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市民化成本支付與土地制度創新

農民市民化成本支付與土地制度創新

《農民市民化成本支付與土地制度創新》是依託浙江大學,由王國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專項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民市民化成本支付與土地制度創新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王國平
  • 項目類別:專項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擬在典型案例調研和對政府部門、失地農民、農民工等相關主體進行訪談及問卷調查基礎上,探討不同類型農民市民化過程中的農民家庭成本和社會成本的構成,弄清農民市民化成本支付存在的問題及其對農民市民化的影響,探索以土地制度創新解決成本支付的途徑,提出以土地制度創新推進農民市民化的政策框架。在我國農民市民化過程中城市人口的增長與進城人口的市民化不同步,土地、資本向城市的集聚速度大大快於農民市民化的進程,而解決這些偏差又面臨巨大的資源和資金壓力的情況下,本項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農民市民化問題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並為相關部門的決策提供思路與參考方案。

結題摘要

一、研究背景 我國的城鄉二元結構嚴重阻礙著城鄉之間的要素流動和資源最佳化配置。隨著城市化的深入推進,人與地之間的不平衡關係愈加凸顯。在農村,土地拋荒現象嚴重;在城市,有限的資金、資源無法接納大量農民市民化;在農民,土地無法成為其融入城市的“沉睡資本”。農民、土地和市民化糾纏在一起,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打破這一循環的關鍵在於通過以土地制度創新為主體的協同創新,形成農民市民化的長效資金來源和支付機制,從而解決三農問題、激發城市活力。 二、基本邏輯和主要內容 本項目的基本邏輯是:城鎮化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然選擇,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諸多困境。一方面,在城鎮化過程中需要占用一定量的農地,而這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用地矛盾。另一方面,城鎮化的核心是農民市民化,而農民市民化是需要成本的,在現實中這項成本支付面臨著財政困境。那么,能否通過土地制度創新,既推動用地矛盾的緩解,又提升農民市民化成本的支付能力?本項目通過理論探討和案例研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基本體系和主要內容如下圖所示:(圖片詳見附屬檔案)三、重要結果本項目研究,得到了以下幾個較為重要的結果: (一)土地制度創新的目標 在我國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而土地收益在支付農民市民化成本方面又有著舉足輕重作用的情況下,土地制度創新應實現四大目標,即土地資源最佳化、土地資產價值提升、土地增值應收盡收、土地收益合理分配。 (二)市民化過程中的農民家庭成本與收益 農民市民化過程中,其家庭支付的經濟成本並不高,而且由於其收入的增長高於成本支出,其支付能力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家庭支付的非經濟成本,即人口外遷對家庭帶來的各種衝擊。(三)土地制度改革需要整體推進 中國的土地制度是一個相互聯結的嚴密體系,單項推進往往難以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整體推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