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氣象學》是由崔學明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出版規劃教材。可供高等農業院校的農學、植保、園藝、資源環境、林學等院系作為教材,也可供農業氣象、地理、水文及其他有關專業人員參考。
該教材共7章,由輻射交換、溫度、水分、氣壓和風、天氣和氣象災害、氣候與農業氣候資源、小氣候與農業小氣候組成。
基本介紹
- 書名:農業氣象學
- 作者:崔學明
- ISBN:978-7-04-018981-0
- 類別: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出版規劃教材
- 頁數:284頁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08-18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版面字數:410千字
- CIP核字號:2006079286
成書過程
修訂情況
出版工作
策劃編輯 | 責任編輯 | 封面設計 | 責任繪圖 | 版式設計 | 責任校對 | 責任印製 |
---|---|---|---|---|---|---|
李光躍 | 填軍 | 張楠 | 朱靜 | 王瑩 | 王效珍 | 張澤業 |
內容簡介
教材目錄
緒論 | 一、溫度強度與農作物的生長發育 | 一、寒潮 |
第一節氣象學與農業氣象學 | 二、溫度變化與農業生產 | 二冰香 |
一、氣象學及其研究領域 | 三、一定溫度的持續時間與農作物的生長發育 | 三、颱風 |
二、農業氣象學任務及其研究方法 | 第三章大氣中的水分 | 四、乾熱風 |
第二節農業氣象學發展簡史 | 第一節空氣濕度 | 五、旱澇 |
第三節大氣的一般特性 | 一、大氣中的水汽含量及其表示方法 | 第四節低溫災害 |
一、大氣的組成成分 | 二、空氣濕度的變化 | 一、霜凍 |
二、大氣的分層 | 三、空氣濕度的垂直分布 | 二、冷害 |
第一章輻射交換 | 第二節蒸發與蒸騰 | 三、凍害 |
第一節輻射的基本知識 | 一、水面蒸發 | 第五節高溫熱害 |
一、輻射的概念 | 二、土壤蒸發 | 一、高溫害 |
二、物體對輻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 三、植物蒸騰 | 二、果樹及林木日灼 |
三、輻射的基本定律 | 四、農田蒸散 | 第六節大風、龍捲風、沙塵暴 |
第二節日地關係和季節形成 | 第三節水汽的凝結 | 一、大風 |
一、日地關係 | 一、水汽凝結的條件 | 二、龍捲風 |
二、太陽高度角和方位角 | 二、水汽凝結物 | 三、沙塵暴 |
三、晝夜的形成與日照長短的變化 | 第四節降水 | 第七節草原上的黑災、白災 |
四、二十四節氣 | 一、降水的成因 | 一、黑災 |
第三節太陽輻射 | 二、降水的表示方式 | 二、白災(雪災) |
一、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 | 三、降水的種類 | 第八節森林火災 |
二、太陽輻射在大氣中的削弱 | 四、人工降水 | 一、森林火災的概念及其危害 |
三、決定太陽輻射在大氣中削弱程度的因子 | 第五節積雪 | 二、森林火災與氣象條件的關係 |
第四節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 | 第六節水分循環和水量平衡 | 三、森林火險預報 |
一、太陽直接輻射(S) | 一、水分循環 | 四、森林火災的防禦 |
二、散射輻射(D) | 二、水量平衡方程 | 第六章氣候與農業氣候資源 |
三、太陽總輻射(Q) | 第七節水分與農業 | 第一節氣候形成要素 |
四、下墊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 | 一、水分對農作物的影響 | 一、太陽輻射在氣候形成中的作用 |
第五節地面淨輻射 | 二、作物的水分臨界期和關鍵期 | 二、大氣環流在氣候形成中的作用 |
一、地面輻射和大氣的長波輻射 | 三、水分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徑 | 三、下墊面狀況對氣候的影響 |
二、大氣對長波輻射的吸收 | 第四章氣壓與風 | 四、人類經濟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
三、地面有效輻射(Fo) | 第一節氣壓 | 第二節氣候帶和氣候型 |
四、地面淨輻射(R)(地面輻射差額) | 一、氣壓及其單位 | 一、氣候帶 |
第六節太陽輻射與農業生產 | 二、氣壓隨高度的變化 | 二、氣候型 |
一、太陽輻射光譜對植物的影響 | 三、氣壓隨時間的變化 | 第三節中國氣候的基本特點 |
二、光照度與植物生長發育 | 四、氣壓的水平分布 | 一、季風發達 |
三、光照時間與植物生長發育 | 五、氣壓系統垂直結構 | 二、大陸性強 |
四、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徑 | 第二節空氣的水平運動一風 | 三、溫度差異大 |
第二章溫度 | 一、作用於空氣的力 | 四、降水複雜 |
第一節地面層與空氣的熱量交換方式 | 二、自由大氣中的風 | 第四節氣候變遷 |
一、分子熱傳導 | 三、摩擦層中的風 | 一、地質時代氣候變遷 |
二、輻射 | 四、風的變化 | 二、歷史時代氣候變遷 |
三、對流 | 第三節大氣環流模式概述 | 三、近代氣候變化 |
四、平流 | 一、單圈環流 | 第五節農業氣候資源及生產潛力 |
五、亂流(湍流) | 二、三圈環流 | 一、農業氣候分析 |
六、潛熱 | 三、大氣活動中心 | 二、農業氣候資源分析方法 |
第二節土壤溫度 | 第四節季飄和地方性風 | 三、農業氣候區劃 |
一、地表層熱量平衡 | 一、季風 | 四、農業候生產潛力分析 |
二、土壤的熱力學特性 | 二、地方性風 | 第七章小氣候與農業小氣候 |
三、土壤中熱量的傳遞 | 第五節風與農業生產的關係 | 第一節小氣候形成的物理基礎 |
四、土壤溫度的日、年變化 | 一、風可以調節農田小氣候狀況 | 一、能量交換的層面 |
五、土壤溫度的垂直分布類型 | 二、風能傳播花粉、種子 | 二、小氣候形成的物理基礎 |
六、土壤的凍結和解凍 | 三、風害 | 第二節不同類型小氣候特徵 |
七、土溫對植物的影響 | 第五章天氣和氣象災害 | 一、農田小氣候的一般特徵 |
第三節水層的溫度 | 第一節天氣學基礎 | 二、防護林帶小氣候 |
一、影響水層溫度變化的因子 | 一、氣團和鋒 | 三、坡地小氣候 |
二、水面溫度的變化特點 | 二、我國主要天氣系統及其表現 | 第三節技術措施的小氣候效應 |
第四節空氣溫度的變化 | 第二節天氣預報 | 一、耕作措施的小氣候效應 |
一、氣溫的日變化、年變化 | 一、天氣預報的內容和時效 | 二、栽培及管理措施的小氣候效應 |
二、空氣的絕熱變化與大氣穩定度 | 二、天氣預報方法 | 三、保護設施地的小氣候效應 |
第五節溫度與農業生產 | 第三節主要災害性天氣 | 主要參考文獻 |
教學資源
- 配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