓自助通關係統”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波段選取

為了減弱環境光對成像的影響,主動光源的強度需要高於環境光,但是強光會對人眼產生干擾,降低用戶舒適度,因此,主動光源最好位於不可見波段,如:紅外、紫外等。 長期照射紫外容易對人的皮膚和眼睛造成永久性傷害,中遠紅外波段成像會損失物體表面的大多數信息,一般不用於物體成像,因此近紅外波段成為最好的選擇,如:780nm。
光的波段光的波段

主動

研製主動近紅外人臉成像設備的目的在於,能為人臉識別提供不受環境光影響的、高質量的人臉圖像,所謂的高質量包括:圖像亮度合適、均勻、對比度合適、不存在過曝光等。
主動近紅外人臉成像設備一般包括如下幾個單元:
1. 在相應波段強度高於環境光的主動近紅外光源,主動光源與攝像頭置於同一位置;
2. 能夠接收近紅外光的攝像頭;
3. 窄帶濾光片,置於攝像頭鏡頭外,允許近紅外光通過的同時過濾環境光。
由於主動光源會隨著距離的增大而衰減,因此人與光源(攝像頭)之間的距離一般為50-100厘米。 右圖是一個典型的主動近紅外人臉成像設備。
左圖中顯示了同一人在不同環境光照下的可見光和近紅外人臉圖像,第一行為可見光,第二行為近紅外。可以看出 ,當環境光變化時,可見光圖像的表觀變化非常明顯,而近紅外非常穩定,不受影響。
主動近紅外成像設備主動近紅外成像設備
不受環境光影響的近紅外人臉圖像不受環境光影響的近紅外人臉圖像

光照

當人與光源距離不變時,近紅外人臉圖像非常穩定,但是圖像的整體亮度仍然會隨著距離的變化而單調變化,因此需要採用特定的特徵提取方法來解決單調變化問題,如:直方圖均衡、直方圖示定等。局部二元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是一種較好的方案,LBP只關注像素間的大小關係,當圖像整體發生單調變化時,像素間的大小關係是不變的。
通過以上方法獲得光照不變的特徵表達之後,光照無關的人臉識別即水到渠成,後續採用一般的特徵選擇、分類器設計便可構建一套完全光照不變的近紅外人臉識別系統。
近紅外人臉識別系統近紅外人臉識別系統

難點

雖然近紅外人臉識別對比傳統可見光人臉識別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是主動光源的使用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1. 主動光源會在眼鏡上產生明顯的反光,降低眼睛定位的精度;
2. 反光對眼睛部位造成遮擋,影響識別;
3. 不能利用已有的大量可見光照片(如:二代證照片,逃犯照片庫等),用戶需要重新構建近紅外照片庫,費時費力;
4. 主動光源經過長期使用後,會出現損壞和衰減,帶來更多的後期維護。
未來的研究將致力於解決上述問題,其中問題3最為重要,可以大大擴展近紅外人臉識別技術的套用範圍,其已逐步發展為一個獨立的研究方向“異質人臉識別”。
眼鏡反光眼鏡反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