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民收入提高的演變規律和實證依據

《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民收入提高的演變規律和實證依據》是馮淑怡為項目負責人,南京農業大學為依託單位的專項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民收入提高的演變規律和實證依據
  • 項目類別:專項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馮淑怡
  • 依託單位:南京農業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創新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機制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政策體系及其實現路徑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十分重要的任務,也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本研究在整體把握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及農民收入的歷史變遷及變化特徵的基礎上,分別揭示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和農民收入的演變規律,構建農村土地流轉及農民收入關係的分析框架,並通過巨觀數據實證檢驗農村土地流轉政策能否促進農民收入增加,進而提出有利於農民增收的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未來發展方向,以期為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增加農民收入的改革政策與配套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現有研究多以單項土地(農地、集體建設用地或宅基地)流轉為研究對象,且已有土地流轉對農民收入影響的研究集中於關注微觀層面農地流轉對農民收入的影響。本研究將農村農地、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和農民收入納入統一的分析框架,構建了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民收入影響的理論分析框架,實證檢驗了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民收入的影響;揭示了影響農村土地流轉的因素;剖析了農村土地流轉的現狀和問題,提出了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的政策建議。(1)農地方面:基於巨觀數據的研究表明,農地流轉可以顯著提高農民家庭經營純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家庭戶均承包耕地面積、擁有的農業生產性固定資產、從事非農就業人數比重和農地流轉政策均對農地流轉有促進作用。基於江蘇省微觀調研數據的案例研究表明,參與農地流轉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均高於未流轉農民;相比未流轉農民,轉出農民財產性收入有了較大程度提高,而轉入農民工資性收入比重大幅下降,家庭經營純收入比重大幅上升。當前,農地流轉存在大部分農戶農地流轉意願不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地流轉困難;政府在農地流轉中過於強勢;缺乏建設規範的農地流轉有形市場;農地流轉非糧化現象嚴重;工商企業大規模流轉農地等問題。建議加快農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給農民提供更多的非農就業機會和更完善的社會保障;推動土地整理,促進農地規模化流轉;尊重農民意願,規範政府在農地流轉中的行為;建設規範的農村土地流轉有形市場,完善流轉服務和管理;維持現有的農業補貼額度,探索以種糧為主業的規模流轉;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準入制度。(2)集體建設用地方面:基於巨觀數據的研究表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的實施對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以及各項收入均有積極影響。基於江蘇省微觀調研數據的研究表明,宅基地流轉不但降低了農民的非農收入和純收入,而且使得農民的家庭日常消費支出和總支出大大增加,從而導致農民家庭經濟狀況惡化。當前,農村宅基地流轉存在農民自願搬遷比例低;農民承擔動遷成本較大;有些地區以“一刀切”的方式收回農民全部的承包地,導致非農就業機會少的農民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從而生活入不敷出;農民知情權、談判權和參與權等權益沒有得到真正保障等問題。建議按照市場價格對農民的房屋進行補償;切實減少農民動遷成本、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談判權等權利能夠得到真正實現;分層次為農民提供就業和養老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