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桿菌是普遍存在於土壤中的一種革蘭氏陰性細菌,它能在自然條件下趨化性地感染大多數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受傷部位(受傷處的細胞會分泌大量酚類化合物,從而使農桿菌移向這些細胞),並誘導產生冠癭瘤或髮狀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桿菌轉化法
- 外文名:Agrobacterium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 別名:農桿菌Boletus介導轉化法
簡介,原理,步驟,優點,作用,
簡介
根癌農桿菌和髮根農桿菌中細胞中分別含有Ti(Tumour inducing)質粒和Ri質粒,其上有一段T-DNA(Transferring DNA),農桿菌通過侵染植物傷口進入細胞後,可將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組中,並且可以通過減數分裂穩定的遺傳給後代,這一特性成為農桿菌介導法植物轉基因的理論基礎。
科研人員將目的基因插入到經過改造的T-DNA區,藉助農桿菌的感染實現外源基因向植物細胞的轉移與整合,然後通過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再生出轉基因植株。農桿菌介導法起初只被用於雙子葉植物中,近年來,農桿菌介導轉化在一些單子葉植物(尤其是水稻)中也得到了廣泛套用。
原理
選擇一種特製的空質粒載體(如PBI121質粒載體),其上要求含有T-DNA邊界序列(此處可參見詞條雙元表達載體系統),在序列之間含有複製原點、抗性基因、GUS報告基因、Hind Ⅲ和BamH I 等酶切位點(以上這些構成了一個T-DNA區)。先通過雙酶切反應酶切空質粒載體和目的基因,再通過酶連反應連線空質粒載體和目的基因,從而構建成完整的重組質粒。此時重組質粒的T-DNA區包括T-DNA邊界序列、複製原點、突變啟動子片段、GUS報告基因、抗性基因。我們稱這段T-DNA區為目的片段。農桿菌轉化法的原理是構建雙元表達載體系統,由兩種質粒組成,一種是位於大腸桿菌中的穿梭質粒,另一種是位於農桿菌中的輔助性質粒。將重組質粒電轉化到農桿菌感受態細胞中後,用含有重組質粒的農桿菌去侵染植物根部切口,通過輔助性質粒的Vir區表達蛋白與重組質粒T-DNA區(目的片段)的反式作用激活T-DNA的轉移(此處可參見詞條雙元表達載體系統),從而將目的片段整合到植物細胞基因組中。隨著愈傷組織的形成,使得新生細胞均含有該目的片段的基因。
步驟
轉化:目的基因插入Ti質粒的T-DNA上——進入農桿菌——導入植物細胞——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染色體的DNA上——目的基因得以穩定維持和表達
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將含目的基因的重組質粒導入農桿菌(農桿菌為受體細胞)。
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鑑定:用DNA分子雜交技術/分子雜交技術/抗原-抗體雜交/個體生物學水平鑑定(這個方法需要導入重組後的細胞的植物體,詳見第五步) 幾種方法進行檢驗(根據要求選取不同方法)。
5、最後將成功表達的細胞導入植物體內,對植物體進行個體生物學水平鑑定。
整個轉基因體系的建立步驟大致可以歸納為:目的載體的構建---載體的農桿菌轉化---農桿菌與植株共培養---轉化植株的篩選---轉化植株的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