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苗期灰霉病

辣椒灰霉病可侵染幼苗及成株,幼苗染病時子葉變黃,而後幼莖縊縮,病部易折斷,致使幼苗枯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辣椒苗期灰霉病
  • 症狀:子葉和葉片發病處呈水浸狀
  • 傳播途徑:以菌絲、菌核或分生孢子
  • 防治方法:培育抗灰霉病的甜、辣椒品種
症狀,病原,傳播發病,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症狀

辣椒育苗期灰霉病,已經成為許多省市苗期毀滅性病害。發病重的地區或年份。秧苗成片死亡,嚴重的毀棚。典型症狀是病苗色淺,幼莖、子葉和葉片發病處呈水浸狀,子葉光端變黃,後擴展到著生子葉的幼莖,幼莖染病,病部縊縮灰白色,組織軟化,表面生有大量灰色霉層,病部擴展繞莖一周時病苗折倒,其上端枝葉枯萎、腐爛或枯死。別於猝倒病

病原

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Fuck.稱富克爾核盤菌,屬子囊菌門真菌。無性態為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稱灰葡萄孢,屬半知菌類真菌。病菌的孢子梗數根叢生,褐色,頂端具1~2次分枝,分枝頂端密生小柄,其上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圓形至橢圓形,單細胞,近無色,大小5.5~16×5.0~9.25微米(平均11.5×7.69微米),孢子梗811.8~1772.1×11.8~19.8微米。

傳播發病

病菌以菌絲、菌核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或遺落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隨氣流或農事操作傳播蔓延。低溫多濕的大棚易發病,病菌發育溫限2~31℃,最適溫度為23℃,最適相對濕度在95%以上,冬春大棚或溫室育苗,苗床濕度過高或遇有一周以上的連續陰雨天氣,利於該病發生和蔓延。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核遺留在土壤中,或以菌絲、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在田間藉助氣流、雨水及農事操作傳播蔓延。病菌較喜低溫、高濕、弱光條件。棚室內春季連陰天,氣溫低,濕度大時易發病。光照充足對該病蔓延有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

冬春大棚育苗要特別注意該病的發生。
(1)培育抗灰霉病的甜、辣椒品種。當前可選用耐低溫弱光的早熟品種。
(2)加強苗期管理,冬春大棚要注意通風,澆水安排在晴天上午進行。適當控制澆水量,切忌澆水過量。
(3)發現病苗及時挖除減少菌源。
(4)環境調控。保護地栽培時,應採用高畦栽培,並覆蓋地膜,以提高地溫,降低濕度。作好棚室溫、濕度調控工作,上午保持較高溫度,使棚室薄膜內側露水霧化,下午延長放風時間,加大放風量,夜間要適當提高溫度,減輕或避免葉面結露。發病初期適當控水。
(5)清潔田園。發病後及時摘除病果、病葉和側枝,集中燒毀或深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