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吳昌碩臨石鼓文

近代吳昌碩臨石鼓文

《近代吳昌碩臨石鼓文》是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邱振中,陳政

基本介紹

  • 作者:邱振中、陳政
  •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 出版社:江西美術出版社
  • 頁數:61 頁
  • ISBN:9787548025726
  • 定價:32.00 元
  • 裝幀:平裝
  • 叢書:中國古代碑帖經典彩色放大本
作者簡介,作品介紹,

作者簡介

吳昌碩及《臨石鼓文》 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號倉石、缶廬、苦鐵、大聾等,70歲後以字行,浙江孝豐縣郭吳村(今湖州安吉)人。與虛谷、蒲華、任伯年並稱“海派四傑”,創辦西泠印社,首任社長,是當時公認的上海印壇、畫壇領袖,名傾天下。 吳昌碩早年從顏魯公楷書入手,後上溯锺繇小楷,晚年喜歡寫商周鐘鼎銘文,但他臨得最多、用功最勤、悟得最深,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卻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稱“石刻之祖”。書法上承兩周金文,下啟秦代小篆。

作品介紹

《石鼓文》刻在十個青黑色的石碣上,頂圓而底平,形狀像鼓,故名“石鼓文”。每個石鼓的四周環刻著四言詩辭,內容是記述秦國國君的遊獵情形,所以又稱“獵碣”。由於年久風化和人為損壞,石上的文字已殘缺,原石應有600多字,現只存300多字,存字最多的北宋拓本先鋒本也只存491字。10個石...(展開全部) 吳昌碩及《臨石鼓文》 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號倉石、缶廬、苦鐵、大聾等,70歲後以字行,浙江孝豐縣郭吳村(今湖州安吉)人。與虛谷、蒲華、任伯年並稱“海派四傑”,創辦西泠印社,首任社長,是當時公認的上海印壇、畫壇領袖,名傾天下。 吳昌碩早年從顏魯公楷書入手,後上溯锺繇小楷,晚年喜歡寫商周鐘鼎銘文,但他臨得最多、用功最勤、悟得最深,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卻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稱“石刻之祖”。書法上承兩周金文,下啟秦代小篆。《石鼓文》刻在十個青黑色的石碣上,頂圓而底平,形狀像鼓,故名“石鼓文”。每個石鼓的四周環刻著四言詩辭,內容是記述秦國國君的遊獵情形,所以又稱“獵碣”。由於年久風化和人為損壞,石上的文字已殘缺,原石應有600多字,現只存300多字,存字最多的北宋拓本先鋒本也只存491字。10個石鼓自唐代發現後,幾經輾轉遷移,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石鼓文》線條較金文更均稱圓潤,較小篆更凝重古樸,字形整齊而略呈長方形,用筆渾樸蒼勁,體象卓然,雄秀古茂,是當時天下第一大篆。 《吳昌碩臨石鼓文》,是為陶庵所書四條屏。洋洋灑灑,一氣呵成。系吳昌碩75歲時的扛鼎之作。他從青春少年,一直臨到古稀之年,臨一遍有一遍的體悟,臨一日有一日的境界,可謂人書俱老,人與碑,碑與人融為一體。與其說臨帖,莫如說創作。操筆揮毫,既有古法朴茂,更有胸中丘壑。一筆一畫,既有銘文石刻的規矩,又有竹簡北碑的體勢筆意,一直一弧,既溶入了漢印凝重而爽利的金石氣,又糅合了國畫中更具抒情手法的大寫意,故線條流轉,真氣彌滿,古趣流溢,新意橫出。 《吳昌碩臨石鼓文》,用的是羊毫蒜頭筆,筆鋒較短,筆頭較平,與清朝初期燒平筆毫,捆緊筆鋒有異曲同工之妙。吳昌碩臨石鼓文,不拘於法,不拘於形,遺貌取神,臨氣而不臨形,所以用筆,字形,章法與原碑相差甚大。筆法豪放,節奏明快,線條富有動感。用筆越到細微處,越見筆力,如獅子搏象,意到筆到,萬毫齊力。行筆快捷爽利,勢如破竹,無拘無束,痛快淋漓。收筆優遊不迫,或戛然而起,或輕頓緩提。用墨濕筆取潤,枯筆取氣,墨飽時力透紙背,墨枯時猶筆勢不停,更添樸拙之趣,金石之氣。字形正斜拉長,筆畫縱長橫短對比顯著,形成高低錯落之勢。布白疏密有致,避讓得宜,氣韻貫通。通篇大氣磅礴,豪邁灑脫,內力十足,是一代宗師吳昌碩晚年代表作之一。 《吳昌碩臨石鼓文》師古而不泥古,筆墨從胸襟中流出,用篆籀 筆法作畫、治印,辟疆開土,自有心法。當代書法大師沙孟海稱:“吳先生極力避免“側媚取勢”“捧心齲齒”的狀態,把多種鐘鼎陶器文字的體勢,雜糅其間,所以比趙之謙高明得多”。充分肯定了吳昌碩臨石鼓文的藝術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