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交錯帶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對策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信息,

基本信息

農牧交錯帶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對策
作者:陳建華、魏百剛、蘇大學 主編
出版日期:2004年6月
書號:7-5025-5499-8
開本:16
裝幀:平膜
版次:1版1次
頁數:240頁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了農牧交錯帶的形成與發展、農牧交錯帶的地位和功能、國外農牧交錯帶開發和治理的經驗與教訓、農牧交錯帶的典型案例與模式、農牧交錯帶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農牧交錯帶的治理與開發技術等內容,具有較強的知識性、技術性和實用性,有助於進一步研究和認識農牧交錯帶的地位和作用、促進農牧交錯帶農業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業生產、改善生態環境。

目錄信息

1農牧交錯帶的形成與發展1
11農牧交錯帶的界定1
111農牧交錯帶界定的沿革1
112農牧交錯帶界定的技術指標7
113中國農牧交錯帶的界定10
12農牧交錯帶的歷史演變15
121北方農牧交錯帶的形成15
122北方農牧交錯帶的變遷16
123農牧交錯帶的變遷及其驅動因子22
13農牧交錯帶的發展現狀26
131現代農牧交錯帶的特徵26
132農牧交錯帶的發展趨勢與展望31
參考文獻33
2農牧交錯帶的地位與功能35
21農牧交錯帶的社會功能35
211農牧交錯帶的發展直接關係到民族團結、社會穩定35
212農牧交錯帶的發展與京津地區的發展密不可分36
22農牧交錯帶的經濟功能37
221農牧交錯帶是農區和牧區之間的物流、能流、信息流通道,
也是產業基地37
222農牧交錯帶是中華民族經濟發展的第二條黃金地帶38
23農牧交錯帶的生態功能39
231農牧交錯帶具有水源涵養的功能40
232農牧交錯帶是防風固沙的生態屏障40
233農牧交錯帶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石和保障,其生態環境直接影響
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41
24農牧交錯帶存在的主要問題44
241自然環境的不可持續性44
242存在的主要社會問題45
243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46
244經濟社會系統中存在的問題54
245部門分割的管理體制和高效管理機制的缺乏56
25結論57
參考文獻58
3國外農牧交錯帶開發和治理的經驗與教訓62
31非洲薩赫勒地區農牧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治理經驗62
311粗放的、廣種薄收的農作制度在薩赫勒釀成了震驚世界的沙塵暴,
導致土地沙漠化63
312由於牲畜的倍增,傳統牧道過度利用,牧道變成了沙化地,造成畜牧業
衰退65
313非洲薩赫勒地區無水草原上的“打井活動”——治理荒漠化的措施促成
了新的荒漠化圈的形成和擴展68
314建立阻止沙漠化推進的林帶屏障是與現實脫節的一種構想70
315薩赫勒地帶農牧交錯地區可資借鑑的經驗72
32北美開墾草原興建農場種植糧食引起黑風暴後的治理經驗和辦法74
321加拿大草原地區20世紀30年代發生的黑風暴74
322美國大平原地區20世紀30年代的黑風暴74
323加拿大和美國治理土壤風蝕的基本做法75
33俄羅斯乾草原農牧業發展的不穩定和改造大自然行動與草原開墾的經驗教訓77
331“偉大的史達林改造大自然計畫”未能改變自然條件的不穩定性78
332赫魯雪夫墾荒運動的成敗、得失80
333農牧交錯帶上強制推行種植玉米作為青貯飼料的“運動”沒有對畜牧業的
振興創造奇蹟83
34幾點啟示84
參考文獻86
4農牧交錯帶治理的典型案例與模式88
41經濟高效型發展模式88
411北方“四位一體”生態模式88
412河北壩上錯季蔬菜生產模式91
413新疆多熟立體種植模式92
414甘肅定西地區高效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模式94
42節水集水型發展模式96
421黑龍江拜泉持續發展模式96
422黃土高原集水型生態農業模式97
423北方旱區行走式節水灌溉技術及套用模式99
424伊金霍洛旗節水生態模式101
43生態治理型發展模式102
431內蒙防治荒漠化模式102
432四川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模式104
433內蒙古陰山北麓丘陵單元小流域治理模式106
44農林牧綜合發展模式108
441黃土丘陵區農牧業綜合發展模式108
442吉林大安綜合治理型農業模式110
443寧夏優勢特色經濟發展模式112
444內蒙古清水河特色小香米產業化發展模式113
45草地生態恢復與持續利用模式114
451內蒙古陰山北麓退耕還草模式115
452寧夏陶樂牧區減牧還草模式117
453華北農牧交錯帶種草養畜模式119
454山西種草養畜模式120
46西南立體農業發展模式122
461四川立體農業發展模式122
462西藏立體農業123
參考文獻126
5農牧交錯帶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127
51農牧交錯帶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及其套用127
511需求層次理論與農牧交錯帶農業可持續發展127
512生態經濟理論與農牧交錯帶農業可持續發展129
513系統工程理論與農牧交錯帶農業可持續發展130
514區域發展理論與農牧交錯帶農業可持續發展132
52農牧交錯帶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134
521以完善區域生態服務功能為主的生態經濟戰略135
522以草業為重點的結構調整戰略137
523以科學規劃為指導的投入戰略139
524以富民為中心的經濟發展戰略142
525以圍封輪牧和生態移民為重點的生態功能恢復戰略144
53農牧交錯帶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對策146
531自然資源與植物生態適應性分析147
532農牧交錯帶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對策148
54農牧交錯帶畜牧業結構調整對策154
541農牧交錯帶發展畜牧業的優勢條件154
542農牧交錯帶畜牧業存在的問題154
543畜牧業結構調整的對策155
55區域農牧林最佳化發展的對策157
551農牧交錯帶農牧林結合的現狀分析157
552農牧結合最佳化發展的對策158
553農林結合最佳化發展的對策158
554合理開發利用特色旅遊資源159
56農牧交錯帶的減災對策160
561農牧交錯帶的常見自然災害及發生特點161
562農牧交錯帶主要氣象災害及減災對策161
563農牧交錯帶主要環境災害及減災對策165
564西南農牧交錯帶地質災害與山地災害及減災對策167
參考文獻168
6農牧交錯帶的治理與開發技術169
61農牧交錯帶治理與開發的技術體系169
611農牧交錯帶治理開發的技術需求169
612農牧交錯帶治理開發技術體系的基本框架170
62農牧交錯帶的生態治理技術170
621水蝕防治技術171
622風蝕沙化的防治技術180
623退耕地與荒坡植被恢復營建技術188
624農牧交錯帶的生態綜合治理技術193
63農牧交錯帶的適應性旱作農業技術196
631篩選耐旱品種與良種良法配套栽培技術196
632抗旱播種與抗旱栽培技術204
633水肥耦合、測水栽培與覆蓋技術209
634保護性耕作技術215
635旱作節水和集雨補灌技術217
64農牧交錯帶的草業與生態畜牧業技術221
641飼草料生產技術221
642草地生態畜牧業技術229
643疫病防治技術232
參考文獻23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