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科學的形成只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其發生、發展的過程源遠流長。古代天文、物候、曆法、測量等知識的形成,實際上都與人類早期的農業生產實踐有關,是當時人們對農業生產條件、季節更替規律,以及土地利用方法等探索成果的反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科學的歷史
- 外文名:Histor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歷經時間:100多年
現代農業歷史
19世紀中葉
從此,以實驗為基礎的各門農業科學先後形成。農業化學在作物栽培中的套用,導致了化學肥料工業的建立和植物生理學、植物營養學的發展,作物栽培技術也因而更加科學化。孟德爾遺傳定律和基因學說的提出,導致現代作物育種學的誕生。隨著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解剖學和遺傳學等學科的原理用於畜牧生產,家畜的育種、繁育和飼料科學以及獸醫學等也迅速發展起來。
20世紀初,動力機械特別是內燃機拖拉機和其他機動農具逐步推廣,以畜力為農業動力的局面發生變化,加速了農業機械化的進程。由此而形成的農業機械科學,為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率提供了理論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合成化學工業興起,促進了對各種農藥、除草劑和農用塑膠等的研究,植物保護手段日益改進。隨著細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的發展,遺傳工程等生物技術在農業中的套用研究開始取得成果,預示著育種技術的一場新的革命。而生態科學和系統科學在農業中的套用,則從巨觀上為農業科學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途徑和領域。
與此同時,由核技術、電子計算機和遙感、遙測等提供的新的研究手段,也已經和正在使農業科學研究更加精密化。現在,由於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業生產者不但已有可能幾倍以至幾十倍地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各種動植物產品的單位產量,有效地改進產品的品質,並極大地減輕因有害生物和不良自然條件而造成的損失。農業科學已經成為農業生產力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農業現代化和高速度地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必要條件。
當然,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並非僅僅得益於自然科學。農業經濟科學的發展,對於人們更加自覺地依據經濟規律來進行農業生產,變革和改進農業中的生產關係合理組織農業生產力,改善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分配環節和不斷提高經濟效益,也起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