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三師四十一團

農三師四十一團

第三師四十一團(草湖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曾到過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疏勒國,四十一團團部便坐落在“疏勒國”境內。新中國成立前是喀什最後一任提督馬福興的私人別墅所在地,俗稱“馬家花園”,曾是喀什周圍回族人(當是稱東乾人)的政治中心。1950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二軍軍長郭鵬、政委王恩茂、政治部主任左齊等人騎馬踏勘了馬家花園地區,並將馬家花園地區正式命名為草湖。1950年4月,二軍政治部聯絡部的1226名解放軍戰士進駐草湖,開創了軍墾第一犁的輝煌。草湖曾是“軍墾第一犁”、“軍墾第一棉”和“軍墾第一果園”的發源地。是維護第三師及喀什地區穩定一支重要力量。1952年,成立二軍軍直第一農場。1966年,兵團農三師成立,命名為四十一團。

2014年11月正式掛牌成立草湖鎮,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圖木舒克市飛地鎮。

喀什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草湖產業園區在其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三師四十一團
  • 地區:草湖鎮
  • 位於:塔克拉瑪乾大沙漠西部邊緣
  • 特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地理位置,氣候物產,人口概況,土地資源,建制單位,發展思路,東莞援疆,

地理位置

第三師四十一團 位於塔克拉瑪乾大沙漠西部邊緣的喀什三角洲蓋孜河沖積平原上。四十一團地處“三縣一市”之間,距南疆重鎮喀什市21公里,214省道從疏勒縣至阿克陶縣貫穿團場。東西兩邊可直達314國道和315國道。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距南疆重鎮喀什市21公里
流經團場境內的罕南力克河、岳普湖河將團場劃分為小草湖、大草湖、紅柳戈壁三個片區,另外在疏勒縣火車站旁還有四十一團一個連隊——六連,喀什市、疏勒縣有該團商貿公司部分產業。

氣候物產

四十一團屬典型的大陸性乾燥氣候,團內區域正常平均氣溫為11.4攝氏度,平均年無霜期為216天,年平均日照總時數為2978.05小時,晝夜溫差大,地下水豐富,適宜種植小麥、水稻、棉花、瓜果等農作物。有大片的草場適宜發展畜牧業。

人口概況

全團常住人口1.4萬人,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5.9%。。

土地資源

草湖鎮行政區劃總面積為76平方公里,城鎮建成區域面積為3.38平方公里。耕地46554.78畝。主要發展(1)果:全團林果面積26762畝。主要有蘋果、紅棗、桃、櫻桃等;(2)蔬:蔬菜種植面積5386畝。全團溫室大棚500座。(3)苗:綠化苗木10個品種;(4)糧:種植綠色水稻4000畝;(5)牧:2個牲畜養殖基地,主要為牛、羊、豬、禽,發展果園散養雞5萬餘只,水產養殖1000畝。(6)草:按照種草養畜發展現代畜牧業的理念,種植苜蓿、玉米;(7)農家樂:在原有23家農家樂的基礎上依託粵新草湖現代休閒農業示範園,集中新建50家以“生態園”“觀光園”“休閒園”為主題的農家園。

建制單位

全團建制單位17個,其中農業單位11個,工、建、安裝單位3個,商業企業2個,服務業1個。歷經60多年的奮鬥,已建成具有農、林、牧、副、漁、工、交、建、商一定規模的農牧綜合一體的小城鎮。

發展思路

團場發展的指導思想是:解放思想,抓住機遇,突出重點,敢於突破,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力爭一年打基礎,二年成框架,三年見成效,內引外聯,突出特色,帶動團場經濟大發展。從2007年開始,該團黨委結合國家廉租房和解危解困住房政策,由國家補助、團場投資、職工出資,形成了團部城鎮化的初步體系。

東莞援疆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之後,全國19個省市拉開了援疆的序幕。2010年8月,四十一團被第三師黨委和廣東省東莞市列為首批重點援建團場之一。2011年,東莞市援建該團1.2億元,惠及民生工程和“雙語”教育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