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理論及政策研究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理論及政策研究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理論及政策研究》是2019年6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祁曉玲、羅元青、宋周、徐莉、胡民。

基本介紹

  • 書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理論及政策研究
  • 作者:祁曉玲、羅元青、宋周、徐莉、胡民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20712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選題將研究視角定位於農業轉移人口,全面系統地考察影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經濟、社會、主體方面的影響因素,對“動力因素——制度政策障礙——制度設計——政策實施”進行邏輯性的理論研究,制度分析,政策梳理,以期給出研究啟示和相關建議。 第一部分:基於理論分析,結合中國經濟現階段的特點,構建了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動力系統。 第二部分:運用社會學理論,深入分析我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中,實際形成的新城市二元社會結構、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社會面臨的困難、農業轉移人口權益保障受損等一系列社會困境,以及相應的制度和政策困境。 第三部分:有關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主體特徵及能力約束分析的實證分析,研究表明:制定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應當充分考慮農業轉移人口的主需求,既要著重解決農業轉移人口面臨的住房、戶籍以及就業等問題,更要轉變農業轉移人口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積極推動農村與城市融合發展。 第四部分: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選題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內涵與外延進行了最終的界定,並從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動力,破解農業轉移人口中的制度障礙以及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能力等三方面,提出解決方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的提出
第一節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內涵
一 二元經濟社會轉換的基本內容
二 農業轉移人口的相關概念比較
三 二元經濟轉換中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第二節 我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歷史考察和問題現狀
一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歷史考察
三 研究啟示
第二章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動因的整體視角分析——工業化與經濟發展提供轉移動力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蘊含的“勞動力轉移”思想
一 勞動力轉移與社會經濟結構變遷具有內在一致的邏輯性
二 資本積累、技術進步是勞動力轉移的根本驅動力
三 社會結構轉型帶來的比較利益是勞動力轉移的內在動因
四 勞動力自由流動不僅改變著經濟結構,也促進了社會關係的深刻變化
五 經濟發展、教育水平以及政府行為是農業人口有效轉移的經濟社會條件
第二節 二元經濟轉換視角下的人口流動模型
一 劉易斯“無限勞動供給條件下”的經濟發展兩階段模型
二 劉易斯-拉尼斯-費景漢“剩餘勞動”條件下的勞動力轉移三階段模型
三 喬根森“農業剩餘”基礎上的二元經濟轉換模型
第三節 托達羅的城鄉人口遷移模式
一 托達羅模式的基本觀點和政策取向
二 托達羅模式假設條件與人口流動的實際驗證
三 托達羅模式的政策反思
第四節 研究啟示
一 遷移動力:工業化與城市化形成的互動機制
二 遷移利益:收入差異與就業機會構成市民化的直接經濟動因
三 遷移機制:生產要素在產業與空間的自由流動
四 遷移困境:社會經濟條件不平衡形成阻隔
第三章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動因的結構視角分析——城鄉結構及條件差異形成遷移動因
第一節 “推拉”理論的系統分析
一 遷入地和遷出地形成的推力和拉力共同構成遷移動因
二 我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推拉因素分析
第二節 二元勞動力市場理論的研究視角
一 城市經濟二元結構內生的勞動力需求是剩餘勞動力遷移的動因
二 勞動力市場分割形成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障礙
三 勞動力市場分割是我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制度困境
第三節 研究啟示
第四章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動因的主體視角分析——主體意願和能力約束支配市民化動因
第一節 從決策主體特徵考察動因——新勞動力遷移理論視角
一 強調家庭和家庭決策在勞動力遷移決策中的重要性
二 收入及相對經濟地位是支配轉移的動因
第二節 從決策主體能力特徵探尋動因——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理論視角
一 人力資本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內生動力
二 社會資本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制約條件
第三節 研究啟示
一 關注農業轉移人口的主體動因——經濟理性與社會理性的選擇
二 培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主體能力——化解資本困境
第五章 構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動力系統
第一節 “劉易斯拐點”臨近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動因的改變
一 關於“劉易斯拐點”是否到來的爭論
二 基本共識及其啟示
三 “劉易斯拐點”視角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經濟動因
第二節 研究啟示
一 發揮市場與政府的協同作用,提供市民化的制度前提
二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市民化的整體驅動力
三 改革城鄉社會制度體系,形成市民化的結構耦合力
四 加強人力資本及能力保障,培育市民化的主體內生力
第六章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社會制度的總體分析
第一節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社會學理論基礎
一 農村向城市過渡的社會學理論依據
二 社會結構理論
三 社會融合理論
第二節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社會制度及政策現狀
一 戶籍制度:從二元分割到城鄉一體化
二 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三 農村土地制度變革:努力實現還權賦能
第三節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實施困境及成本障礙 126
一 市民化的制度實施困境 126
二 市民化的成本障礙 131
第四節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社會環境障礙 134
一 社會文化障礙 135
二 輿論環境障礙 136
第五節 研究啟示 137
第七章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現實權益困境分析 139
第一節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視野下的社會結構演進 139
一 城鄉二元結構與城市新二元結構的產生 139
二 制度供給不足與城市新二元結構的固化 141
三 戶籍制度改革與城市新二元結構的逐步消解 143
第二節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就業權益困境分析 144
一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就業現狀 145
二 就業境遇有所改善,但低層次就業結構尚未扭轉 145
三 勞動保障境況好轉,但仍有差距 146
四 戶籍制度對農業轉移人口就業的不利影響 147
第三節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社會權益困境分析 150
一 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現狀及其現實困境 150
二 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現狀 150
三 農業轉移人口參加社會保險面臨的制度困境 151
四 農業轉移人口住房保障現狀及其現實困境 152
五 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居住現狀 153
六 農業轉移人口獲取住房保障的制度困境 153
七 農業轉移人口教育保障現狀及其現實困境 154
八 農業轉移人口學齡子女教育現狀 155
九 農業轉移人口子女城市就學困境 155
第四節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文化權益困境分析 157
一 農業轉移人口文化生活現狀 158
二 農業轉移人口文化生活的“邊緣化” 158
三 面向農業轉移人口的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現狀 159
四農業轉移人口公共文化服務缺失的制度困境 160
第五節 研究啟示 161
第八章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社會制度政策實施難點分析 163
第一節 市民化的社會制度政策實施難點 163
一 社會保障制度的執行難點分析 163
二 財政稅收制度面臨的實施難點 165
三 農業人口市民化進程中成本困境 165
四 地區分割的財政稅收制度實施難點分析 167
第二節 現有政策的覆蓋範圍及實施難點—以成都市和重慶市為例 168
一 成都市政策覆蓋範圍及實施難點 168
二 重慶市政策覆蓋範圍及實施難點 171
第三節 市民化社會制度政策實施的組織難點分析 174
一 社會組織對農業轉移人口的接納及難點 174
第三篇
第九章 農業轉移人口主體特徵、能力約束及其市民化的理論分析 186
第一節 相關文獻回顧 186
一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程度測度問題 186
二 農業轉移人口自身市民化能力約束問題 187
三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制約因素問題 189
第二節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微觀分析框架 190
第三節 農業轉移人口的主體特徵及其市民化 193
第四節 農業轉移人口的能力約束及其市民化 198
一 財力資本與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 198
二 人力資本與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 201
三 社會資本與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 203
四 心理資本與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 205
第五節 研究啟示 207
第十章 當前農業轉移人口主體及市民化情況的調研分析 208
第一節 當前農業轉移人口主體及其市民化的總體情況 208
一 農業轉移人口規模、分布及流向 209
二 農業轉移人口性別、年齡、受教育情況 210
三 農業轉移人口就業基本情況 212
四 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居住狀況 214
五 農業轉移人口社會融合情況 215
第二節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主體及其市民化實地調研情況及分析 216
一 調研設計說明 216
二 調研中農業轉移人口主體的基本情況 218
三 農業轉移人口就業與收入情況 221
四 農業轉移人口城市生活現狀和城市融入情況 227
五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認知和意願情況 230
六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面臨的主要障礙 233
第三節 研究啟示 236
第十一章 農業轉移人口主體特徵、能力約束及市民化的實證研究 23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39
一 模型構建 239
二 標體系 240
第二節 列聯表分析 241
一 市民化主體結構的列聯表分析 241
二 市民化能力約束的列聯表分析 253
第三節 Logit回歸模型結果與分析 262
一回歸結果 262
二 回歸結果的解釋與分析 264
第四節 研究啟示 269
一 住房需求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首要影響因素 269
二 公共服務均等化需求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核心影響因素 270
三 就業需求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關鍵影響因素 270
四 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的城市融入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內在影響因素 271
第四篇
第十二章 “十五規劃”以來已形成較完善的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體系 274
第一節 “十五規劃”期間以強調農民工就業為重點 274
第二節 “十一五規劃”期間以農民工權益保護為核心 275
第三節 “十二五規劃”期間突出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275
第四節 “十三五規劃”期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政策支持體系 276
第十三章 強化市民化“推拉”動力,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意願 277
第一節 採取措施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就業,提升內在驅動力 277
一建立城鄉平等的就業服務機制 277
二 引導就業形態多元化 279
三 完善勞動力市場服務體系,增加農業轉移人口工作機會 280
四發揮政府在勞動力市場建設中的作用 281
第二節 營造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的濃厚社會氛圍 282
一 鼓勵農業轉移人口主動融入城市社交網路 282
二增進農業轉移人口與市民間的彼此信任,營造社會良好的氛圍 282
三 城市社會組織應發揮積極作用 283
四培養農業轉移人口城市認同 284
第三節 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拓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空間 284
一以人為本,新型城鎮化中充分考慮農業轉移人口的意願和訴求 284
二協調城鎮化過程中的各種利益關係,保護農業轉移人口的合法權益 285
第四節 縮小城鄉差距,為維護公民權利平等奠定物質基礎 286
一 調整經濟結構,提供轉移人口更多的就業機會 286
二 按照比較優勢來選擇產業和技術,給農業轉移人口提供最大可能的就業機會 286
三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287
第十四章 破解農業轉移人口中的制度障礙,推進市民化進程 288
第一節 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突破身份限制 288
一 打破“隱性戶籍牆”,建立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平台 288
二 剝離附著在戶籍上的利益,實現權益的均等化 290
第二節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 292
一從法律上明確城市土地公有制 292
二 建立進城落戶農民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 293
三 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維護農業轉移人口的權益 293
四 探索在農村集體之間直接實現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 293
第三節 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合理遷移提供政策保障 294
一 轉變公共政策制訂起點 294
二 提高農業轉移人口政策制訂的質量 295
三 構建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社會的保障機制 296
四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303
第四節 強化監管企業職能,允許農業轉移人口權利的自我救濟 304
一 監管企業嚴格執行相關法律規定 304
二 提升農業轉移人口自我救濟的能力 304
第五節 建立服務型政府,維護農業轉移人口發展權和安全保障權 305
一 政府應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合理合法維權 305
二 建立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合理化遷移政策執行的績效考核機制 306
第十五章 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能力 308
第一節 建立農業轉移人口成長機制,提升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 308
第二節 加大農村教育投入,提高農村轉移人口的人力資本“先天積累” 309
一 縮小城鄉之間義務教育的差距 309
二 支持普高建設,強化職業教育 309
第三節 加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提高其人力資本的“後天積累” 310
一 建立和健全多層次的農業轉移人口培訓體系 310
二 完善職業技能培訓市場制度 311
三 創新培訓方式與培訓內容 311
第十六章 社會全力並舉,主動維護農民工權益 312
第一節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主動維護農民工權益 312
一 樹立“以人為本”理念主動維護農業轉移人口權益 312
二 以人性化的科學管理創造農業轉移人口發展平台 313
第二節 發揮公民社會保護農業轉移人口權益的作用 314
一 非政府組織提升能力幫助農民工自組織化維權 315
二 媒體報導公共新聞推動農民工權益保護 315
第三節 研究啟示 316
參考文獻 31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