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報》1946年9月15日創刊於陝西武功,發行周期方面,前兩卷為月刊,從第三卷開始改為季刊,由國立西北農學院編輯出版委員會主編並發行,王綬、王雲章、余立基等人為編輯出版委員會委員,熊伯蘅擔任主席。地址位於陝西武功張家崗,該刊屬於農業刊物,於1938年10月20日出至第4期後停刊。現館藏有1946年至1948年出版的部分期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北農報
- 作者:國立西北農學院編輯出版委員會[發行者]
- 出版社:國立西北農學院編輯出版委員會
- 出版時間:1946年
- 出版周期:月刊,季刊
- 出版地:陝西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欄目方向
1946年,學院編輯出版委員會和院務委員會在決定恢復《西北農林》時,決定同時創辦《西北農報》。兩刊的區別在於:前者“專載具有研究性之學術論文”,後者為“通俗化之期刊”,主要介紹新技術、新方法並推廣於農民。然而,《西北農林》復刊僅出1期後,以及《西北農報》出至第2卷第9期時,兩刊皆因經費困難而暫停,但各地讀者卻寄予殷望,紛紛來函訂閱。為此,學校便決定將兩刊合併,以《西北農報》為名,並改季刊出版,這就是1948年12月20日出版的《西北農報》第3卷第1期,自1948年第3卷第1期改為季刊,共出版3卷14期。
合併後的刊物,已逐漸演變為以農業新技術推廣為主,雖間有一些專題研究性論文.但其學術性顯然已不及早期的《西北農林》。《西北農報》的發刊詞指出:“我國農業刊物為數甚少,西北方尤感缺乏,發行本刊,即在彌補此項缺陷。發行本刊,使本院研究、教學諸方面所獲得的新技術與新方法,以有效方法推廣於農民,並對西北之農業做更深切之了解。本刊對歐美各國農業試驗研究最新成果亦將儘量予以介紹,作為參考。”由此可見,合併以後的刊物,已逐漸以原《西北農報》的宗旨為本。與辦刊宗旨相應的欄目有農情、農林文獻、農事顧問等。這些欄目貼近農業生產實際,發表了不少介紹國內外農業生產與管理動態和解答有關農藝、園藝、森林、植物病蟲害、畜牧獸醫、土壤肥料,以及介紹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品種等方面的文章。例如,王綬《涇陽302小麥示範與推廣》、《介紹馬鈴薯良種“七百萬”》、《本院新育成之大麥良種3102與3120》和《王綬教授在美國》等文章,均反映了本院教授們適於推廣的最新成果。其中,王綬教授的“王氏大麥”穗形為六棱緊穗,莖稈強硬,抗寒、抗白黴病,且產量高,為王綬在南京育成的新品種,並被引進美國推廣,由美國農業部列入《1945年美國與加拿大大麥分類》之中,並成為美國著名品種之一。
在《西北農校》短短的生涯中,有128人次在《西北農報》發表了119篇文章,絕大部分文章可讀性強,不論是學術論著、專題調查報告,還是譯述和新技術介紹,均能貼近農業生產實踐,為改進西北地區農業生產技術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