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旭門(湖北襄陽市樊城古城門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迎旭門,是湖北襄陽市樊城古城門之一,因處老樊城最東方,每天迎接第一縷陽光的名副其實而流芳百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迎旭門
  • 地理位置:湖北襄陽市樊城
城門簡介,遺址發掘,

城門簡介

 據乾隆版《襄陽府志》記載,樊城有九座城門,南面三座已沒於水。僅存六門為迎旭門、屏襄門、定中門、朝聖門、朝覲門和迎漢門。樊城於1935年遭遇了洪水襲擊。迎旭門的城樓、城門洞牆壁被損毀,附近居民爭相撿城牆磚。“當年這戶張姓人家用撿的城牆磚蓋了這4間房。迎旭門在1935年漢江發大水時,城門樓被沖毀了一部分。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空襲丟炸彈,迎旭門門洞和殘存的城門樓被完全炸毀。
迎旭門的樣式與屏襄門、定中門是一模一樣,幾座城門上都有城門樓,用城磚砌築,城牆是土夯的。城牆上還長著許多榆樹、柳樹、楓楊樹等。新中國成立初,樊城的城牆和護城河還基本保存完好。迎旭門外是一座石橋,石橋下面就是護城河。迎旭門外的一條街叫豐樂街,街上有一個楊泗廟,供奉著河神楊泗將軍。迎旭門裡面的一條街叫鐵匠街,街上有一個福音堂。迎旭門外的大路過去是樊城通往肖灣、張灣和河南的主要通道。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於城市建設的需要,樊城護城河和城牆被拆除。護城河變成了下水道,上面修建了公路(現在的解放東路下面就是護城河)。市糧食局物資站北面的一棟大樓就建在迎旭門東面拆除的城牆原址上。迎旭門東南面是護城河的入漢江口,江邊有一個清朝時期修築的磯頭,至今還保存完好。
 襄陽市一位藝術品收藏者李先生家收藏了兩塊迎旭門石匾。其中一塊較大的石匾上有“迎旭門”三個大字,另一塊則只有“迎旭”兩字,其中一塊能辨認出“順治”二字。為何會有兩塊石匾?市考古人員介紹,不同時期的維修,可能會更換門匾,所以會出現兩塊不同時期的迎旭門石匾。

遺址發掘

 2015年3月份,在樊城“九街十八巷”改造工地,施工人員發現了一些有人工雕琢痕跡的較規則的數十塊弧形石塊。市文物考古人員查看並結合石塊發現地推測,這些石塊可能是樊城迎旭門的石構件。
2015年5月14日,市文物研究所考古人員王先生,以及82歲的老居民肖光華一起,來到魚梁洲大橋北橋頭與中山后街的交叉口,即中山后街原市糧食物資局北門口,對一處之前挖掘過的遺址做進一步確認。當時挖掘距地面1米多深的位置,露出了青石條和城牆大青磚。經過考證,這裡正是迎旭門城門遺址。楸子會館前面臨街有四間老房屋,牆面布滿大塊青磚,其規格比普通青磚和紅磚都要大很多,考古隊人員經過仔細辨認,四間房屋所使用的青磚正是城牆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