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恩樓,位於湖北省仙桃市古城東門,座落在大、小蓮池其間,四面環水,風景秀麗,是唐朝復州刺吏狄梁公問政處遺址。現建築為當地政府1998年在原址重新修建,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同時修建的還有雙蓮橋、仁風門牌坊和狄梁公問政亭等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迎恩樓
- 地理位置:湖北省仙桃市古城東門
- 占地面積:800平方米
- 門票價格:10元
歷史沿革,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唐垂拱四年(688年),狄梁公來復州(今沔城)任刺史,非常注重農業,他根據復州水患瀕繁的特點,動員百姓疏通溝渠,治理河道,興建㎡閘,防止漬澇;加固堤防,抵禦洪水,因而保證了農業豐收。同時,他還大力振興商貿,發展經濟,做到了“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為了讓百姓安居樂業,他還清理詞訟,除暴安良。他常說:“為官者唯記三事:曰清(廉潔)、曰慎(謹慎)、曰勤(勤苦)”。因而時刻注意律已,並把百姓疾苦掛在心頭。他常去八卦㎡前查訪民情和研討政事,深得百姓擁戴,人們都稱他是仁政、清廉、愛民如子的父母官。後來,沔城人懷念狄梁公的政績,在大小蓮花池之間八卦㎡西頭南側,修建了一座八角亭,匾額上書“唐刺史狄梁公問政處”。乾隆三年建為樓,上覆筒瓦,易名“迎恩樓”,即對狄梁公有感恩之意。
狄梁公(607-700),即狄仁傑,字懷英,山西太原人。唐朝大臣,曾任宰相。武則天即位時,狄梁公犯顏直諫,阻止武則天亂殺無辜、欲把唐朝江山傳給武氏家族,引起武則天不滿。加之被來俊臣誣害,以致貶任彭澤令,轉任魏州刺史、幽州都督、復州刺史。神功元年(697年)復相。後加封為“梁國公”。
沔城東門,原名大東門,為紀念狄梁公改稱為“仁風門”。此後,凡來沔城上任的縣官、州官、府官,均乘船由通州河的官路起坡,走紅花堤,過八卦㎡,經狄梁公問政處,從“仁風門”進城,旨在效法狄梁公從仁政、立仁風。
1998年,沔城鎮委、鎮政府在狄梁公問政處遺址上,興建了迎恩樓、雙蓮橋及仁風門牌坊,兩柱上書“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2003年,在原八卦㎡東側修建了狄梁公問政亭。
旅遊信息
住宿
如今,迎恩樓已成為一個二星級旅遊賓館,可容納100餘人食宿,是集休閒度假、娛樂、美食、會議培訓、商貿洽談等為一體的最理想處所。
門票
調整後旺季10元(執行時間:2018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