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報

《農報》1934年3月在南京創刊,停刊於1937年8月第4卷第22期;復刊於1940年1月第5卷第1期,停刊於1948年12月第13卷第6期。農林部中央農業實驗所農報社編輯並出版,曾遷重慶出版,後遷回南京出版。雙月刊,屬於農業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報
  • 語種:中文
  • 類別:農業刊物
  • 創刊時間:1934年
  • 出版周期:雙月刊
  • 出版地:南京
人員編制,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人員編制

主要撰稿人有胡竟良、林剛、仇元、林成耀、孫本忠等。

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有國內訊息、國外要聞、本所訊息、各縣通訊、論述等。
該刊以研究農事科學為主旨,刊載有關農事的論著譯作,農林漁牧養殖水利及農業經濟等實驗研究結果,國內外農情考察、調查報告,書報介紹等內容。
曾刊載的文章有胡竟良的《中國棉產之前途》、林剛的《中國桐油業之前途》、李先聞的《美國作物育種之新途徑》、邱式邦的《廣西大豆害蟲之研究》等文章,探討我國農業發展的。該刊作為中央農業實驗所的官方刊物,也刊載了有關國內外的農業新聞,如《國內要聞:中央林區管理局無價分散大批苗木》、《國內要聞:安徽省:興辦農村合作事業設定農業倉庫》、《國外要聞:美將限制棉花產額》、《國外要聞:英日棉業談判之起伏》等,以暢通的信息溝通來增長見聞、拓寬國際視野,更好為本地農業服務。同時該刊也登載了關於本所的訊息,如《本所訊息:彙集各科系成績將設定成績成列室》、《本所訊息:本所場屋積極趕築期能於本年七月底竣工》。
該刊特設各縣通訊,增進了各地農業部門的溝通與了解。

文化傳統

附:《發刊詞》(編者)
發育遲滯的中國,歷時數千年,依然是停滯在弱齡的農業社會當中,並未走上工商社會的過程,國家的經濟基礎,政治基礎,仍舊是托根在經營農業的農村上面。可怕的現象在我們的眼前,中下農家,只迫得丟開了他們的田地,去另覓生路,喧囂的農舍,只剩了一座寂寞的空殼;肥美的農田,卻只鋪著一片綠森森的青草。負荷載道的難民,沿街哭泣的乞丐,熱汗洗面的車夫,忍辱服苦的勞工,那一個不是從農村里淘汰下來的逃勇!大好農村,已經在迅速的趨向了破產和崩潰,這不但是農村裡面的大問題,也是我們國家前途的大危機。
農村破產的原因,概括言之,一面是由於帝國資本勢力侵入農村以後,農村脆弱的經濟力量不能抵抗,於是一天一天的失敗下來;一面是由於農民的守舊,怯懦和幼稚,沒有精神勇氣和能力來共謀農村事業之發展,兩者相較,外人的經濟侵略,固然是一種可怕的事實,但是若能把我們的經濟力量,充實起來,健全起來,外人的經濟勢力雖大,也將無所施其伎倆,所以我們不一定懼怕外國人的經濟侵略,最可怕的還是農村不會自強。
現在我國農村的經濟基礎,完全建築在上面:農業的利益加多,農村的經濟力量就是充實期來;農業的利益降低,農村的經濟力量,就衰弱下去,目下的農業已經破產了,農業利益的降低想見來是達到了極點,所以在此時期,為復興我們垂危的農村,而謀求增進農業的利益,纔是我們民族自強的出路。
中央農業實驗所的設立,顧名思義,也可以看出他要負的責任,他是要領導民眾,去尋求增進農民利益的道路,但是以中國地面之大,人口之多,僅憑所內幾個工作人員,絕不能把他實驗的結果,一椿一椿的都分送到各個農民的面前,他必定要請求個機關幫忙大家分工合作,才能逐漸完成他的使命;此外又要找到一個多足長頸的傳達,讓他去遍跑全國,放開他震雷似的喉嗓,激動半空中的大氣,形成海潮一般的聲浪,把本所得到收穫,普遍的散布到民間;本報負著這種使命,就憑時誕生了。
我國農業的歷史既久,因而歷年積累下來的問題,也就十分的複雜,要把這複雜的問題,一個個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解決下來,自非少數人少數機關,所能兼顧周到,必須集合多數人的見解,和多數機關的發現,方能籌策萬全;因而本報除為本所作為傳達機關而外,同時也就不客氣的為外界同道,負起介紹的責任來;一面把社會上所有的卓見,介紹到民間;一面還要把民間的疾苦帶回來,介紹給社會。
本報是一種定期的刊物,每十日發刊一次。他的性質當然和一般的普通的報紙不同;他的主要部分,是有關農事的論文著述,和農事科學的研究;讓一般農民能促本報裡面獲到一點套用的農事常識。此外另關農事問答欄,為農民解答農事上的疑難,農事訊息欄,披露國內外農事的訊息;各縣通訊欄,刊載各縣的農事現況;農業情報欄,發表本報的農情統計,讓農民在經營農事上,得用作參考的資料;最後殿以小茶園,以通俗的文藝,略助農民茶餘的清興。
但是上節的敘述,不過是說明了本報的結構的大略,至於體力的發育,將來能否擔當起他應負的責任,除由本所加以相當的保育而外,還要仰賴同道諸公血腦的澆灌,和精神的培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