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長江下游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

農業農村部長江下游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從1986年農業部批覆開展長江下游漁業資源環境監測工作開始,經過不懈努力,已建設成為長江下游的、綜合的、有代表性的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科學觀測試驗站,長期為有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和技術支撐,是長江下游漁業資源調查評估、生物多樣性與瀕危物種保護、水域生態保護與修復、漁業生態影響評價等工作的主要技術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農村部長江下游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
  • 實驗用房:2013.9平方米
  • 研究方向:漁業資源調查評估和保護利用、漁業水域生態修復、涉水工程水生生態影響評價及大水面生態增殖等
  • 所獲獎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6項,院、市級科技進步獎15項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漁業資源調查評估和保護利用、漁業水域生態修復、涉水工程水生生態影響評價及大水面生態增殖等。

發展歷史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以長江下游漁業資源監測站和長江下游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為觀測平台,成立了長江下游漁業資源環境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並於2005年得到原農業部正式命名(農科教發[2005]14號)。2010年,隨著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落實,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在原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的基礎上,將相關部門重組建立了農業部長江下游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成為農業部第一批建設的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

科研條件

農業農村部長江下游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有實驗用房2013.9m;儀器設備總價值2006.03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48台套,包括EY60漁探儀,Rivercat都卜勒水流剖面儀、loligosystems 水生生物行為分析系統及呼吸代謝分析系統等;在長江下游有九個觀測基層站,包括安慶、銅陵、蕪湖、當塗、鎮江、靖江、常熟、南通、崇明。

科研成就

農業農村部長江下游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已對長江下游及河口區漁業資源環境持續開展了近30年的跟蹤監測,對長江洄游性經濟水生動物的資源進行了長期的跟蹤觀測,對長江下游流域的自然水域和養殖池塘進行生態環境監測,對長江下游魚類區繫結構、群落特徵及生物多樣性等進行了專項評估,積累了大量數據,擁有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環境數據信息記錄已近6萬條,已建資料庫12個,經多年野外調研採集工作,獲得長江流域魚類標本300餘種,並通過網路發布了長江下游魚類二維可旋轉實物標本館,另自主開發了長江漁業GIS並投入正常運行,為長江漁業資源的保護、有效管理和持續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
農業農村部長江下游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自1986年建站以來連續主持了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重點開展了生態型健康養殖技術的研究與推廣,確保了水域生態綜合效益可持續發展。該站還負責長江下游各類涉水工程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客觀反應各類工程項目對漁業資源環境和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的壓力,合理維護漁業合法權益,為資源保護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與此同時,該站還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基礎條件平台、江蘇省科技支撐計畫等重大科研項目80餘項。先後獲得了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6項,院、市級科技進步獎15項,發表專著10部、水產行業標準3項,授權發明專利20項、軟體著作權2項以及相關科技論文180多篇。

人才培養

農業農村部長江下游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擁有研究員5名,副研究員5名,助理研究員10名,研究實習員4名,另有聘用人員23名;正式職工中擁有博士學位的10人、碩士學位的10人,學士學位3人;正式職工中50歲以上的3人;40歲-50歲的4人;40以下的17人。從知識結構、職稱結構到年齡結構,基本組成了博士、碩士、學士學位的;正高、副高、中級、初級職稱的;老、中、青等相結合的監測、研究團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