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中國——後鄉土社會與新農村建設研究

農民中國——後鄉土社會與新農村建設研究

《農民中國——後鄉土社會與新農村建設研究》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益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民中國——後鄉土社會與新農村建設研究
  • 作者:陸益龍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月
  • 定價:35 元
  • 開本:大32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010601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該書在理論上傳承和發展了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理論,以及中國社會學中的鄉村建設學派的理論傳統,從社會轉型、社會行動、系統理論和新制度主義等理論視角,考察和探討了當前中國鄉村社會的發展狀況、問題、趨勢以及新農村建設的路徑選擇。在方法上,本書把對綜合社會調查(CGSS)數據的分析與典型個案研究結合起來,實現了巨觀與微觀經驗的相互補充和印證。本書提出的基本理論是:在全球化、城市化和市場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後鄉土中國已經來臨。後鄉土中國的鄉土性與傳統鄉土社會在結構上有了較大變遷,其突出的特徵是結構上的雙二元化以及邊緣化趨勢。新農村建設問題實質就是農村發展問題,多元的城市化道路和發展模式可能是後鄉土中國的理想選擇。

圖書目錄

第一編 後鄉土中國的社會形態
第一章 中國鄉村社會的基本形態
第一節 鄉村經濟活動形態
第二節 鄉村政治生活的基本形態
第三節 鄉村社會與文化生活形態
第四節 小結
第二章 中國鄉村社會發展的總體狀況
第一節 社會發展評估的意義和方法
第二節 鄉村社會的人類發展指數
第三節 鄉村社會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第四節 鄉村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
第五節 鄉村社會發展的政策要求
第六節 小結
第三章 中國鄉村社會轉型的雙二元化
第一節 T村概況
第二節 城市與鄉村:“兩棲”生活
第三節 大市場與小村落:吸引和排斥
第四節 雙二元化、不確定性及其風險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鄉土中國的社會轉型與後鄉土性特徵
第一節 鄉土性與後鄉土性
第二節 差序格局及其演變
第三節 禮治秩序與法治秩序
第四節 長老權力與法理權威
第五節 村民自治和基層政權
第六節 現代性的生產和消費
第七節 小結
第二編 中國農民的觀念及行為
第五章 理解農民及其社會行動
第一節 農民及其社會特徵
第二節 農民社會行動的邏輯
第三節 組織與農民的行為
第四節 文化與農民的社會行動
第五節 小結
第六章 生男偏重與農民的生育行為
第一節 農民生育行為的理論
第二節 村落文化構成的生育壓力和庇護
第三節 農民生育興趣的文化心理機制
第四節 生男偏重的社會影響
第五節 農民生育意願與國家政策需求的均衡
第六節 小結
第七章 農民的法治意識與法律態度
第一節 法治意識:理論及問題
第二節 農民對法制系統的支持
第三節 農民法治意識的三種圖示
第四節 小結:法律的社會化與鄉村社會的法制化
第八章 農民的守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
第一節 解釋守法行為的兩種理論範式
第二節 守法行為與法治意識的測量
第三節 工具性因素與農民的守法行為
第四節 規範意識在農民守法行為中的作用
第五節 小結
第九章 農民的社會認同及影響因素
第一節 農民的階級階層認同
第二節 農民的權威認同
第三節 農民的社會評價標準
第四節 農民的生活滿意度
第五節 小結:客觀現實反映的認同
第十章 農民的流動及其群體的邊緣化
第一節 農民的分化和流動
第二節 農民向城市流動的歷程
第三節 城市農民階層的邊緣化表征
第四節 城市農民階層的邊緣化成因
第五節 小結:社會排斥的消除與社會再整合
第三編 中國鄉村社會的政治與經濟
第十一章 鄉村政治與權威格局的變遷
第一節 鄉村政治的基本結構
第二節 村落政治與權威格局
第三節 農村稅費改革與鄉村政治的變遷
第四節 治理抑或建設:鄉村政治發展的路徑選擇
第十二章 市場轉型中的農業發展困境
第一節 土地問題
第二節 糧食生產與結構調整
第三節 農民增收與政府補貼
第四節 勞動力轉移
第五節 合作與農民組織化
第十三章 嵌入性政治對鄉村經濟的影響
第一節 嵌入性:分析政治與經濟活動關係的視角
第二節 集體經濟的衰退:理論解釋及其局限
第三節 集體化:政治嵌入及其對村落經濟的影響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編 新農村建設的路徑選擇
第十四章 社會學視野中的新農村建設
第十五章 農民需要的新農村建設
第十六章 新農村建設面臨的挑戰
第十七章 新農村建設的模式選擇
第十八章 新農村建設中的制度建設
第十九章 多元城市化路徑與新農村建設
第二十章 城鄉二元體制改革與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