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千年東亞季風異常氣候事件的頻率、幅度與機制》是依託南京師範大學,由汪永進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五千年東亞季風異常氣候事件的頻率、幅度與機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汪永進
- 依託單位:南京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研究東亞季風氣候歷史中高頻事件的發生規律有助於理解全球海-陸-氣的相互作用過程和動力學機制。本項目以湖北龍腑宮洞高鈾、高生長速率的石筍為主要研究對象,採用鈾系定年技術和穩定同位素等地化氣候代用指標,重建距今5千年至5百年時段東亞季風年-十年際解析度氣候變化序列。通過研究大氣降水同位素、岩溶表生帶物質循環、石筍結晶相的地球化學特徵等,標定石筍氧同位素氣候序列中數十年尺度異常漂移事件的頻率和幅度。以大尺度季風環流和瑞利分餾模式為切入點,分析石筍氧同位素異常漂移事件與低緯海洋水汽源變化、水送過程和大尺度季風環流的內在聯繫,為中國季風區石筍氧同位素代用指標的理論解釋提供新證據。從過去5千年石筍記錄中分離突變事件的頻率、幅度,擬與亞洲大陸腹地樹輪、冰芯記錄和歷史文獻進行對比,考察不同時空尺度上季風極端乾旱事件的協同性和差異性,有效評估亞洲季風系統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自然變率背景和未來演化趨勢。
結題摘要
研究東亞季風氣候歷史中高頻氣候事件的發生規律有助於理解全球海-陸-氣相互作用過程、動力學機制。本項目以71個Th-230和10000餘個氧碳同位素數據,重建了距今4700年來東亞季風年際解析度氣候變化序列,取得了如下重要科學認識:(1)長江中下游洞穴石筍氧同位素受控於北大西洋經向環流和地球邊界條件。這一認識對梅雨帶洞穴氧同位素的正負漂移機制給出了新的解釋。(2)分析了亞洲季風過去5000年季風氣候變化周期、突變事件及其原因,明確太陽活動和北大西洋融冰事件是5000年來典型百年尺度事件主要驅動力。(3)過去5000年來季風變率與ENSO存在內在聯繫,ENSO變率的長期趨勢受太陽輻射、冰蓋和大氣CO2影響,30~200年的ENSO和季風變率與全球海-陸-氣相互作用過程有關。上述成果為未來氣候變化的極端事件提供了歷史相似型、自然變率背景,並有助於深入認識中原文明起源和季風氣候背景的關係。本項目已發表國際學術論文3篇,正在撰寫“5000年來季風變率與ENSO變率耦合機制”論文1篇,在國內外會議學術報告2次,培養博士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