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父謠

《農父謠》是唐代詩人皮日休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就是通過一位農家老父的話為江淮地區農民請命,揭露唐代統治者對江淮地區的掠奪,表達了作者對貧苦農民的同情與對剝削者的痛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農父謠》
  • 作者:皮日休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

作品原文

農父謠
農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
難將一人農,可備十人征。
如何江淮粟,挽漕輸鹹京。
黃河水如電,一半沈與傾。
均輸利其事,職司安敢評。
三川豈不農,三輔豈不耕。
奚不車其粟,用以供天兵。
美哉農父言,何計達王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將:拿,用。
⑵挽:牽引。漕:由政府掌管的水路運輸。鹹京:鹹陽,秦的都城,這裡指唐朝的京城長安。
⑶水如電:指黃河之水如電之急。
均輸:官名,掌管政府的物資運輸。利其事:利用潛運一事從中得利。
⑸職司:職掌,職務,這裡指掌管諫議的官員。安敢:怎敢。
⑹三川:唐中葉以後,以劍南西川劍南東川山南西道三鎮為三川。不農:同下句的“不耕”,指不從事農業生產,不生產糧食。
三輔:西漢將京城長安附近一帶,劃為三個行政區域,即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稱為“三輔”,直至唐代,仍延用這一稱呼,把長安附近地區稱為“三輔”,今為陝西省中部地區。
⑻奚(xī):何,怎么。車:用車運。其:指三川、三輔兩地區。
⑼天兵:指朝廷的軍隊。
⑽何計:有什麼辦法。達王程:將此意見傳達到皇帝面前。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農家老父冤苦深,向我敘述冤苦情。
只有一人務農事,難供應十人出征。
江淮地區產栗米,怎么水運往京城?
黃河之水急如電,一半糧船河中傾。
均輸藉此謀私利,諫議大大怎效評!
三川百姓豈不農,三輔田地豈不耕?
何不轉運兩地粟,保證王師足供應。
農父之言實在好,可惜無法達聖聰!

作品鑑賞

安史之亂,江淮地區受玻壞較輕。中晚唐以後,江淮地區經濟得到發展,在全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統治階級也隨之加緊了對江淮地區的剝削與壓榨。江淮地區出產糧食,統治者通過水陸兩路將江淮地區的糧食運往京師,供應統治者享用;並轉運到邊庭,供應戍邊的士兵。江淮地區人民深受其害,負擔沉重。這首詩就是通過一位農家老父的話為江淮地區農民請命,揭露唐代統治者對江淮地區的掠奪。
這首詩開頭兩句是作者交待,作者向介紹了一位“冤苦辛”的農家老父。從第三句開始,便是這位農家老父的敘述。這位農家老父不是從自家的生活細節談起,而是從更為廣闊的角度,談農民負擔的沉重,談“一人農”而‘十人征”的情況。這位農家老父又談到將江淮粟米漕運京師的弊病,並提出以三川、三輔地區的糧食供應京師,供應邊庭的辦法。這首詩的最後兩句,詩人發表了自已的意見,指出君門九重,即使農家老父的意見再好,也無法讓皇帝知道。這裡明斥從中作梗的官吏,暗譏皇帝耳目不聰不明。
此詩夾敘夾議,敘議有機結合。詩人借農父之口表達了對勞民傷財的漕運的看法,反映了江南農民的沉重負擔,揭示了唐王朝吏治的腐敗和朝政的昏憒。晚唐時期漕運傷民是不爭的事實,受到很多有識之士的關注,張籍、王建等詩人都有詩作反映漕運的弊端,尤其是王建的《水運行》,不僅反映了漕運的艱辛,而且一針見血地指出“遠征海稻供邊粟,豈如多種邊頭地。”皮詩中的“奚不車其粟,用興供天兵”的觀點與之頗為相似,可謂有識之士所見略同。但是如此嚴重的社會問題並沒能引起唐王朝最高統治者的重視,朝政的昏憒、統治階級的腐朽,於此也可見一斑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