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前身是中國水稻研究所穀物化學與加工系,建於1983年,是我國最早開展稻米品質研究和測試的單位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 簡稱:中心
- 前身:中國水稻研究所穀物化學與加工系
- 創建時間:1983年
歷史,人員,成果,
歷史
根據農業部(1991)農(質)字第60號檔案,中國水稻研究所以穀物化學及加工系和植保系農藥研究室為基礎組建了“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於1997年9月通過農業部組織的國家計量認證和機構認可首次評審,2007年9月通過複查評審。2001年浙江省以浙編[2001]69號檔案批准建立了“浙江大地農作物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並明確與“中心”合署,實行兩個機構,一套人員的工作體制,2002年9月20日通過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的計量認證,2007年9月通過複查評審。
人員
中心現有員工37名,涵蓋了農殘檢測、食品安全、化學、發酵、農學、食品、經濟等方面專業人才,其中高級職稱11名,中級職稱9名,技術人員比例達100%。中心擁有農業部相關部門專家委員會成員3名,國家級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員4名,浙江省計量認證評審員2名,國家有機認證註冊高級檢查員4名;博士2名。擁有儀器設備118台(套),其中50萬元以上9台(套),固定資產3000萬元,建立了以質譜檢測為基礎的高精度、國際先進的檢測技術平台,並具備未知物鑑定的能力。實驗室總面積1800平方米,全部由中央空調系統調控,實行電子化管理。
成果
中心在發展中堅持“以質檢樹權威、以研究強基礎、以服務增效率、以創新促發展”,按“科技研究型、快速反應型、國際接軌型”質檢機構的目標加強自身建設,形成稻米品質檢測精深、農作物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面廣的檢測業務能力。中心按照“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規劃”對部級專業質檢中心的功能定位積極開展工作:年承擔檢測樣品超過1萬份,包括國家、省、市三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指令性檢測任務,“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誌”等“三品一標”認證檢測,植物源性農產品出口檢測,稻米品質鑑定,以及其他委託檢驗;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分析與評估工作,科學歸納總結檢測數據,為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供相關產品質量安全分析報告;在稻米品質、生產過程控制、農藥殘留等方面頒布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總計45項;負責稻米國內外質量安全對比分析研究和國內外合作與交流;開展有關專業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指導企業建立稻米“三品一標”標準化生產基地,為地方質檢中心、企業的專業人員等進行技術培訓。
作為中國水稻研究所的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創新團隊,積極推進植物活性物質和食味品質兩個特色實驗室建設,2007-2009年在研課題15項,在稻米污染物、農殘檢測技術、稻米品質等方面取得多項成果,出版著作3冊,發表文章68篇,其中SCI論文8篇;“穀物、果蔬中農藥多殘留高通量檢測技術平台的建立與套用”獲2011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