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具

農具

農具,指農業生產使用的工具,多指非機械化的,也稱農用工具、農業生產工具。農具是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產過程中用來改變勞動對象的器具。中國農業歷史悠久,地域廣闊,民族眾多,農具豐富多彩。就各個地域而言、不同的環境而言、相應不同的農業生產而言,使用的農具又有各自的適用範圍與局限性。歷朝歷代農具都不斷得到創新、改造,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具
  • 外文名:farm implements,farm tools
  • 又名:農用工具
  • 含義:從事農業生產時所使用的器具
詞語概念,基本含義,其它相關,耕地整地工具,灌溉工具,收穫工具,加工工具,運輸工具,播種工具,中耕除草工具,

詞語概念

詞目:農具
拼音:nóngjù
英文:farm implements;farm tools
基本解釋
[farm implements;farm tools] 農業生產使用的工具,多指非機械化的
引證解釋
指從事農業生產時所使用的器具。
《管子·禁藏》:“繕農具,當器械。” 宋敖陶孫《改周晉仙贈丁相士之什》詩:“何如吳淞江上住,門橫釣車屋農具。”《明史·太祖紀三》:“八月癸丑,徙 澤 潞 民無業者墾 河 南、北田,賜鈔備農具,復三年。”

基本含義

農業是人們利用動植物體的生活機能,把自然界的物質和能轉化為人類需要的產品的生產部門。現階段的農業分為植物栽培(耕作、種植)和動物飼養(養殖)兩大類。
農具—石磨農具—石磨
傳統農具是歷史上發明創製,承襲沿用的農業生產工具的泛稱。傳統農具具有就地取材,輕巧靈便,一具多用,適用性廣等特點。古代傳說最先出現的農具是耒耜。有明確文獻記載的播種農具是西漢的耬犁,耬犁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
本詞條僅簡述中國在耕作中的七種通用農具類別。更多的農具需要你們去按分類方式歸納(如:按“地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農業生產”來分)門類、總結功能作用,以生產工具的系統記錄促進生產力發展。

其它相關

耕地整地工具

耕地整地工具用於耕翻土地,破碎土垡,平整田地等作業。經歷了從耒耜到畜力犁的發展過程。漢代畜力犁成為最重要的耕作農具。魏晉時期北方已經使用進行旱地配套耕作;宋代南方形成犁、耙、的水田耕作體系。
水田耕整地工具主要有、耙、耖等,這套耕作體系在宋代已經形成。晉代發明了耙,用於耕後破碎土塊,耖用於打混泥漿。宋代出現了耖、礪礋等水田整地工具用於打混泥漿。秧馬,出現於北宋時期,是拔稻秧時乘坐的專用工具

灌溉工具

商代發明桔槔,周初使用轆轤,漢代創造並製作人力翻車,唐代出現筒車。筒車結構簡單,流水推動,至今我國南方丘陵河溪水力豐富的地方還在使用。

收穫工具

收穫工具包括收割脫粒清選用具。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收割莖桿的鐮刀、短钁等。脫粒工具南方以稻桶為主,北方以碌碡為主,春秋時出現的脫粒工具槤枷在我國南北方通用。清選工具以簸箕、木揚杴、風扇車為主,風扇車的使用領先西方近千年。

加工工具

加工工具包括糧食加工工具和棉花加工工具兩大類。糧食加工工具從遠古的杵臼石磨盤發展而來,漢代出現了杵臼的變化形式踏碓,石磨盤則改進為。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元代棉花成為我國重要紡織原料,逐步發明了棉攪車、紡車彈弓、棉織機等棉花加工工具。

運輸工具

、馱具、車是農村主要的運輸工具。擔筐主要在山區或運輸量較小時使用,車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區,其運載量較大。

播種工具

耬車是我國最早使用的播種工具,發明於東漢武帝劉秀時期,宋元時期北方普遍使用。北魏時期出現了單行播種的手工下種工具瓠種器。水稻移栽工具――秧馬,出現於北宋時期,它是拔稻秧時乘坐的專用工具,減輕了彎腰曲背的勞作強度。

中耕除草工具

中耕工具用於除草間苗、培土作業,分為旱地除草工具和水田除草工具兩類。鐵鋤是最常用的旱地除草工具,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耘耥是水田除草工具,宋元時期開始使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