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華大街31號,占地16355平方米(保護範圍),建築形制為典型的清代官衙建築,整體建築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為照壁、大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等主體建築,兩側有耳房、廂房和東西跨院,是社會科學類歷史遺址專題博物館。

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正式對外開放,館內藏品來源主要為有償購買、接受各類捐贈等途徑。館內藏品以明清時期各類實物及民國時期革命文物為主。截至2019年末,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館內藏品數量達115047件/套,其中珍貴文物達96件/套。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是國家二級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華大街31號
  • 占地面積:16355 m
  • 類別:社會科學類歷史遺址專題博物館
  •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8:00—18:00
  • 門票價格:免費
  • 竣工時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
  • 館藏精品:綏遠城城門匾額、清青石浴缸等
  • 藏品數量:115047件/套(截至2019年末)
  • 珍貴文物:96件/套(截至2019年末)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綜述,展廳,館藏文物,綜述,重要藏品,文化活動,科學研究,交流合作,所獲榮譽,機構設定,參觀信息,地理位置,開放時間,門票價格,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雍正年間,清廷為了安排從漠北撤回的八旗將士,也為了就近監控歸化城土默特、烏蘭察布盟和伊克昭盟等蒙古諸部,決計在歸化城東北五里處勘定一處城址,作為右衛駐防八旗兵北移屯居之用。
乾隆二年(1737年),新城動工修建。
乾隆四年(1739年),新城竣工,乾隆皇帝賜名“綏遠城”。將軍衙署成為綏遠城將軍之府邸,直至清朝滅亡未變。
民國元年(1912年)十月,北洋軍人張紹曾被委任為綏遠城署將軍,駐節將軍衙署,改清制“將軍衙署”為“將軍府”。
民國十七年(1928年),將軍衙署被綏遠特別行政區政府占用。
民國十八年(1929年),綏遠特別行政區政府設定綏遠省,將軍衙署改牌為綏遠省政府。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進攻綏遠省。同年10月,在日本帝國主義扶持下,由德王拼湊的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軍隊占據綏遠,將軍衙署一度為偽政權屬下“巴彥塔拉盟公署”所占用,後又為偽“蒙疆聯合政府”所占據。
1949年9月19日,以董其武將軍為首的國民黨綏遠部隊通電起義,綏遠國民黨統治區宣告和平解放。這座二百多年來一直作為統治壓迫各族人民的將軍衙署,變成了為人民謀福利的政府辦公設施。
1985年,衙署交由內蒙古文化廳管理,為內蒙古文物考古所所使用。
1986年,將軍衙署被評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經自治區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
1997年,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劃歸內蒙古博物館管理。
2002年,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劃歸內蒙古文物交流中心管理,並對將軍衙署院落進行整修。
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格局

綜述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占地16355平方米(保護範圍),展廳面積總計2000平方米,建築形制為典型的清代官衙建築,整體建築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為照壁、大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等主體建築,兩側有耳房、廂房和東西跨院。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

展廳

  • 綜述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是依託綏遠城將軍衙界而建立起來的專題博物館,利用遺留下來的古代官衙建築向人們展示、宣傳清代呼和浩特歷史文化。開放十一個展廳,其中專題陳列5個,分別為:《綏遠城建城史》《綏遠將軍衙署歷史沿革》《綏遠城將軍》《歸綏舊影展》《綏遠“9.19”和平起義圖片展》。
  • 基本陳列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基本陳列6個,分別為:大堂、二堂、三堂、印房、官房、佛堂。有428件展品。
大堂,又稱正堂、公堂、或稱“親民堂”、“忠愛堂”,是衙署最重要核心建築,是舉行典禮和重要政務活動的地方,如萬壽節慶典、承接聖旨和上級公文、拜發奏摺、公開審理大案和宣判等重大事件活動。恢復原狀陳列。
二堂,又稱“退思堂”,原是將軍日常辦公地點,按原有格局恢復將軍的辦公、讀書場景。
三堂和四堂原是將軍的寢所,民國十三年(1924年)被大火燒毀,當年又被重建。四堂現已被拆毀,僅存三堂。陳展第76任將軍貽谷當年在將軍衙署辦公、生活的場景。
折房,原是下級官吏辦理正式行文、書寫奏摺的地方,陳展有關歷史文化名城一呼和浩特的建城史。回事處,原是下級官吏起草檔案的地方,陳展將軍衙署的歷史沿革。
客廳,是綏遠城將軍衙署接待客人的地方,陳列為《歸綏舊影展》,展示清末至民國時期呼和浩特地區歷史建築、風土人情、歷史人物以及宗教歷史。
箭亭,原是將軍下屬的武官在此辦理駐防官兵武備軍需及軍事演練等事宜的處所,陳列歸綏駐節將軍專題展覽。
另外還有印房、官房、西廂房、佛堂等。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展廳一角

館藏文物

綜述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對文物和藏品,本著積極搶救、科學保護、合理利用、宣傳教育的指導方針,對社會各界的相關文物,採取有償徵集,無償捐贈。藏品來源主要為有償購買、接受各類捐贈等途徑。館內藏品以明清時期各類實物及民國時期革命文物為主。據中國博物館志顯示,館內共收藏各級各類文物114653件,其中一級品7件,二級品120件,三級品460件。截至2019年末,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館內藏品數量達115047件/套,其中珍貴文物達96件/套。

重要藏品

綏遠城城門匾額,綏遠城有4座城門,東門迎旭門、南門承薰門、西門阜安門、北門鎮寧門,均由乾隆皇帝親自命名並用滿漢蒙三種文字御題門額,用漢白玉雕琢而成。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收藏有南、北門石匾,為國家一級文物。
清青石浴缸,保存完好,是宗教器具,四面雕刻竹蓮、游魚等花紋。
清察哈爾婦女頭飾,由頭圍箍、流穗、後簾構成。頭圍箍上綴嵌珊瑚、松石的銀花座,兩側以精緻的鏤空捲雲紋(或鏤花飾)連線流穗。腦後鑲嵌珊瑚、松石銀花座,下接由珊瑚、松石珠穿編成網狀後簾,簾長及肩。

文化活動

科學研究

內蒙古清·博物院的出版物
作品
作者
出版社
時間
《內蒙古珍寶·玉石器圖錄》
於寶東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07年
《遼·金·元玉器研究》
於寶東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08年
參考資料:
內蒙古清·將軍衙署博物院發表的學術論文
作品
作者
出版物
時間
《故建威都尉夫人王氏墓誌及相關問題》
於寶東
《蒙古史研究》2005年第八輯
2005年
《民族玉器綜論》
於寶東
《如玉人生一慶祝楊伯達先生八十華誕論文集》2006年12月
2006年
《遼代玉器文化因素分析》
於寶東
《內蒙古大學學報》2006年3期
2006年
《契丹民族用玉傳.統綜論》
於寶東
《內蒙古大學學報》2006年6期
2006年
《將(金鬢)視為政教史的緣由》
斯欽布和
《蒙古學研究》2004年第2期
2004年
《明清時期呼和浩特漢族移民初探》
斯欽布和
《赤峰學院學報》2005年5期
2005年
《綏遠城興工竣工檔案查考》
斯欽布和、胡玉花
《內蒙古文物考古》2007年第2期
2007年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包頭地區水災初探》
王春燕
《內蒙古史志》2006年2期
2006年
《用行動去唱響旋律、擦亮名城一關於綏遠“9·19”起義》
王春燕
《內蒙古史志》2007年第4期
2007年
參考資料:

交流合作

2002年以來,在內蒙古文物局、內蒙古博物館、內蒙古考古研究所等機構的大力支持下,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在學術研究、開拓學術交流等領域逐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5年4月22日,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邀請在呼市的各界知名人士代表進行了“綏遠城的今昔”座談會,討論有關綏遠城建城的原因、城內主要建築的名稱、建築格局等及其他與綏遠城與將軍衙署有關的議題。
2007年3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成為籌建綏遠“9·19”和平起義紀念館的主辦單位,邀請各界人士代表召開“綏遠‘9.19'和平起義紀念館”籌備工作座談會,探討籌建綏遠“9.19”和平起義紀念館的具體方案。
2007年8月25—28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召開“全國文物商店協作會議”,探索新形勢下的文物商店發展之路。

所獲榮譽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是國家二級博物館。
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機構設定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孫卓章(1992—1996);喬玉光(1996—1998);邵清隆(1998—2002):張牧林(2002—)等。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是國營事業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經費來源是自收自支。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核定編制38名,處級領導職數5名(1正,4副),科級職數12名(8正,4副)。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32人,初級以上職稱31人,專業技術人員26人。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服務項目有停車場(全天免費);紀念品銷售(8:00—18:00,自定價)。
截至2019年末,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年均接待觀眾數量38.68萬人次。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華大街31號。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8:00—18:00。

門票價格

免費。

交通路線

呼和浩特市——如意路——新華東街——新華大街輔路——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