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華商證券市場研究

近代上海華商證券市場研究

《近代上海華商證券市場研究》是2004年5月上海學林圖書發行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志英。

基本介紹

  • 作者:劉志英
  • ISBN:9787806687147
  • 頁數:420
  • 定價:28.00元
  • 出版社:上海學林圖書發行部
  • 出版時間:2004-5
  • 裝幀:簡裝本
內容介紹
《近代上海華商證券市場研究》通過綜合運用歷史學經濟學有關理論及研究方法,對近代上海華商證券市場及其管理體制以及演變作一全面而深入的論述,從而總結其成敗得失,為中國近代經濟史,特別是金融史的研究以及推動當代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和逐步走向成熟,提供必要的歷史借鑑。近代證券市場的建立不僅是實現資本主義近代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標誌,而且是近代化在更高層次上的體現。近代上海華商證券市場是舊中國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最典型的證券市場,它是近代上海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亦是中國經濟、社會資本主義近代化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本著作和其他相關成果比較,在於較為完整系統地梳理了近代上海華商證券市場發展演變的歷史進程以及市場的管理體制,全文共分為五章。
首先,在第一章中對近代上海華商證券市場歷史演進進行了探討,在補充、完善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歸納出上海華商證券市場歷史演進的三個特點(與一般西方國家資本主義證券市場相比較):
1.發展道路的曲折性。通常情況下,在經濟近代化的進程中,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證券市場應該是產業證券(包括企業股票與債券)與政府公債的統一,而且以產業證券始終居於證券市場的主體地位,而近代上海的華商證券市場卻恰恰相反,從股票交易市場開始產生,到發達的政府債券市場,再發展到企業股票市場,並且在長時期里以政府公債居主導地位。
2.市場結構的不完整性。完備的有組織的證券市場,應該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證券的發行,二是證券的流通交易。上海華商證券市場並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發行與流通交易統一的證券市場,只是一個二級交易市場,證券發行市場並未真正建立。
3.財政性與投機性並存,由此導致對工商業融資功能低下且不穩定。近代上海華商證券市場是一個財政性很強的證券市場,對近代中國產業經濟的發展沒有起到應有的融資作用,它離真正經濟意義上的資本市場還有一段距離。
其次,從第二章到第五章,試圖通過歷史學與經濟學的結合,分別從政府的證券監管、債券市場的管理、股票市場的管理與證券行業的自律管理等不同角度對近代上海華商證券市場管理進行全方位研究,有關這部分內容,過去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未有涉獵,主要是自己的創新性嘗試研究。通過以上各章的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由於市場結構的不完善,證券市場管理的體制也相應不健全。所形成的市場管理組織體系,主要都針對二級證券交易市場,對於證券的一級發行市場,其管理則相對混亂。
2.政府監管體制屬於財政依附型。無論是北洋政府時期,還是國民政府時期,擬或是抗戰八年的淪陷時期,政府對整個上海的證券監管基本上以財政部為主體具體實施管理,由於政府公債庫券是證券市場的主要品種,且政府財政需求帶有剛性,由此,20世紀20-30年代在證券市場上居於核心地位,而財政部則是絕大部分公債庫券的發行者,可見政府既是證券一級市場的參與者,又是證券市場的監管者,扮演著雙重角色,這樣,實質上對政府公債的發行根本無從監管,致使近代中國的公債濫發難以節制。這種體制也是造成政府對證券市場監管最終失靈的重要原因。
3.證券行業自律管理規章與實際運作相背離。證券交易所是最基本的自律管理機構,其基本職能就是促進有價證券價格的合理形成和有價證券的流通,因此,證券交易所必須防止證券買賣的過度投機和價格操縱等不規範交易,並對違反證券交易規則的經紀人進行處罰,整個近代上海各證券交易所也分別制定有相應的自律規章,然而,在實際運作中,卻並沒有真正做到自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