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意識

農民意識

農民意識是指中國傳統農 業社會遺留下來的落後、守舊的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是農業社 會裡典型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 作為一種意識,它主要與農民 的生產方式聯繫在一起,在其他社會階層和力量中也廣泛存在。 所以, 農民意識是一種廣泛的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 並不等同於小農意識也不只是在農民身上特有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民意識
  • 外文名:Farmers' awareness
  • 又名:小農意識
  • 性質: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
  • 屬性:一種人性特徵,精神素質
  • 所指對象:廣泛的社會意識
定義,主要內容,精華,糟粕,網路用語環境,總結:,

定義

“農民意識”這個概念本身是有問題的。應改為“小農意識”。
農民只是一種職業,當然在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民更多地是一種身份。無論一種職業,還是一種身份,“農民”不具有某種特定的根本屬性,不具其必然的某種特殊的思想意識或行為特徵。
而“小農”則不一樣。小農經濟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基礎,這種經濟形態將農民束縛在固定的土地上,土地成為他們的立身之本,這使農民的思維觀念與自己的那一小片土地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無論是不思進取、固守成規、僵化保守、自私自利、狹隘懦弱等等人性缺陷都與此密切相連,可以在小農經濟上找到其根源。
儘管現在的“農民”仍有大量“小農”的遺留,無論在經濟形態、生活方式,還是思維觀念上,但是,農民已經成為一個中性詞,而與小農已經在產生縫隙,二者不再是一回事。形容人性特徵,精神素質,小農是表述上述特徵的一個專屬辭彙,而不是農民。

主要內容

我國幾千年來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時至今日農民仍然是第一社會群體,並且其他社會群體從農民中分離出來不足百年,大多數人的爺爺一般都是農民。農民意識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和價值觀的主要載體和表現形式。當代中國農民意識的兩面性 農民意識存在兩重性,既有精華,也有糟粕。 農民意識在我國現階段國情中既有有助於實現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的精華又有妨害文明建設和社會穩定的糟粕!我們在頌揚農民意識中的精華的同時, 也應該看到其糟粕 的一面。

精華

① 小富即安。 迫於環境的壓力,以土地為生的人們所追求 的目標就是有糧吃、有衣穿、有房住。 只要這三個目標實現了,就 會有一種富足感。 保障農村穩定的基礎就是要首先解決農民的 溫飽問題,然後再逐步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但這需要有一個過 程。 經過 30 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基本上實現了這個目標,這就 為我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穩定奠定了基礎。
② 同情弱者。人們在與 惡劣的自然環境的長期鬥爭中, 由於生存壓力和自身條件的限 制,認識到作為具體的人不可能永遠成為強者,幫助別人就意味 著幫助自己, 所以同情和救助弱者對以土地為生的人們而言已 成為傳統的美德,這種救助完全是無私的,不以利益大小為衡量 標準。
③ 互助互利。 在以農業經濟為主體的社會中,人們之間的 相互幫助是必不可少的,這種觀念一直延伸到現在,並作為中華 民族的傳統美德,繼續被發揚光大。
④ 堅忍不拔。 古猿是在同惡 劣的自然環境的抗爭中逐步進化為人類的, 這種堅忍不拔的毅 力已融入人的血液中。 尤其在環境惡劣的地區,如果沒有這種精 神和毅力,人們就很難生存下去。 越是貧窮落後的地區,人們的 意志力就越堅強。
⑤ 吃苦耐勞。沒有艱辛的汗水就不可能有豐碩 的成果,這種思想在廣大農民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是農民吃苦耐勞精神的典型寫照。
⑥ 克勤克儉。收成好的時候也能夠勤儉節約,幫助國家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大災年。

糟粕

① 土地意識。 農民是以土地為生的,他們對自己所擁有 的土地有著特殊的情結。 在農村建設過程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 城市化建設力度的加大, 勢必使一些農民失去自己賴以為生的 土地。 對農民而言,失去土地就意味著失去自己的生活保障。 土地問題解決得好壞,對社會穩定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安土重遷一方面也不利於解放生產力,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利於大型機械的使用提高勞動生產力。
② 村社血 緣家族意識。 以家族為紐帶的血緣關係在農村中占有重要地位。 發生在宗族內部的矛盾無論多么深刻, 一旦遇到侵犯本族利益 的事情,族人就會放棄本族內部的紛爭轉而一致對外。 農民中的 家 族 觀 念 ,將 隨 著 農 業 的 企 業 化 、農 村 現 代 化 的 進 程 ,農 民 文 化 素質的提高,逐漸淡化、消失。
③ 難以割捨的鄉土觀念。這是由其 生產生活方式決定的,農民曆來視土地如生命,離土便失去賴以 生存的條件,離鄉便失去了已經構築成了的社會基礎。 改革開放 以來,農村中非農化趨勢已出現,但這只是農民開始分化的一種 體現,真正離土、離鄉、離農者只是少數。 即使將來實現人口城市 化了 ,“農 民 ”只 是 一 種 職 業 的 涵 義 了 ,鄉 土 觀 念 也 依 然 地 存 在 。
④ 封閉保守。 長期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使農民形成了封閉保守 的思想觀念,這種觀念使他們很難接受新的思想。 只有讓他們看 到實際利益,他們才能改變認識。 比如科學種田,沒有示範的作 用就很難推廣下去。
⑤ 見利必爭。自私自利是農民意識中最為惡 劣的一面。 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可以不顧情義,兄弟成仇、鄰里 反目, 哪怕是一牆之地都能導致這種結果的發生。 在思維方式 上, 他們大多都是以自己獲得利益的大小為出發 點 。 農村的矛 盾、衝突和大多治安事件都源於此。
⑥ 工於算計。 由於生存的需 要,他們對任何事情都要算計,既算計自己,也算計別人。 這種算 計既是一種愚昧,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也正因為此,才使農村社 會顯得一盤散沙,集體的事情很難落實。
⑦ 面臨挑戰的自給自足 意識。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給自足,幾千年來一直延續的這種 生產、生活方式,致使農民自給自足意識根深蒂固。 在這種思想 支配下,農民的最高生活目標是溫飽水平。 改革開放後,農村經 濟的快速發展,小康生活水準政策的吸引與引導 ,使自給自足的 生產、生活方式及觀念面臨嚴重挑戰。 但這種意識的淡化與消失 將伴隨這種生產、生活方式的萎縮與解體的始終,甚至還要滯後 一個時期。

網路用語環境

網路上用農民意識的一般不含有褒義,並且很多人都會講農民意識跟農民掛鈎。但是很多網友也一再的糾正農民意識不是特指農民而是廣泛的社會意識,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貶義的農民意識內容
一是狹隘(narrow-minded)。因為從小在農村長大,免不了有些鄉村的生活習氣,受不了同事、朋友的指責,甚至只是善意的玩笑,把自己擺在城市人的對立面上,不能與人平等相處,動輒要比個高低,甚至要騎在別人頭上才解恨,
二是懦弱(cowardly)。自負與自卑的奇怪混合。心態變化巨大,不能客觀看待紛繁世事,得意時趾高氣揚,誰也不放在眼裡,好像整個世界已盡在囊中,所謂得志變猖狂,指的就是這種心態。失意時則迥然相反,灰頭土臉,喪魂落魄,以為天塌下來了,見誰都喊娘,一副奴才相。一個人面對命運沉浮的表現,往往最能看出品質的高下。
三是貪婪(ambitious)。做人沒有分寸感,對金錢、權力、名望充滿了勃勃野心,一旦擺脫監督機制,占有的欲望,包攬的欲望,全都表現得淋漓盡致,貪婪成性,欲望無度,對良心、命運、公眾輿論,沒有一點敬畏之心,如今許多鋃鐺入獄的高級別貪官,大型國企老總,小時候都是農村娃。
主要表現
一是不思進取,小富即安;二是愚昧無知,不求文化素質;三是狹隘頑固,墨守成規;四是懶惰成性,自私保守;五是孤陋寡聞,坐井觀天;六是不講衛生,不修邊幅;七是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大男子主義等等。以上表象僅僅是‘農民意識’的一般表現。

總結:

其實從本質上而言,‘農民意識’同封建的理念和意識可以一脈相稱,說他們是一對孿生的胎胞兄妹一點也不過分。在大多數眼中“農民意識”這個詞含有著保守、落後、自私、封閉、狹隘、目光短淺、行為愚蠢等含 義,是個十足的眨義詞。但是這種剔其精華,只看糟粕是不公正的。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提高自己的修養,摒棄不好的生活習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