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鄉土中國(201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後鄉土中國(201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後鄉土中國》是201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益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鄉土中國
  • 作者:陸益龍
  • 出版時間:2017年3月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30141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叢書名: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的初衷是想傳承和發展費孝通先生 “鄉土中國” 的思想和理論。嘗試構建後鄉土中國理論,是作者出於理論自覺意識和對學科發展的責任感。為了把“後鄉土中國”從一個概念術語轉化為系統的理論概括,作者嘗試著運用後鄉土性框架去概括和解釋當下鄉村社會諸多方面的基本問題和基本性質,試圖為人們理解中國鄉村社會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後鄉土中國的理論視角不僅僅局限於關注當前鄉村問題,而且還注重從歷史變遷以及現代化和全球化的角度來思考鄉村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所面對的挑戰。

作者簡介

  陸益龍,安徽樅陽人,2000年獲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社會學博士,2002年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現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育部第二批重點教材編寫課題組首席專家,包括本書在內有兩部學術著作入選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文庫。研究領域主要包括:農村社會學、法律社會學、戶籍制度研究、水資源與社會研究等。已出版學術著作有:《轉型中國的糾紛與秩序——法社會學的經驗研究》(2015)、《制度、市場與中國農村發展》(2013)、《定性社會研究方法》(2011)、《農民中國——後鄉土社會與新農村建設研究》(2010)、《嵌入性政治與村落經濟的變遷——安徽小崗村調查》(2007)、《嵌入性適應模式——韓國華僑文化與生活方式的變遷》(2006)、《流動產權的界定——水資源保護的社會理論》(2004)、《戶籍制度——控制與社會差別》(2003)。此外,在《中國社會科學》、《北京大學學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社會學研究》、《人口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後鄉土性
一、關於鄉村變遷的幾種理論解釋
二、後鄉土性:特質與性質的維度
三、後鄉土性的歷史與經驗事實
四、後鄉土社會的理論解釋效度
五、後鄉土社會的來臨
第二章 基本問題
一、鄉土中國與後鄉土中國
二、後鄉土中國的基本問題
三、後鄉土中國的未來出路
四、鄉村發展的合力
第三章 空巢社會
一、勞動力流動與鄉村“空巢社會”
二、勞動力流動產生的社會影響
三、勞動力流動的社會影響機制
四、制度化轉移與鄉村“留住機制”
第四章 村莊未來
一、村莊的前景問題
二、村莊的自然及社會狀況
三、村莊的現代化建設
四、村莊的未來預測
五、村莊不會終結
第五章 村民生活
一、村民的社會特徵
一、村民的觀念世界
三、村民的生活方式
四、村民的收入和支出
五、村民的生活問題
六、教育和醫療成重點問題
第六章 社會心態
一、農民的幸福感
一、農民的公平感
三、農民的階層認同
四、農民對政府的評價
五、絕對發展與相對滿足感
第七章 進城意願
一、農民城鎮化問題及理論
一、農民城鎮化意願及特徵
三、影響農民城鎮化意願的因素
四、鄉村流動與結構再生產的並存
第八章 生產要素
一、農民的經濟行為問題
一、農民使用新生產要素的現狀和特徵
三、影響農民新生產要素使用行為的主要因素
四、農民新生產要素使用行為的理論解釋
五、嵌入性與情境混合動力機制
……
第九章 現代農業
第十章 婦女角色
第十一章 自力養老
第十二章 家族力量
第十三章 貧困問題
第十四章 矛盾糾紛
第十五章 鄉土重建
第十六章 村官政治
第十七章 法禮秩序
第十八章 治理創新
第十九章 治理走向
第二十章 典型建構
第二十一章 發展道路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