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旱作節水農業重點開放實驗室

根據國家旱作農業發展的戰略需求,以旱作農田降水轉化、旱地作物水分高效利用和旱作農作制度最佳化為主攻方向,開展旱作節水農業的套用基礎研究,揭示旱作農田水-土-氣-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與調控機理,促進生命科學、環境資源科學、工程與材料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的相互滲透與融合,發展旱作節水農業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創新旱作節水農業模式和技術體系,大幅度提升我國旱作節水農業科學技術的創新能力,形成國際先進的旱作節水農業科學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基地,引導我國旱作節水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支撐我國旱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部旱作節水農業重點開放實驗室
  • 主管部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

研究方向

降水轉化機理與調控途徑研究——研究旱作農田降水入滲與土壤水分再分布機理、土/氣界面及土/植界面水量轉化過程,建立降水-土壤水-作物水轉化的動力學模型,確定旱作農田降水轉化效率;研究旱作區水量轉化過程與作物結構、輪作方式的關係,建立旱作區降水轉化與水分平衡模型;研究土壤擴蓄增容、覆蓋保墒、等高種植、溝壟種植等典型調控模式對旱作農田降水轉化過程的影響機理,探明不同措施下作物-水分相互作用關係,建立旱作農田水量轉化過程對種植模式回響模型,確立適應區域資源環境特徵的降水高效利用調控體系。
旱地作物高效用水過程調控研究——研究不同旱地作物(品種)高效用水的氣孔調節機制和水分脅迫的細胞信號轉導機制,探明作物抗旱性與水分利用效率(WUE)之間的關係及調控機制。研究水分虧缺下旱地作物的適應性、作物根冠調控及產量形成機理,探明作物水分供需平衡規律和作物產量-水分回響關係;研究旱地作物水分和養分耦合高效利用的生理學機制,建立水-肥-作物耦合系統的動力學模型;研究抗旱節水生化製劑對作物高效用水的生理調控機制,研製抗旱節水生化製劑產品,確定節水生化製劑的使用方法。
旱作農業生物多樣性與農作制度最佳化機理研究——研究旱作農田不同物種(作物)和不同遺傳基因(品種)組成的人工生態系統的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揭示不同作物的水分適應性、生態穩定性和穩產豐產性能及特徵;研究特色作物及其野生群落的生境與生態過程,揭示其特色、專用、抗逆的生物多樣性基礎和保持機制;研究旱作農田生物多樣性的最佳化進程與調控機制,揭示旱作農田間作、輪作、套種等技術措施的生物多樣性機理,發展多樣化的旱作農田適水高效的種植制度和種植模式。

發展歷史

農業部旱作節水農業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11年,作為作物高效用水學科群專業性重點實驗室被列入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學科群”建設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