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典型技術模式與案例

《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典型技術模式與案例》由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聯合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典型技術模式與案例
  • 印發單位: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
發布通知,方案全文,內容解讀,

發布通知

為貫徹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部署要求,提高農村易腐垃圾、廁所糞污等有機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組織遴選了4種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典型技術模式和7個典型案例,現予以印發。
zhua曲子白渡白顆
請各地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學習借鑑,並組織市縣積極探索創新,強化支持引導,加快建立健全經濟實用、循環高效、農民認可的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長效機制,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附屬檔案: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典型技術模式與案例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
  2022年1月26日

方案全文

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典型技術模式與案例
為貫徹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部署要求,提高農村易腐垃圾、廁所糞污等有機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強化實用技術供給,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在各省(區、市)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實地核查、公示,遴選了4種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典型技術模式和7個典型案例,供各地參考借鑑。
一、反應器堆肥技術模式
反應器堆肥是將易腐垃圾、人畜糞便、農作物秸稈等有機廢棄物,置入一體化密閉反應器進行好氧發酵。常見的有箱式反應器、立式筒倉反應器、臥式滾筒反應器等。原料經除雜、粉碎、混合等預處理後,調節含水率至45%〜65%,置入反應器進行高溫堆肥。反應器堆肥發酵溫度達到55℃以上的時間應不少於5天,以達到病原菌滅活效果。發酵產物腐熟後可還田利用,也可用於生產有機肥、栽培基質等。該技術模式自動化水平較高,便於臭氣、滲濾液等污染物收集處理,但相比於簡易堆漚還田建設成本較高。
圖片
典型案例1: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該案例覆蓋4個村約1.1萬人。2019年投入運行,主要處理廚餘垃圾等易腐垃圾,設計處理能力為5噸/日,預留了一定拓展空間,目前實際處理有機廢棄物1.2噸/日。在投資建設方面,政府投資270萬元,建設易腐垃圾處理站,主要包括廠房、堆肥反應器、垃圾分選及儲存設施、制肥設備、滲濾液處理設備、除臭設備等,占地面積2530平方米。在運營管理方面,保潔員引導村民進行垃圾分類,將易腐垃圾投放至暫存點,由清運員收集後運至處理站。第三方負責處理站運維管護,費用由政府承擔,用工2人,綜合運行成本約220元/噸。在資源化利用方面,年可產有機肥約140噸,用於周邊園林綠化,滲濾液處理達標後排入市政管網。
典型案例2: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該案例覆蓋6個村約4000人。2019年投入運行,主要處理廚餘垃圾、農作物秸稈等有機廢棄物,設計處理能力為0.5噸/日,目前實際處理有機廢棄物0.3噸/日。在投資建設方面,政府投資58萬元,建設廚餘垃圾處理站,購置堆肥反應器、勻質攪拌設備等,占地面積91平方米。在運營管理方面,採用積分制引導村民進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督導員指導垃圾分類、收集廚餘垃圾並運至處理站。廚餘垃圾經分揀、粉碎、脫水預處理後置入反應器進行堆肥。第三方負責處理站運維管護,費用由政府承擔,用工1人,綜合運行成本約330元/噸。在資源化利用方面,年可產有機肥、栽培基質約25噸,主要用於周邊花卉苗木施肥等。
二、堆漚還田技術模式
堆漚還田是將易腐垃圾、農作物秸稈、人畜糞便等有機廢棄物,通過靜態堆漚處理後科學還田利用。發酵時間一般不少於90天。主要設施為堆漚池或堆漚設備,應具有防雨、防滲等功能。該技術模式操作簡單、建設和運行成本較低,但發酵周期較長,需採取臭氣和蚊蠅控制措施。
圖片
典型案例3: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該案例覆蓋1個村約1100人。2016年投入運行,主要處理廚餘垃圾、農作物秸稈、蘑菇渣等有機廢棄物,設計處理能力為0.18噸/日,目前實際處理有機廢棄物0.13噸/日。在投資建設方面,村集體投資2.7萬元,建設固液分離平台、分層發酵池、滲濾液發酵池、遮雨棚等,占地面積60平方米。在運營管理方面,村民進行垃圾分類,將廚餘垃圾投放至村內收集點,再由保潔員運至處理站。廚餘垃圾經除雜和固液分離後,與其他有機廢棄物混合,置入分層發酵池,添加微生物菌劑,並定期轉動驅動裝置,實現發酵池內物料的攪動和換層。村集體負責處理站運維管護,用工1人,綜合運行成本約215元/噸。在資源化利用方面,年可產有機肥約24噸,主要供周邊農戶免費使用,滲濾液貯存發酵後還田利用。
典型案例4: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該案例覆蓋1個村約350人。2019年投入運行,主要處理廚餘垃圾等易腐垃圾,設計處理能力為0.15噸/日,目前實際處理有機廢棄物0.11噸/日。在投資建設方面,通過村集體自籌、企業贊助、政府補助等投資5萬元,建設易腐垃圾處理站,主要包括預處理設施、腐化倉、滲濾液貯存池、收集車、粉碎機等,占地面積450平方米。在運營管理方面,村民進行垃圾分類,保潔員定時收集轉運廚餘垃圾,尾菜、農作物秸稈等由村民自行投送至處理站。有機廢棄物經分揀、破碎、混合等預處理後起堆,並用黃土封堆進行堆漚。第三方負責運維管護,費用由政府承擔,用工1人,綜合運行成本約130元/噸。在資源化利用方面,產出物經篩分後運至田頭進一步腐熟,年可產“土雜肥”約20噸,用於蔬菜、水果種植。
三、厭氧發酵協同處理技術模式
厭氧發酵協同處理是將人畜糞污、農作物秸稈、易腐垃圾等有機廢棄物,經過粉碎、除雜、調質等預處理後,置入厭氧發酵罐進行處理,可產生沼氣和沼肥。常見的有濕法和乾法厭氧發酵,需配套原料預處理設施、進料設備、儲氣櫃、沼肥貯存設施等。沼氣經過淨化、提純處理後可作為清潔能源使用,沼肥可還田利用或生產有機肥。該技術模式資源化利用率較高,但對穩定運行、安全管理等技術要求較高,適宜原料供應充足、清潔能源需求大、農田消納能力強的地區。從實踐來看,易腐垃圾、廁所糞污等一般可依託現有畜禽糞污厭氧發酵設施進行協同處理,並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預處理、進料以及其他配套設備。
圖片
典型案例5: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該案例覆蓋全區17個鄉鎮約8萬人。2016年投入運行,以處理畜禽糞污為主,協同處理易腐垃圾、廁所糞污、尾菜、農作物秸稈等有機廢棄物,設計處理能力為820噸/日,目前實際處理有機廢棄物350噸/日。在投資建設方面,採用企業自籌、政府補助等方式投資9100萬元,在全區建設5個站點,厭氧罐總容積2.2萬立方米,主要包括半地下式一體化厭氧發酵罐、全封閉式乾濕雙進料系統、沼渣沼液處理系統等,占地面積5.3萬平方米。在運營管理方面,企業負責收集處理站周邊15公里範圍內的養殖場糞污、農村易腐垃圾、農作物秸稈、尾菜等,對原料預處理後投入發酵罐進行處理。用工10人,綜合運行成本約180元/噸。在資源化利用方面,年可產沼氣約1350萬立方米,其中通過管網向周邊供氣約145萬立方米,其餘沼氣用於發電;年可產沼肥約12萬噸,用於銷售或引導農戶“以廢換肥”。
典型案例6: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該案例覆蓋1個村約4800人。2017年投入運行,以處理畜禽糞污為主,協同處理易腐垃圾、農作物秸稈等有機廢棄物,設計處理能力為34噸/日,目前基本滿負荷運行。在投資建設方面,政府投資590萬元,建設太陽能厭氧發酵罐、貯氣櫃、沼氣淨化系統、沼氣入戶管網、沼液儲存池等,占地面積6530平方米。在運營管理方面,建立原料收集—日常管護—燃氣供應“三位一體”運維管護體系,易腐垃圾由保潔員分類收集後,送至處理站;畜禽糞污由第三方收集運輸。第三方負責處理站運維管護,用工3人,綜合運行成本約110元/噸。在資源化利用方面,年可產沼氣約50萬立方米,為周邊1200戶住戶供應燃氣;年可產沼渣約1750噸、沼液約9400噸,用於周邊蔬菜、果樹種植。
四、蚯蚓養殖處理有機廢棄物技術模式
蚯蚓養殖處理是將畜禽糞污、易腐垃圾、農作物秸稈等有機廢棄物,按一定比例混合、高溫發酵預處理後,經過蚯蚓過腹消化實現高值化利用。蚯蚓糞可用於生產有機肥或還田利用,成品蚯蚓可用於提取蚯蚓活性蛋白等。需配套原料預處理設備、幼蚓繁育設施、養殖場地等。該技術模式資源化利用率較高、經濟效益較好,但需配套土地用於養殖蚯蚓,並採取污染物防控措施,對養殖技術、管理水平、氣候條件要求較高。此外,一些地方也在探索通過養殖黑水虻、蟑螂等處理農村有機廢棄物。
圖片
典型案例7:天津市靜海區。該案例覆蓋34個村約3萬人。2011年投入運行,主要處理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尾菜、廚餘垃圾等有機廢棄物,設計處理能力為140噸/日,目前實際處理有機廢棄物110噸/日。在投資建設方面,合作社投資310萬元,建設蚯蚓養殖生產車間,配套購置粉碎機、蚯蚓收穫機、電動噴霧器等,占地面積560平方米。同時,流轉600畝林木基地用於林下蚯蚓養殖。在運營管理方面,周邊養殖場將畜禽糞污運送至處理站並支付一定費用,農村易腐垃圾和散養糞污委託社會化服務組織收集運送,農作物秸稈等輔料採用協定收購。合作社負責運維管護,用工30人,綜合運行成本約75元/噸。在資源化利用方面,年可產蚯蚓糞肥約1萬噸,作為肥料銷售;年可產鮮體蚯蚓約150噸,用於垂釣和蚯蚓產品深加工。
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眾多,除了上述4種模式外,一些地方也在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模式。各地推進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過程中,要因地制宜、科學論證,選擇適宜本地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村民生活習慣的技術模式。無論採用哪種技術模式,應以無害化處理和安全利用為前提,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若用於生產商品有機肥,應符合《有機肥料》(NY525—2021)等有關標準規定,避免對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內容解讀

為貫徹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部署要求,提高農村易腐垃圾、廁所糞污等有機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組織遴選了4種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典型技術模式和7個典型案例,予以印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