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送歲圖》是明末清初畫家黃應諶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迎春送歲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黃應諶
- 幅式:立軸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152.3厘米,橫95厘米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圖無其他背景,畫面簡淨空靈。畫幅中心部位畫一個傳說中的鐘馗形象,一小鬼挑擔相隨。鐘馗頭戴烏紗帽,虬髯豎立,環眼圓睜,犀利的目光盯住前方,左手持劍,側身扭首,似作大聲叱道,重在突山鐘馗的銳敏和威武雄壯、氣吞山河的氣概。面部的露齒瞪目,體態的虎背熊腰和腿部的一長一短的故意變形,都強化了藝術表現。鐘馗的衣紋頓挫有力,小鬼的衣紋較為柔軟宛轉,對比鮮明,引人注目。
此圖款為“迎春送歲,甲寅除夕寫似顯翁老年台,臨淄黃應諶,”印兩方“黃應諶”、“太史之章”。款上寫“臨淄黃應諶”,當是畫家的祖籍。
創作背景
鐘馗是廣泛流行於中國民間的驅邪之神。以鐘馗畫像為驅邪之神始於唐,張說、劉禹錫《謝賜鐘馗及歷口表》稱,每年歲末皇帝要賞賜大臣鐘馗畫像和新日曆,鐘馗像用以祛群厲。故自唐以來,鐘馗是中國繪畫史上歷久不衰的畫題,名家輩出,精作頗多。宋代除夕畫廠獻“鐘馗擊鬼圖”(見《宋史》),並有“埋祟”之儀(吳自牧《夢梁錄》),又“堂中掛鐘馗畫圖一月,以祛邪魔”。此黃應湛《迎春送歲圖》具有避邪之意,其形象是一個鐵面無私,要掃盡人間魔鬼的英雄,此畫的寓意也是如此。
藝術鑑賞
此圖畫得非常工細,描法猶如鐵線,挺健有力,色彩鮮麗。按照中國傳統風俗,每年農曆過年掛鐘馗像,(也有的每年於農曆五月五日掛鐘馗像)以鎮宅驅邪、故此畫是為過年所作的節今畫。此圖為人物畫,黃應諶的人物畫僅見此一幀。“甲寅除夕”,為康熙十二年(1674)歲末。這裡值得提出的,此畫不作任何背景加以渲染和烘托,而是直截了當地從正面、從所刻畫對象的神韻切入,不畫天、不畫地,不畫一草一木的背景,但一點也不使人感到空虛,恰恰更集中地傳達出了鐘馗嫉惡如仇的精神面貌。
作者簡介
黃應諶,清代畫家。號劍庵,順天(今北京)人。為上元縣丞。工書善畫,精人物、鬼神、兒童、傅染能遵古法。順治十四年(1657)世祖賞其畫,召見供奉內廷,作關武圖,賜官中書。康熙六年(1667)嘗作陋室銘圖並書。傳世之作有作於順治十七年(1660《屈原卜居圖》卷,現藏河北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