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統計

農業統計

農業統計是運用統計理論與方法對農業領域有關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面進行調查、整理和分析。是國民經濟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內容有:(1) 農業生產條件統計,包括農業生產單位、經營形式、戶數、人口、勞動力、土地面積、固定資產、農業現代化和農業機械設備等方面的統計;(2) 農業生產統計,包括農、林、牧、副、漁各業的生產統計,鄉鎮企業統計,農業總產值、淨產值、農業總收入、純收入統計等; (3) 農業經濟效益統計,包括土地利用率、農業勞動生產率、農產品成本與價格、農村經濟收入分配、農村消費與積累統計等;(4)農村經濟調查,包括典型調查和抽樣調查、農產量調查、農村住戶調查、農產品成本調查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統計
  • 定義:農業再生產經營現狀和過程的統計
  • 範圍:決定於農業部門的範圍
  • 意義:反映農業生產條件、生產成果
名詞介紹,統計範圍,主要指標,調查方法,

名詞介紹

農業統計亦稱為農林牧漁業統計,它是指反映農林牧漁業再生產經營現狀和過程的統計,包括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等5個行業大類的統計。
這裡的農業是指狹義的農業,亦稱農作物種植業,通常指栽培農作物以取得植物性產品的農業生產部門。

統計範圍

農業統計的範圍決定於農業部門的範圍,覆蓋了我國境內各種經濟組織、各個系統的農林牧漁業生產單位和非農行業單位附屬的全部農林牧漁業生產活動。軍委系統的農業生產(除軍馬外)也應該包括在內,但不包括農業科學試驗機構進行的農業生產。
(4)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
(5)農戶

主要指標

農業統計通過一整套指標體系反映農業生產條件、生產成果、生產過程和經濟效益。這些指標是:①反映生產條件的基本指標有:土地面積、機械設備的數量和構成、農業勞動力數量和構成等;②反映農業生產成果的基本指標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副業、漁業的產量、產值及農業總產值、淨產值、商品產值、農業增加值等;③反映農業生產過程和效益的基本指標有:土地面積、固定資產、農機具及流動資金的利用指標、勞動生產率及勞動力利用指標、成本、利潤及反映收益分配的其他指標等。

調查方法

農業統計調查分年度調查與定期調查兩大類型。
年度統計包括:農業生產條件、主要農產品生產情況、林業生產情況、畜牧業生產情況、漁業生產情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等內容。
定期統計包括農作物播種面積、糧食產量、農林牧副漁業總產值等季節統計和半年統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