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的知識生產與文化政治:以教科書為中心》是2014年12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仲民,章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代中國的知識生產與文化政治:以教科書為中心
- 作者:張仲民、章可
- 出版時間:2014年12月
- 頁數:264 頁
- ISBN:978-7-309-11144-6/G.1439
- 定價:4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字數:252千字
《近代中國的知識生產與文化政治:以教科書為中心》是2014年12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仲民,章可。
《近代中國的知識生產與文化政治:以教科書為中心》是2014年12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仲民,章可。內容簡介本書所收的論文,大部分曾在2013年7月6日至7日提交於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的“近代中國的知識生產與文...
等。章可 --- 章可,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研究興趣包括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概念史、知識史等,著有《中國“人文主義”的概念史,1901—1932》,主編《近代中國的知識生產與文化政治:以教科書為中心》等書,出版譯著多種。
《近代中國的政治文化》是2023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日] 野村浩一,譯者是文婧 。出版信息 作者: [日] 野村浩一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譯者: 文婧 出版年: 2023-11 頁數: 319 定價: 69.00元 裝幀: 精裝 ISBN: 9787108075888 內容簡介 中國的20世紀堪稱“戰爭與革命的...
文化歷史主義再思考:一條從布克哈特延續至今的系譜?埃里森·摩爾 評論 “深描細寫”與生產關於近代中國的歷史知識:以《新史學》為中心的討論 潘光暫 書評 評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吳錚強 評呂妙芬《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趙四方 評安克斯密特《崇高的歷史...
《 近代中國的知識與制度轉型》 是2013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作者是桑兵。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的知識與制度轉型》分為概念、學科、教育、文化、制度5篇,共19章,分別探討與主題密切相關的解釋一詞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分科的學史與分科的歷史、“教”與“育”的古今中外、近代中國國字號事物的命運、章程...
《商務印書館與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是2017年9月1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麗敏。內容簡介 本書在晚清以來由帝國主義殖民危機所引發的社會危機/文化危機背景下來研究商務印書館這一近現代中國zui重要的出版巨擘的崛起過程,在“媒介變革”“知識生產”與“文化轉型”三者錯綜複雜的關係格局中,討論商務...
中國近代東西學書目中科技類譯著分類法探究——以《西學書目表》《東西學書錄》《中譯德文書籍目錄》為中心 重審殖民媒介——北平日文報刊史料鉤沉與近代日人在華新聞事業 晚清外國兵制知識在中國的傳播 從理想走入現實的知識生產——童書譯介出版的語境、主體與模式(1919—1949) 出版與商業互動 文學與商業...
《出版與文化政治:晚清的“衛生”書籍研究》中挖掘了大量資料,特別是“衛生”書籍的廣告資料,對以前研究中關注不夠的晚清。“衛生”書籍進行鉤沉索引,將實證研究與理論表述較好地結合起來,如結尾一章對消費文化與近代中國泛政治化現象的分析等.圖書目錄 序 導論 從書籍史到閱讀史 一、關於書籍史研究 二、閱讀史...
中國的GDP上去了,但細細一看真正的知識產權又有多少呢?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確定了90年代我國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明確提出“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為了實現黨的十四大...
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理由:我國第一家現代出版事業機構,中國出版業中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與北京大學同時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第一個使用紙型印書、中國出版界首次使用著作權印花、第一個採用珂羅版印刷、第一個採用電鍍銅版印刷、第一個使用自動鑄字機、第一個採用膠版彩色印刷、生產製造中國第一部...
知識 知道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解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意義。 了解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理解當代中國的公民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 獲得正確選擇人生髮展道路的相關...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由戴高樂出任總統,共和國改由總統加議會的一種混合制度來治理,總統成為共和國權力中心,因此人們稱法國為“半總統半議會制”的國家。這以後法國國民經濟獲得明顯的進步與發展。整個20世紀60年代,法國工業生產年增長率達到6.9%,不僅高於英、美兩國,而且超過了聯邦德國。殖民地問題也獲政治解決...
孔丘為代表的儒家重視教育,以六經為教科書;詩——文學課,書——政治課,易——數學課,禮——道德倫理課,樂——音樂藝術美學課,春秋——歷史課。 孔子不願講怪力神亂很少談宗教內容。以孔丘為首的儒家私學不重視生產知識和科學技術的研究與傳授,實為儒家教育不足之處,對中國古代文化產生了長期的消極影響...
1、2013年7月,“近代中國的知識生產與文化政治——以教科書為中心”workshop,提交論文《清末科舉改制時期的新學課藝》2、2012年10月27日,第二屆上海市歷史學會青年論壇,提交論文《引渡新知的特殊津梁——清末射策選本》3、2012年9月1-2日,復旦大學歷史系“明清江南與近代上海”國際學術討論會 4、2010年3月...
3. 編有《新文化史與中國近代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版。4. 編有《近代中國的知識生產與文化政治——以教科書為中心》,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版。二、已發表的文章目錄:1.《一個思考:由柯文“中國中心觀”談起》,《人文雜誌》2003年9月,第110-114頁。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04年2...
《花落春仍在:20世紀前期中國的困境與新路》,三聯書店2017年12月版(獨著)。《天下為學說裂:清末民初的思想革命與文化運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10月版(獨著)。《辛亥前後上海城市公共空間研究》,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8月版(獨著)。《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合著)...
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奠基者,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
以及近代的《家塾蒙求》、《幼學瓊林》等等,自然知識主要靠教師講解,即使課文是聯繫實際的,而教學卻往往只是講講聽聽,脫離實際。此種教風,代代相傳至今,很難根除。二是如遠古時代那樣在“大自然”的“課堂”里以“大自然”本身為“教材”,通過跟隨大人在生產勞動的實踐中來學習的路線。這條路線存在於廣大...
鞏固與提高的關鍵是適當解決師資和教材問題。”“新解放區教育工作的關鍵是爭取團結、改造知識分子……堅決執行維持原有學校,逐步作可能與必要的改善的方針。新區學校安頓以後的主要工作,是有效地在師生中進行政治思想教育,使他們逐步建立革命人生觀。“會上還擬定了創辦中國人民大學實施計畫,草擬了工農速成中學實施...
固然,各種社會科學,如政治學、法律學、經濟學、人生哲學等,和史學的關係更為密切。然只能謂治史學者,對於此等學科,更須有超出常識以外的知識,而不能說此外諸學科,可以並常識而不具。五四運動後,中國出現了科學的新史學。新史學十分強調方法論,要求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研究歷史。呂思勉對這種新史學的發展趨勢...
論清末“皇族內閣”出台的前因後果——側重清廷高層政治權力運作的探討………李細珠/195 經學教育的淡出與近代知識體系的轉移——以修身和國語教科書為中心的分析………畢 苑/222 不平等條約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之一——條約概念與近代中國的實踐………侯中軍/246 試論中國近代海關的行政管理制度(1854~1869年)……...
他們的編史目標就是要展示這種科學知識生產的發生學過程。毫無疑問,這種科學觀是極端相對主義的。近30年來,科學知識社會學以其新奇和偏激引致了巨大的興趣和爭議。科學社會史所關注的主題是多樣化的、高度發散的,科學與宗教、與法律、與政治、與政策、與文化、與經濟、與工業、與傳媒的關係,都可以構成特定的編史...
“用敵人頭顱用飲器-司馬遷、希羅多德同記亞歐北方民族一習俗”(日知),《外國史知識》,1981年第7期,第43-44頁。《世界上古史綱》(下冊)(編)(專著),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第1版。1982年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國家”(《世界上古史綱》編寫組),《歷史研究》,1982年第3期,第39-52頁。“這一萬年—...
人類學作為第一哲學——馬克思與近代哲學精神,載《學習與探索》,2012年第2期。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研究書評,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12年10月。文化與啟蒙——阿多諾的辯證文化觀念,載《求是學刊》,2010年第3期。實現啟蒙自身的啟蒙——形上學批判視域下的啟蒙辯證法,載《雲南大學學報》,2010年...
杜亞泉涉足的知識領域極為廣泛,對物理、化學、博物、醫藥、政治、法律、哲學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學有所成,被譽為“自學有成的科學編譯者”、“科學報國的先驅者”。他以其刻苦自習的知識和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主編《植物學大辭典》《動物學大辭典》《國小自然科學辭書》及大量的各類教科書,為中國科學和教育的...
·教育與知識生產·4 2 3 陳國球 文學立科— — —« 京師大學堂章程»與“文學”4 6 3 賀昌盛 清季的“文學”著述及其學術取向(存目)4 6 4 陸 胤 清末“蒙學讀本”的文體意識與“國文”學科之建構(存目)4 6 5 何偉亞 記憶手段:把西方銘記成受害者和英雄(存目)4 6 6 華格納 晚清...
1.培養有能力的工作者、生產者 2.培養懂得生活、了解生活之知識分子 台灣通識教育代表人物、事件 1.研究型大學、綜合性大學。2.理工科大學、醫學院、師範院校以及職業學院。課程設定共同必修課 1.國文 2.英文 3.三民主義 4.國父思想 5.通識課程 6.專業課程 中國香港 目標:致力全人教育 1.中西文化交匯 2....
隨著17世紀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獨立的科學分支越來越多,人們整體一統的生活日益界限化為可以科學知識識別的領域;資本主義經濟所賴以支撐的機器大生產也迫切需要教育提供掌握專門化了的科學知識與生產技術的實用型的專門人才。這樣,人類逐步形成了由許多領域所構成的龐大的學科系統。學科分化勢在必然,並越來越精細化。...
(45) 《中國圖書分類法的沿革與知識結構的變化》,《復旦學報》 i987年第3期。(46)《兩部〈新史學〉的比較》,《探索與爭鳴》1987年第2期。(47)《張元濟研究概述》,《浙江學刊》1987年第1期。(48)《江南製造局翻譯館與近代科技的引進》,《出版史料》1986年第6輯。(49)《張元濟與早期共產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