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七師一二八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七師一二八團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蘇市和克拉瑪依市境內。在準噶爾盆地西南部,天山北麓奎屯河下游衝擊平原和加依爾山(俗稱北山)南麓水系沖積平原的交匯處。地處烏蘇市東北部,獨克公路61-90公里之間。東西橫跨克拉瑪依市和烏蘇市,以該團四支渠為界,東部屬克拉瑪依市轄區。總面積29667公頃(445005畝),耕地面積12070公頃(18150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七師一二八團
  • 總面積:29667公頃
  • 耕地面積:12070公頃
  • 獨克公路:61-90公里之間
簡介,建置沿革,地貌特點,一二八團概況,經濟發展,教育狀況,科技前山,數字前山,平安前山,幸福前山,文化前山,

簡介

一二八團在克拉瑪依市和烏蘇市轄區內,行政管轄隸屬兵團七師。四鄰關係為:東部獨克公路71公里以北,在一二八團鹽場與一三六團、新光鄉為鄰;71公里以南和南部以奎車公路與一二九團相接;西端是一二三團和一二七團;北以獨克公路90公里處向東、西取直線為界。東界,南段從獨克公路61公里—72公里以公路為界,與一二九團接壤,北段從71公里東側向東取直線延伸至鹽池再向北至沙丘,然後向西至阿獨公路436公里處;南界,以奎車(奎屯至車排子)公路為界,東端與一二九團為鄰,西端與一二三團為鄰;西界,南段與一二三團接壤。北段以荒地中南北走向的路與一二七團為界;北界,以柳樹溝北端向東至阿(阿爾泰)獨(獨山子)公路436公里處的沙石公路延長線為界。

建置沿革

1958年6月下旬,農七師正式批准在車排子東戈壁成立“國營車排子第四農場”。7月1日,車四場正式成立。1964年1月,經農七師批准,車四場與車五場合併;撤銷車五場,車排子公路以北部分併入車四場。
1969年6月,兵團授予車四場“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一二八團”番號。
1975年4月,兵團撤銷。一二八團劃歸塔城地區管轄,更名為前山農場。1976年12月,前山農場劃歸烏蘇中心縣管轄。
1978年7月,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奎屯農墾局成立,前山農場歸奎屯農墾局管轄,恢復一二八團番號。1982年6月,兵團恢復後,一二八團仍然由農七師管轄。
一二八團地處歐亞大陸腹心,受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影響,降水量少,蒸發量大氣候乾燥,空氣相對濕度低,日照充足,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屬北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
所處屬天山北麓灌溉農業區,土壤適於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瓜果蔬菜。
轄區內有喬木、草本植物。植被有沙漠植被、乾旱植被。野生動物有獸類、鳥類、爬行類、昆蟲類。
常見自然災害有旱災、風災、雪災、雹災、霜凍、鹽鹼、病蟲害、地震等。

地貌特點

一二八團場地處奎屯河沖積平原下游。東北部是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北端與加伊爾山(俗稱北山)平原相接。該團場海拔高程276—298米,東南高,西北低。獨克公路以西,前山澇壩以南,地形平坦,團部(前山鎮)附近是一低平的槽形窪地,耕地全部集中在窪地及其兩側。北部分布有沙丘,沙丘一般較低,場界附近有深1—3米的沖溝,東部沙漠沙丘連綿,沙丘高兩三米至十數米不等。一二八團的土壤有四個土類:灰漠土、潮土、鹽土和風沙土。潮土是農作物區的主要土壤類型,是在灰漠土、林灌草甸土的基礎上經過人為的耕作熟化過程和灌溉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引起的潮化過程發育而成的農業土壤。灰漠土則是荒地的主要土壤類型。該團場的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的鹽化特徵。獨克公路兩側還有鹼化特徵發育。
該團土壤受地形水文地質的影響,東西面分布規律相當明顯。東部是在琵琶柴為主的荒漠植被上發育的灰漠土,土壤脊薄,表層有機質含量大都小於0.6%;向西隨著地形下降,在北三支渠以西,即進入南北向窪地,原生植被過渡到以梭梭柴為主的灌木林,土壤肥力較高的林灌草甸土,土壤有機質含量大都在1—3%之間,是該團肥力較高的土壤類型;鹽土是在灌溉時水達不到的高包和坡度較大,灌溉困難的地段上分布著一些鹽土,以三連的三支一斗和一支一、二斗渠面積較大;風沙土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和南區西部邊緣,多為固定或半固定的沙丘。
一二八團位於準葛爾盆地西部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的邊緣。屬溫帶大陸性乾旱荒漠氣候。全年日照時數為2611小時,晝夜溫差大。適合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瓜果以及其它經濟作物。2005年日照時間2395.9小時,年降水量接近135.4毫米,年蒸發量849.8毫米 ,年平均溫度7.4℃,經霜期4月8日,無霜期186天,≥10℃有效積溫接近4092.3℃。
一二八團降水稀少。每年平均為160毫米左右,只夠作物生長期需水量的1/5~1/4。降水變率大,年降水量平均變率為25%左右。夏季空氣乾燥,蒸發量大。年蒸發量18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55%~60%。冬季可達70%~80%。5~6月濕度最小,約40%上下。春季比較乾旱。7月蒸發最大,達400毫米,1月最小,不足10毫米。年蒸發量平均為1761.9毫米。蒸發量是降水量的11倍,相對濕度平均為66.5%。該團場的災害天氣主要有乾熱風和冰雹,尤其是冰雹,一旦發生對作物的危害常是毀滅性的。

一二八團概況

一二八團位於烏蘇市和克拉瑪依市境內,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的中型團場,耕地面積20萬畝,現有人口16500人,常駐人口14121人。其中在崗幹部職工4737人,離退休幹部職工3401人,行政建制單位37個,基層黨支部44個,黨員1422人,幹部614人。2010年,實現職均收入5萬元。目前,一二八團共有3個黨總支,41個基層黨支部,其中農業連隊19個,公交文衛等22個,離退休幹部職工3507人,在崗幹部職工4737人,黨員1406人,幹部603人。2008年和2009年,一二八團連續兩年榮獲師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團場榮譽稱號。
2011年,團場認真貫徹兵團黨委六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以完善團場基本經營制度為突破口,以實現“職工增收、團場增效”為目標,優結構、穩棉花、增糧食、強畜牧、擴園林、重招商、興工業、保增長、惠民生、促和諧的總體發展思路,按照這個發展思路,團場在農業上重點是最佳化作物布局,科學合理調整最佳化農業種植業結構。全團轄區土地面積44.5萬畝, 耕地面積20萬畝,今年種植作物面積為16萬畝,其中棉花10萬畝(機采棉面積3萬畝),糧食作物2.8萬畝,(冬麥3000畝、玉米2.5萬畝),蓖麻2萬畝,其他作物1.2萬畝。造林建園3000畝,其中植樹造林1500畝,建園1500畝(枸杞1000畝,葡萄500畝)。工業上激活現有兩個企業(帆布廠、磚廠),做大做強三個企業即麵粉廠、榨油廠和滴灌帶廠,著力新建和培育蓖麻深加工企業和千萬條編織帶廠,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團場的綜合經濟實力。力爭年底,打造1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蓖麻深加工企業),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000萬元。 今年我團經濟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4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一產增加值2.4億元,增長8%;二產增加值1900萬元,增長9%;三產增加值7315萬元,增長12%。職均收入突破3萬元。截止2010年底,128團共有各級公益性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有醫院1、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社區衛生服務站2個。衛生人員95名。全團農業連隊衛生室共19所,其中新建5個,借用連隊房屋設定14個,團直仍有1個衛生室業務用房為危房。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節選)
1.地理位置:一二八團位於準噶爾盆地西南部,天山北麓奎屯河沖積平原北部處,東西橫跨克拉瑪依市和烏蘇市。有217公路橫穿,有全國程控通迅電話普及全團,具有發展農工牧商多種經濟的有利條件。
2.氣候條件:一二八團屬於大陸性北溫帶乾旱氣候,熱量豐富,全年日照為2611小時,晝夜溫差大,無霜期較長為176天,適合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瓜果以及其它經濟作物。
3.水資源。降水稀少,為160mm左右,作物生長期內只夠作物需水量的1/5-1/4,作物用水主要依靠奎屯河水灌溉。全團每年引水量為6000萬立方米左右。地下水潛水水位雖然只有1-3米,但是礦化度較高,達2-50克/升。深層承壓水在128團屬於富水性較弱的承壓自流水亞區,現有25眼流井,流量只有1-4公升/秒,不僅流量小,而且含氟、砷等有害元素較多。

經濟發展

一二八團是一個以農工牧林商全面發展的機械化水平及生產水平都較高,經濟效益較好的國營農場。全團土地總面積為56670公頃,人口為16620人,有29個生產經營單位。另有銀行、郵電、公安等駐團單位,有學校、醫院、活動文化宮等基礎設施。
一二八團的農田水利設施基本配套,條田成格,渠路溝成網。全團渠系總長917.5公里,瀝清路面66公里,石子路面296公里,排水渠4028畝。
一二八團的物質技術裝備較雄厚。農業機械總動力9612千瓦,各型拖拉機134台,1996年末擁有汽車98輛,全部固定資產原值4210萬元,淨值1422萬元,職均收入5513元,人民生活基本接近小康水平。
農七師一二八團位於奎屯市北,克拉瑪依市以南,獨克公路61-84公里處。總人口15081人。現有從業人員3742人,規劃總面積5.67萬公頃,現開墾1.27萬公頃。耕地面積12.07千公頃,播種面積9.24千公頃,擁有工業7個,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14830萬元。該團是以農業為主,主要產品有皮棉、小麥、甜菜、植物油、帆布及帆布製品及奶製品,石棉製品、農用播種鋪膜機、追肥機等。,奶粉。現企業種類有糧、棉、油加工、帆布、紅磚、奶粉、棉種加工、石棉製品加工,農機具修造,水利、築路、房屋建設和水電、運輸、商貿等。

教育狀況

以“十二五”為起點 打造五個“新前山”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團黨委認真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兵團黨委六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及師黨委七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圍繞團場三化建設,努力打造集“科技前山、數字前山、平安前山、幸福前山、文化前山”為一體的新型團場。

科技前山

在新科技的支撐下,2010年,我團積極推廣棉花超寬膜與雜交稀植棉套用技術及機采等植棉技術,棉花作物平均單產達到320公斤以上,農業一線職工收入在5萬以上,創歷史新高,農機具更新換代率達94%。“是新科技的運用,讓我們的作物單產逐年提高、收入一年比一年多”,說起科技帶來的新變化, 5連職工馬金虎深有感觸地說。
2011年,我團將加快農機具更新換代的速度,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力推廣加壓灌、機采棉、超寬膜和精良播種,力爭使農業實現全程機械化。目前我團18萬畝耕地實現100%番茄育苗移栽、棉花、蓖麻機械收穫示範種植、玉米100%精量播種、甜菜丸粒化露播、機械收穫。同時,在作物的管理上實現測土配方施肥、水肥科學調控和全程機械採收。我團還將實施各種形式的職工科技培訓,提高職工民眾的科學種田水平,推動農業先進技術的普及率。

數字前山

“滑鼠輕輕一點,收發檔案、信息傳達、材料上報…就能瞬間完成,這都是我團信息化數字工程帶來好處。”五連政工幹事鄧亞輝高興地說。通過在全團範圍內普及數位電視、在機關和基層單位逐步建立協同辦公系統、黨員幹部遠程教育系統,實現辦公信息網路化、公文發布、材料上報無紙化。2010年,我團協同辦公網系統和一二八團入口網站被兵團立為示範推廣單位,在全兵團範圍進行推廣。
今年,我團將進一步發揮好這些網路辦公信息化系統,進一步發揮好團入口網站、黨員幹部遠程教育系統、電視科技講座等多功能平台作用,使之成為外界了解前山、前山了解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利用團入口網站建立政務公開欄目、領導聯繫熱線和領導信箱,為“網路問政”建立了“民情直通車”,進一步密切幹群關係。同時1300多戶家庭也將實現數位電視整體平移。

平安前山

平安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百姓安居樂業的保障,我團在南北區2個基層連隊和社區成立了三個基層警務室,全團42個單位全部成立調委會,擁有專職警衛、保全員220人的社會治安防範隊伍,在物防、技防建設上,先後投資210萬元改造了20個農業單位棉場圍牆;同時還在團直各主要路口和學校、農貿市場等公共場所全部安裝了13個電子眼和高頻率攝像頭,進行網路化安全管理,僅2010年,黨委用於綜治獎勵、辦公經費、治安人員年薪等資金的投入就達62餘萬元。全年共排查矛盾糾紛92起,其中綜治排查矛盾糾紛54起;司法調解排查民間糾紛38起,調解成功率97%;。
結合 “創先爭優”和“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等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團在基層單位開展了“平安家庭”“和諧小康家庭”“平安家庭”和“五好道德模範”、“誠實守信職工”等評選活動,通過典型示範,模範帶頭等形式,將創建活動深入到每個家庭和每個人,實現了人人參與創建的目標,使之形成了 “治保、調解、普法、幫教、巡邏”為一體的綜治工作網路。

幸福前山

在團場生活了一輩子的退休職工孫善勇,現在感覺日子是越來越滋潤,要問起孫大爺的這種幸福感來自哪裡?他樂呵呵地說“住能安居樂業、養老有退休工資保障,看病就醫有醫療衛生中心貼心服務,你說我能不感到幸福嗎”
2010年,這我團重點實施了“十大民生工程”:即 240套廉租樓房建設、2個連隊文化活動室建設、13公里的北四支渠道防滲、6公里的通營公路、學校抗震加固工程、敬老院新建工程、化糞池改擴建工程、村村通電視器材安裝工程、前山公園修繕工程,並對休閒廣場安裝了座椅;對一部分舊樓房的供水排污管線、供暖設備及主幹道路的照明設施進行了改造和維修等。這些和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使團場百姓的幸福指數大大提高。
今年,我團將繼續以改善民生為切入點,重點做好投資1000多萬元的供暖設施改造工程、投資700多萬元得排水排污工程、團直樓群照明設施、綠地建設、投資100多萬元進行團場農林網化建設、同時加大前山公園和文化休閒廣場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使團場職工民眾在工作之餘,能夠有更多的休閒娛樂的場所。完善團連兩級醫療衛生體系,建立健全職工健康檔案,實現團場百姓小病不出連、大病不出團。在團場生活了50多年的退休職工張雪英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說道: “現在這裡的環境優美,空氣宜人,在文化廣場、前山公園裡跳舞、散步聊天那感覺還真是好,我們這日子比城裡過得還美。”

文化前山

近年來,我團以打造團場獨具特色的民眾性文化為基礎,組織開展了“紅歌賽”、“體育文化活動“和庭院經濟展示手會、“百日文化廣場”及公益電影放映等各項文化活動,而基層連隊活動室、圖書室以及健身設施的逐步完善,更是讓基層連隊百姓的業餘文化生活由單一變得多姿多彩起來。“現在職工們是農忙時搞生產,農閒時看書學習充電忙,唱歌跳舞扭秧歌,跑步健身強體魄,大傢伙啊,也都在積極做一個文化人….”,說起團場文化建設,我團8連書記沈萍很是激動。
今年,我團還將通過“前山文化藝術周” “迎新春文藝匯演”“十五秧歌比賽”、 “廉政文化六進”“萬人長跑比賽”“桌球友誼聯賽”“老年門球邀請賽”等文化活動,形成長效型和持久性,打造出一個生機勃勃、具有品牌效應百姓大舞台,充分展現團場職工民眾的新面貌,達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的目的。
同時,我團還以發揮團場文聯等組織陣地作用,結合春節、元旦和十五等節日期間的文藝匯演,極鼓勵職工民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自創、自編、自演身邊情趣高尚的新人新事,創作、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文藝作品,努力打造出一些在全師乃至在兵團都有影響力的文化作品和文化名人。結合前山屯墾紀念碑等紅色教育基地,開發出具有團場軍墾特色的人文景觀,用文化來引領和傳承兵團精神,進一步增加了團場的文化底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